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藩篱与跨越:雄安新区原住民就业迁移及职业培训问题研究

2019-05-28张学英朱轩李彦颖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雄安新区职业培训原住民

张学英?朱轩?李彦颖

摘 要 雄安新区产业变迁中原住民面临着生计转换,其就地迁移意愿遭遇人力资本匹配新区发展需求难,职业培训需求“热”遭遇职业培训效果“冷”。原住民的职业培训是准公共物品,故政府在促进其就业迁移中肩负着引导培训方向、供给培训的重任。政府主导的职业培训既要关注原住民的短期生计需求,更要将其引导到新区未来产业规划中以据此建构可持续生计。提出的建议有:政府为原住民提供生计转型的制度依托;职业培训内容对标新区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引导不同人力资本水平和年龄的原住民分别获取绿色生态发展职业技能、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职业技能、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产业发展所需的中高端职业技能;职业培训和就业迁移路径差异化。

关键词 雄安新区;原住民;就业迁移;职业培训;可持续生计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04-0044-07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的要求。2018年2月,《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出台,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2019年1月,《国务院关于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的批复》(国函[2018]159号)(以下简称《批复》)进一步明确了雄安新区未来的建设规划。在推进雄安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同时,原住民面临着生计转换下的就业迁移。基于此,雄安新区劳动力转型提升课题组针对原住民就业迁移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一是向原住民发放问卷,涵盖包括农业生产、个体经营、就业转移、外出就业、未就业等不同就业状态的劳动力群体;二是对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部门、雄安新区起步区的典型行政村管理人员进行了访谈。调研结果表明,雄安新区原住民就业迁移面临藩篱,而基于就业迁移的职业培训呈现出供需悖论。

(一)藩篱:原住民就地迁移意愿遭遇人力资本匹配新区发展需求难

调查发现,安新县54%的原住民无外出就业意向,虽然98.9%的未就业人口有外出就业意愿,但71.69%的未就业人口外出就业的目的地仅限于乡(镇)外县内区域。容城县劳动力在本乡(镇)内或者乡(镇)外县内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量的比例分别为55%和34%,其余在本县以外就业的也主要集中在雄安新区三县之内。综上,雄安新区原住民就业迁移的范围主要是在本县内,外出就业的最远范围是新区三县,可见原住民最能接受的就业迁移是就地迁移。

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容城、安新两县交界区域是新区的起步区、主城区,其产业规划集中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创新型、示范性重点项目,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以及绿色生态农业等将成为雄安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匹配于上述产业发展规划的人才需求结构以中高端人才为主[1]。然而调查发现,雄安新区原住民的受教育水平以初中毕业为主,其中安新县受教育年限为初中毕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量的87%、容城县该比例为81%。显然原住民无论在知识储备还是技能水平上都很难匹配雄安新区发展需求。

(二)悖论:原住民职业培训需求“热”遭遇职业培训效果“冷”

雄安新区原住民对职业培训的需求意愿较强烈:安新县被调查劳动力中有技能培训意愿的占58%,其中未就业人群的技能培训意愿最高,其次为农业生产人群;有创业培训意愿的占61%;容城县被调查劳动力中期望参加园林绿化培训的占比15%;期望参加现代服务业培训的占比15%;期望参加创业培训的占11%;期望参加家政服务类培训的占10%。可见,未就业劳动力非常渴望通过职业培训获得技能来实现就业迁移,被调查劳动力的创业培训意愿强烈。

然而,当前雄安新区的就业创业培训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单一格局,培训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其一,原住民的實际参训率并不高。对安新县某村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两年中村民参加过培训的仅占20.51%,实际参训率远低于培训意愿。其二,培训效果有待提升。容城县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后未就业的占比高达85%,仅有7%实现了对口就业。一方面,有一部分参训人员是受到培训机构的广告动员、失业救济金等优惠政策的吸引,并非以就业创业为目的参训,影响了政府供给的职业培训对实际就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容城县的调查结果显示,因家庭和个人原因导致参训后未就业的占比高达80.1%,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原住民本地就业迁移的强烈意愿。

综上,雄安新区发展规划出台后原住民面临着生计转换,但原住民的低人力资本与新区未来产业发展的高需求错位,必须通过职业培训促进其获得就业迁移能力,努力建构新的生计模式。促进原住民在新区未来发展中建构可持续生计需关注两个问题:其一,原住民在新区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定位;其二,为原住民供给匹配的职业培训项目。本研究以公共物品理论、可持续生计理论为依据,针对原住民生计转换中政府针对就业迁移的职业培训供给现状、面临的困境与问题,提出了基于原住民建构可持续生计的就业迁移与培训对策。

