APP下载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建设路径研究*

2019-05-29毕司铭

体育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毕司铭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1],推动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快速发展,体育设施不断得到完善,但现实中出现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注重外观的高、大、上,忽略场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使得场馆功能单一,布局不合理,无法满足学校及社会的发展需要。2016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针对我国部分建筑偏离本质特征,提出“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八字方针,对我国建筑设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本研究主要分析高校体育场馆建设现状,总结出高校体育场馆定位和和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

1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形势

图1 我国教育系统体育场地数量

1995-1996 年、2003 年和2013 年,我国进行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体育场地调查,由图1 可知,全国高校体育场馆数量逐年攀升,其中,在第一次普查区间增长了34.93%,第二次普查区间增长了18.36%,第五次普查数量为2.87 万个,第六次为4.97 万个,增长幅度高达72.92%[3-5]。图1数据可以说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处于迅速发展阶段。

1.1 普通高校人数扩招,体育场馆供不应求。

1999 年初,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完成2000 年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11%的目标,2010年入学率接近15%[6],我国招生人数规模迅速扩大,导致资源投资不足。2006 年国家开始重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2015 年,我国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数已经达到2647.47 万人,如果按照49700 个体育场地来计算,大约533 人一个体育场,每个人使用面积不到3 平米。当前高校体育场馆供不应求,赶不上在校人数快速增长。以上数据不包括教职工等,实际上人均面积更加紧张。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想要满足学生体育活动、体育教学、日常训练等,必须要大力建设高校体育场馆,其形势刻不容缓。

1.2 新校区的扩建,新体育场馆随之而来

高校扩招导致校园场地不足,如:生活区域和教学区域用地不足等问题,以致校区扩建迫在眉睫。新校区建设需要完整的设备,因此,有必要建造一个新的体育场馆。大学城是典型的集约化校区扩建模式,与国外多维发展模式不同,我国大学城的大部分布局设计都是按照现代标准统一规划的,不同类型的硬件设施设备齐全,体育场馆的建设也是一样,基本上是一步到位。例如:广州大学城体育场馆是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大学城体育馆,布局为八馆一场,是在承办2010 年广州亚运会机遇下建造的,场馆按照国际标准设计,具备承办各项国际单项比赛的能力,是按照国际竞赛验收标准建造完成的。

1.3 教学评估对体育馆建设产生促进作用

2003 至2008 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全国的本科院校进行教学评估。教育部后来发布《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要求,接受评估的学校必须符合此要求,若没有达到此要求则影响评估成绩[7]。因此,各级学校都严格的要求自己迎接评估,促进高校体育场馆加快发展。在2006年开展一项对校领导和评估专家进行本科教学问卷调查显示,有60%的人认为教学评估会对学校设施建设有明显改善,36%的人认为略有改善,只有4%的人认为没有变化。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学评估对高校体育场馆建设具有积极的影响。

2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场馆功能定位不清晰

建设者(决策者)在体育场馆建设中意义十分重要,相当于一支军队的领导者。从目前我国国情来看,很多高校没有明确定位,只注重场馆的外观或座位数量等,追求场馆的高、大、上。目前,我国体育场馆活动类型正在努力进行转变,体育场馆不再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为主,而是转向日常教学、课外活动和训练等。建设者应该走在时代的前列,将眼光密切关注在高校体育场馆发展中的问题上,再进行对症下药,摒弃“体育场馆是为大型体育比赛而建设”的错误理念,因此体育场馆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定位。

体育馆作为每个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代表着学校的文化与精神力量。为此许多学校都试图建造独特的体育场馆,一些学校花费巨资建造型夸张、独具特色的体育场馆来吸眼球,但在结构设计等方面都是很难的,不仅造价高,还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限制场地功能、材料资源浪费、后期场地维护困难,运营能耗增加,如果决策者在场馆建设之初没有明确的定位和把握,就会造成污染型场馆和豪华型场馆出现。

2.2 一味强调建筑规范,场馆功能单一

一是套用建筑设计规范,不考虑体育比赛规则和体育教学需求。大多数设计师认为自己不必精通竞赛规则和运动规律,这显然是错误的想法。建筑规范固然很重要,但符合规范并不代表是最优化的设计,更何况我国现在的体育建筑设计规范还不是很健全,赶不上竞赛规则的变化,如果继续滞后不前,跟不上运动实践和体育竞赛发展方向,一味地追求建筑规范指标,并花费巨大的物力、财力、人力建设高档场馆,将导致场馆适应不了体育发展需要,并且与时代发展脱节[8]。因此,只有做到建筑设计规范与体育竞赛规则和体育教学要求相融合,才能建设出符合当今高校发展的高质量体育场馆。

二是设计师知道固定面积使用设计,但不知道“运动场地容积率”和“实际可用面积”通常情况下的设计符合各种区域指标的要求,但用户体验之后,会感觉到场地不够用,而且器材设备不实用或不易使用,原因在于设计师对于区域面积的理解不够透彻。设计师很容易区分“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但没有意识到“使用面积不总是可用的”,例如:一些空间是可以满足人的活动,但是因为感官对环境产生心理上的排斥,最终成为无法使用的无效空间。通过以上分析:设计师应注意“运动场地容积率”和“实际可利用面积”,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指标。

三是重视建筑的主体设计,忽略了工艺设计的重要性。体育工艺设计包括位置、规格、采暖、通风、照明、广播、扩声等多个方面,需要结合场馆中举办的竞赛级别、组委会技术要求和竞赛规则,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常常注意的是建筑主题设计,而体育工艺设计考虑有所欠缺。

四是建筑的基本要求可满足,但灵活性考虑不周。当前,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运动项目更加多样化。例如:羽毛球、足球、篮球、乒乓球、排球等运动项目在我国广泛开展,另外,瑜伽、网球、台球、健身、板羽球、游泳等运动项目也深受学生们喜欢。由于受场地和资金限制,高校很少建设专项体育场馆,因为专项体育场馆耗资大,受场地限制,使用率会比较低,一般体育类院校建设专项体育场馆比较多,用于专业训练和日常专项教学,使用率相对比较高。大部分高校是建立综合性体育场馆,为满足多个体育项目为主。如:很多高校体育场馆都将羽毛球、篮球、网球、健美操、乒乓球、排球等运动项目混合布置,但每个运动项目对场地要求是不同的,如:场内高度、场地材质、场地大小、缓冲区、摩擦力等。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虽然体育场设计方案明确界定了场地的常规用途,但是设计者眼光应放长远,不是所有东西都是一成不变的,应该考虑未来功能性的拓展,使其场馆能够适应体育运动和社会的发展。

2.3 管理人员和使用者在场馆建设中难有机会发表建议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中管理者与使用者至关重要,但在过去一直不被重视,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决策者和设计者占主导,但最终目的还是为人民服务,在设计过程中应主要考虑人,我国人口众多,设计师应将体育场馆服务对象放在首要位置,若没有将其考虑在内,可能会在使用、管理、安全上出现问题。如:体育场馆某些入口处于管理需要,使用次数少或常年处于封闭状态等,体育场馆主入口会与次入口交换。若使用者和设计者没有很好的沟通,会使一些区域使用率低等问题。

结合以上问题,管理者与使用者难有发言权,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前期设计师对场馆研究工作不够细,在场馆设计阶段只有设计师和校方领导有沟通,没有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征求建议,从建设过程中看,学校领导没有给使用者和管理者反馈方式。二是设计师只坚持自己的设计理念,使得个人想法大过群众需求,没有认识到使用者直接参与的重要性,在体育场馆建设完成以后,没有及时反思实际使用情况是否与预期的设计理念有所不同。三是体育场馆的主导方对场馆建设情况漠不关心,使得管理者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敷衍情况,积极性不足,当体育场馆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终究于事无补。

3 高校体育场馆该如何定位

3.1 规划和新建结合

除了依靠大学城建设新校区外,扩建老校区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老校区的扩建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是利用城区一块或多块区域,面积无需过大,分散建设新校区,并安排少数的院系,这样既可以使老城区得到充分利用,也可以扩建学校。二是对老校区中一些未利用的空间进行开发,或重新规划校园原有的功能,如:将校园附属用房和校园宿舍位置进行调整;新建教学区域、调整校园绿化种植区域等,但第一种方式是一个或多个面积较小的区域组成,可能会没有体育场馆,第二种方式可能会使新教学区和宿舍区距离体育场馆较远,不在最适合体育场馆服务的区域内。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佩里1929 年提出“邻里单位”理论,认为800米距离是合适的步行距离。因此,宿舍和教学楼距离体育场馆应在800 米以内。如果体育场馆很远,可能会使师生的运动积极性降低,体育活动也会难以开展。体育场馆建前要对在校人数和该区域人口密度进行估算,然后在确定规模,并对原有的体育场馆分布进行分析,避免有些体育场馆人满为患,有些体育场馆鸦雀无声。若某些学校不具备建设体育场馆,建设者不必受严格规定的约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利用一些小场地或是废弃场地进行改造,如:板羽球场地可以建在宅间空地上,健身器材可以结合绿化带设计等。另外,运动场地要结合活动的多样性,根据运动项目进行动静分区,避免对教学区和宿舍区产生影响。