二、溯源:雄安新区原住民就业迁移培训的理论阐释

(一)公与私:公共物品理论

1.雄安新区原住民的就业迁移培训是准公共物品

按照竞争性和排他性特征可将物品划分为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和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在现实世界中纯公共物品很少见,大多数公共物品都是准公共物品。公共物品的典型特征是外部性,表现为收益外溢的正外部性,或成本外溢的负外部性。正外部性导致市场供给不足,而负外部性导致市场供给过度。因此,需要政府介入以增加正外部性产品供给,并减少负外部性产品供给。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两种重要形式,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为防止因正外部性导致个人和家庭的教育投入不足,各国政府都会介入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供给,比如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一般而言,培训不一定是准公共物品,但雄安新区原住民的就业迁移培训具有准公共物品性质,有着极强的正外部性,因而需要政府介入。其一,雄安新区是政府主导下的区域规划,原住民面临的就业迁移问题是由政策扰动下的产业变迁引致。其二,原住民就业变迁的本质是建构新的生计方式,这是一个有着极强外部性的民生问题,处理得好能够助力雄安新区的未来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正外部效应;处理不好则会成为羁绊,产生极大的负外部效应。其三,原住民就业迁移面临着窘境,自身素质较低难以匹配新区高端产业需求,原来低人力资本支撑的生计方式未来难以为继,在与外来高端人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可能因之演变为弱势群体,在建构新的可持续生计方式中需要政府的扶助。

2.政府在雄安新区原住民就业迁移培训中的角色定位

《批复》中特别指出要打造宜业环境,提供多层次公共就业服务,其中就包括由政府引导和投入原住民的就业迁移培训。其一,引导原住民的职业培训及就业迁移方向。政府依据原住民的年龄、性别、就业经历、人力资本水平等供给匹配的职业培训以训练技能深度、广度和垂直度。提升技能深度使原住民对某一种技能不断钻研直至达到专家水平,稳定其就业基础,降低失业风险;拓宽技能广度,即原住民通过职业培训掌握不同技能成为多面手,就业面相对较宽,在面对未来的就业冲击中能够迅速实现就业迁移;技能的垂直度,即劳动者钻研管理技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的垂直度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实现稳定、可持续就业奠定基础。其二,政府投入原住民的就业迁移培训。由于信息不对称、保留工资高,原住民在接受职业培训后实现满意就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故参加政府供给的职业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自费参与市场培训的意愿更低。另外,原住民的就业变迁是政策扰动的结果,相当一部分人还存在“等、靠、要”的被动就业思想,不愿意接受就业变迁和生计方式改变,成为观望族。

(二)短期与长期:可持续生计理论

生计是指劳动者为了谋生而从事的职业,可持续生计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和获得的、能用于维持和改善生活的职业、资产、谋生能力。建构可持续生计需要一个包括人力资本、财富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在内的生计资本束,该生计资本束的水平越高,则生计的可持续性越强[2]。雄安新区原住民面临着生计方式转换下的生计资本变迁和建构可持续生计下的生计资本重建,在生计资本重建过程中,决定生计资本水平的人力资本水平直接影响原住民就业变迁成功与否,因而职业培训对原住民的就业变迁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1.雄安新区原住民面临的生计资本变迁

雄安新区原住民面临的是不改变居住地的就地就业迁移,改变生计方式以重新建构可持续生计的难度相对较小。原住民在就业迁移中面临的生计资本水平变迁如下:其一,因没有改变居住地,故社会资本水平不变;其二,与居住地相关的心理资本水平不变,但需要在思想上接纳生计方式的改变,故心理资本水平有变动;其三,经济资本水平较高,原住民很多是从事制衣、制鞋、生产食品的小企业主,该地区的居民总体比较富裕,在不离家不离乡的就业中,容城县仅有9%的被调查劳动力日均保留工资水平低于100元,38%被调查对象的日均保留工资水平为100~170元,33%被调查对象的日均保留工资水平为170~330元,还有20%以上被调查对象的日均保留工资水平在330元以上;其四,人力资本水平普遍较低,能够满足当前劳动密集型生产需求,但无法与新区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

2.基于可持续生计的就业迁移培训的关键点

面向原住民建構可持续生计的就业创业转型培训要重点关注如下几点。其一,职业培训方向设计。培训项目旨在引导原住民融入新区未来产业发展。在充分了解原住民建构可持续生计需求与培训意愿的基础上,结合新区未来产业规划设计匹配的培训项目,引导原住民融入新区未来发展是该群体重建可持续生计的关键点。其二,突出职业培训项目特色。鉴于新区原住民的人力资本水平较低,职业培训内容要突出新区的地域特色且结合新区未来发展规划,最大化利用原住民原有的生计资本禀赋,以最大限度规避生计转换带来的风险。职业培训需结合新区的地域特色,为新区打造符合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的特色经济项目供给人才,用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原住民中的低水平人力资本。其三,职业培训项目考虑到长短期生计需求。职业培训既要考虑原住民短期上岗就业的实用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要关注未来新区产业发展对中高端人力资本的需求,彰显职业培训促进原住民针对未来储备职业技能的特征,以保障原住民在短期内就业有技能,长期内拥有保持一份工作的职业能力或实现就业变迁的能力。比如,考虑到人工智能对简单、规则性劳动的替代,雄安新区原住民的就业迁移培训一定要同时考虑到其未来被替代的可能性,职业培训关注技能的深度与广度,即能够向下兼容岗位且能同时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跨界就业迁移,以保证生计的可持续性。其四,职业培训的框架设计要基于原住民建构可持续生计的终身职业培训进行规划,以确保原住民在新区产业演进中能够走得更远[3]。其五,职业培训内容兼顾生计资本束中各项资本的水平提升。原住民就业迁移培训不仅要提升其人力资本水平,更要着眼于让其接受生计方式的转变,提升生计资本束中其他几类资本的水平,既注重赋予硬技能培训,也注重培训软技能。其六,职业培训重点关注原住民的创业培训需求。《批复》指出,雄安新区要建成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优化国内外高端创新要素,优化雄安新区创新创业生态。目前新区原住民接受创业培训的基础比较好:一方面,部分原住民的经济资本水平相对较高,在雄安新区规划公布后的1年多内,相当一部分人因保留工资水平较高而自愿失业,表明原住民的经济资本相对丰裕;另一方面,雄安新区营商氛围浓郁,很多原住民原本是小企业主,拥有丰富的创业经验,比如容城县被调查劳动力的15%有过个体经营经历,引导该群体进行创业是可行的。鉴于原住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考虑到建构可持续生计的需求,其创业领域可选择新区创新领域的外围服务领域。

三、现实:雄安新区原住民就业迁移培训现状与困境

(一)现状:原住民就业迁移培训政策供给

1.就业创业培训供给

雄安新区政府为原住民提供了优厚的培训政策支持。2017年6月出台的《雄安新区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正式明确了新区就业创业培训的目标及具体措施,提出量身定制培训计划,开展岗前培训、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实施精准培训[4]。其一,受教育年限为初高中毕业的可接受学徒全日制脱产培训,旨在通过提升技能水平满足企业长期用工需求。其二,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劳动力可接受技能提升培训,旨在提高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新区政府积极开展了适应性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储备式培训、职业教育培训、新业态从业能力培训和创业指导培训。其中,适应性培训以基本权益维护、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基本知识、城市生活知识为主要内容;储备式培训围绕建筑、物业、保安、环保、绿化、家政、轨道交通和旅游服务等内容,旨在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角色转变。从2017年6月底开始,雄安新区实施了“京津冀49家技工院校聚力雄安送培训”计划,确定了美容美发美甲、手机维修、家政服务、管线探测、电商等12个培训类别,通过多层次的免费培训,增强新区广大农民就业创业技能,推动新区农民向市民转变[5]。从2018年起,雄安新区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培训原住民。

2.被征地农民的培训供给

2017年,河北省人社厅印发《雄安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实施方案》,旨在让有培训愿望和就业能力的被征地农民都能享受一次免费就业创业培训。职业培训机构从京津冀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大型企业培训中心、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等组织机构中择优确定;职业培训方式采取就地就近设立培训场地、与用人单位联合施教等量身订制形式;职业培训内容根据新区产业发展需求和未来城市发展管理需要,涵盖物业、保安、绿化、轨道交通等公共服务类培训、家政服务培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培训、苇编等地方特色家庭手工业培训、现代服务业培训、建筑业培训以及对有创业愿望、创业经验或有创业实体转型升级需求的被征地农民开展的创业培训等[6]。职业培训后按照市场配置一批、企业吸纳一批、劳务输出一批、创业扶持一批、灵活就业一批、公益性岗位兜底一批等人社系统的典型就业渠道促进其就业。2018年河北省从省级创业扶持资金中安排1500万元用于雄安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工作。