3.2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惠民”开放

从场馆对外开放的角度出发,高校体育场馆既要在管理模式上进行调整,还要在周边环境和建筑单体以及校园整体布局上进行考虑。

首先,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为周边居民提供运动的场所,要考虑区位因素,如:很多老城区都在城市中心,周边商业场所密集、住宅区多、人流量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的增加、国家大力提倡全名健身,人们都有一点的健康锻炼意识,很容易吸引男女老少来锻炼。因此,城区高校体育场馆应该积极开放,满足广大周边居民体育活动需求,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为全民健身计划做出贡献。与大学城距离较远的新校区体育场馆相比,社会需求量小,基本是为本校师生锻炼服务及举办体育赛事服务。随着我国城市的不断发展,大学城周边也不断得到完善[9],所以在体育场馆建设之前,对于场馆选址要做好充分准备,为城市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其次,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前,先考虑交通问题。如果开放的场馆交通地形复杂,直接会影响人群通行和疏散,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场馆使用率也会大大降低,不利于高校体育场馆今后发展。因此,新规划的校区在建设前,就应考虑交通问题,选择交通便利的位置。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设立专门停车区域是有必要的,新建体育场馆应该设置地下停车场,避免前来锻炼的市民无处停车造成交通拥堵。

3.3 紧抓校园特色向新型场馆转变

在奥运会的影响下,很多高校体育场馆的设计都带有奥运色彩,最为明显的是设计大量场馆座椅。体育场馆的用途大多是日常体育教学、课余活动、健身等,若看台过多会降低场地容积率,增加成本,不利于体育场馆未来长久发展。因此,在未来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中,应减少固定看台数量或取消看台及功能用房,使场馆有更多的利用面积,不应该只顾追求场馆建筑的面积指标。此外,由政府和学校共同建造的体育场馆,采用移动看台为比赛后的场地预留空间。要设计固定看台,首先考虑首排的高度,因为看台下的竞赛房可能会用做器材室或健身房等,所以考虑首排看台高度才能为竞赛房建设留有足够的高度。场馆内竞赛用房设计要有灵活性,使竞赛用房的用途实现更多可能性,针对一些体育项目需要安排裁判室或大量检录处等,可以搭建临时用房解决问题。所以,高校体育场馆在设计上不应该只关注场馆外观,应多考虑其实用性,把资金用在运动功能建设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导致全球变暖、大气污染及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作为新时代接班人应该扛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任,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场馆建设上应该大力倡导环保主题和节约资源,如:节约水资源、新兴能源利用、环境保护、建筑节能等,都值得去精心研究并落实的任务。在场馆整体色调上应结合校园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并与主题色调进行合理搭配。

3.4 多方相互合作、集聚全民智慧的体育场馆建设思想

新建体育场馆既要满足我国基本建筑的设计要求,又要能满足开展多种体育活动需要,还要能适应体育规则的变化,就必须提升体育工艺建筑地位。并将先进的体育理念融入到体育场的设计中,要加强体育工艺建设,依靠设计师是不够的,还需要精通体育理论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熟悉体育活动项目特点及各项竞赛规则的专业人士参与到其中来,需要设计者、管理者、使用者、决策者之间构建桥梁,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对体育场馆进行合理规划,制定可行的办法,才能解决以往场馆出现的问题[10]。近年来,“建筑使用后评价”和“参与式设计”在国际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以成为设计师研究的两个热点方向。我们应该借鉴其优点,并运用到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中,呼吁广大师生积极的建言献策,为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建设提出贡献,总结并制定可行的评价方法,对运营中的场馆进行有效检测与评估,为旧场馆的改善和新场馆的运营提供帮助。

4 总结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优秀的体育场馆建设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体育场馆现代化建设,若要建设高质量体育场馆,对做工要求会越来越细腻,体育建筑工艺的地位也会逐渐上升。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已逐渐形成一种规律和特点,面对新形势,对高校体育场馆出现的问题应将重新审视,与其他类型体育场馆有所不同,并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影响,高校体育场馆应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因此,如何应对当前转型期出现的问题,还需要设计师们和新时代的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和挖掘,为今后满足学校体育和全名健身需要服务。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体育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场馆风采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