(二)困境:原住民就业迁移培训面临的难题

1.原住民亟待通过职业培训实现就业迁移为建构可持续生计奠基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要求安新县产业规划集中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创新型、示范性重点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业,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这就要求原来劳动密集型、污染型传统产业尽快转型:新产业迁入、有色金属行业迁出、白洋淀绿色生态发展,伴随产业转型而来的是新区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震荡。其一,原住民在劳动力市场显示剩余,存在失业风险。一是有色金属行业迁出导致劳动力析出,二是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导致部分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劳动力析出。其二,高端产业发展势必吸引大量高端劳动力迁入新区。就人力资本水平而言,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使雄安新区原住民与外来高端劳动力在高端岗位的就业竞争中完全处于劣势,原本较低的人力资本就可以支撑的生计方式无法适应新区未来的高端产业发展需求,面临失业风险。可见,新区原住民亟待通过职业培训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并顺利完成就业迁移,即从失业转向就业,从不稳定就业转向稳定就业,从低端就业转向中高端就业,从而以此为经济基础逐渐建构可持续的生计模式。相对于雄安新区未来高端产业发展需求,原住民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已无疑成为生计资本提升的最短板,建构可持续生计需要重新整合生计资本束,首先要从提升原住民人力资本水平入手。对存量劳动力而言,职业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最适宜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鉴于原住民人力资本水平相对于新区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差距确实较大,以职业培训促动原住民就業迁移可谓任重而道远。

2.政府主导提供的培训更关注原住民的短期生计

政府主导提供的职业培训大多是传统培训项目,如在安新县主要供给电脑操作、茶艺师、园林绿化、手机维修、电商运营、养老育婴管理、家政服务管理、美容美发美甲、中式烹调师、高低压电工、建筑施工等常规培训项目。目前原住民职业培训尚存在不足:一是职业培训的学时少,大部分培训的深度仅停留在入门级或初级水平;二是职业培训未能考虑原住民的职业技能深度和垂直度发展空间;三是很多传统培训项目供给的职业技能与雄安新区未来高端产业发展的需求并不匹配;四是相当一部分职业培训赋予原住民的职业技能在未来将被人工智能替代。综上,目前政府针对原住民的就业迁移培训更多考虑的是其短期生计需求,尚未能结合新区未来发展需求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视角助推原住民通过系列职业培训提升短期就业能力和长期就业迁移能力,使其在人力资本提升的基础上依托就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并逐渐在新区发展中重新建构可持续生计。总之,目前的职业培训尚未能将原住民摆进雄安新区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中。

3.原住民的高保留工资和低人力资本降低了参训积极性

雄安新区原住民的学历以初中毕业为主。以安新县为例,该县人力资本水平多年来支撑着本地制鞋、有色金属加工、羽绒产业、制衣等传统产业多年的繁荣,这些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对劳动者的学历、技能人力资本要求较低,农村商业的繁荣大大提高了原住民初中毕业后继续升学的机会成本,制约了原住民后续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多年来原住民保留了初中毕业即就业的传统。优渥的生存条件还提高了原住民就业迁移的保留工资水平。以容城县为例,被调研的劳动力期望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仅占9%,3000~5000元的占38%,5000~10000元的占33%,10000元以上的占20%。高保留工资水平直接导致新区原住民不接受离乡背井的就业路径,更不愿意接受低于保留工资水平的就业岗位,因而在雄安新区规划出台后,面对政策性的生计变迁扰动,原住民存在着较强的等、靠、要的消极思维方式。在这种现状下,雄安新区原住民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费培训的积极性很低,同时因缺乏习得高技能的人力资本基础,相当一部分原住民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政策观望族。容城县被调研的原住民中有96%尚未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严重缺乏通过职业培训进行就业转型和就业迁移的动力。

四、未来:原住民就业迁移培训与就业路径的建议

(一)保障:为原住民提供生计转型的制度依托

1.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共享平台,降低信息不对称下的培训收益风险

在就业创业培训中,劳动者承担的成本主要包括参与就业创业培训的学费、其他支出、培训期间的机会成本,同时还承担着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培训后能否顺利实现就业以获得培训收益的不确定性。在没有明确的就业岗位和高于保留工资的薪酬待遇支撑下,原住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本着打造新区宜业环境的宗旨,建议由政府主导建立基于职业培训项目的信息发布平台。对安新县某村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6%的村民了解或非常了解创业的支持政策和优惠与补贴信息,70%以上的村民处于“不了解”的情况。可见,由政府主导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共享平台非常必要,其主要功能如下:一是借助平台发布就业创业培训政策,让政府主导的职业培训信息能够在实践中惠及有培训需求且符合培训条件的原住民群体,使其在生计转型中能够充分利用政府相关培训和创业政策获得重建生计所需的职业技能及其他援助;二是借助平台发布就业岗位信息和创业机会信息,减少就业迁移中的信息不对称,提升原住民在职业培训结束后的就业上岗率。

2.完善培训内容体系,兼顾短期就业与长期可持续生计

当前的就业迁移培训更多考虑的是原住民在生计转型背景下如何尽快实现就业的短期安排。针对雄安新区未来的产业规划以及工业4.0下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建构可持续生计导向的完善的培训体系。其一,针对原住民的人力资本现状和年龄、性别等特征提供短期引导性培训,旨在促进其实现初步就业转型,在雄安新区政策性的产业转型中先将原住民从传统产业和传统手工作坊推进目的产业领域。其二,针对雄安新区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对原住民分年龄、分学历进行详细就业定位,并提供匹配的培训项目,旨在让部分原住民融入雄安新区高端产业发展中,帮助适合雄安新区高端产业发展的劳动力依托新区未来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其三,雄安新区原住民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很多拥有丰富的企业经营经验,具备较好的创业基础和较强的创业意愿,可引导到生活性服务业进行创业。其四,就业迁移困难、人力资本水平低难以融入雄安新区高端产业发展的原住民,由政府制定兜底职业培训和就业计划以稳定民生。其五,充分发挥市场在培训中的作用,政府重在发挥好引导与规范、监督与管理、兜底与保障的作用。以短期引导性培训为例,一方面,在雄安新区产业转型中为促进原住民就业迁移和创业提供观念转型、信息获取、相关政策(创业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新区规划等软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原住民在观念上接受雄安新区的产业转型并从心理上接受自身的就业转型和生计转换,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人力资本和经济资本禀赋设计适宜的就业迁移愿景,将原住民的就业转型融入新区未来发展规划中。

(二)对标:培训内容对接新区产业发展规划

雄安新区原住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供给应结合新区本地资源禀赋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基于助推原住民建构可持续生计提升其职业技能,根据原住民不同群体特征培养就业能力、就业迁移能力和创业能力。

1.匹配于新区绿色生态发展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要求,新区在建设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突出绿色生态,塑造以大溵古淀为核心的生态苑囿;保留农耕记忆、营造花海景观,形成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都市田园风光;大规模植树造林,形成起步区外围林带环绕、内部树木葱郁的良好生态。绿色生态环境建设与发展对新区原住民的职业技能提出了有别于以往的要求,职业培训的内容也需据此相应调整。

第一,匹配于新区绿色生态旅游的高素质旅游业技能培训。《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规划建设白洋淀国家公园。在雄安新区总体规划中,到2020年力争创建“雄安新区湿地温泉旅游度假区”这一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雄安新区旅游创新发展示范区”。《批复》强调,新区打造优美自然生态环境,强化白洋淀生态整体修复和环境系统治理,逐步恢复“华北之肾”功能,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雄安。《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全城旅游”和“智慧旅游”,着力实施旅游产品、乡村旅游、旅游品牌、公共服务、旅游商品、旅游企业、行业管理、旅游环境、人才培养等九大质量提升工程。针对原住民向生态旅游业就业迁移的职业培训需聚焦旅游计调师、旅游运营管理、旅行顾问、签证顾问、机票/酒店销售代表、导游、农家客栈运营等技能的培训。

第二,聚焦于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农业技能培训。《批复》指出,推进新区城乡融合发展,有序引导人口、产业分布,分类打造特色小镇。目前雄安新区原住民中务农的比例较高,安新县被调查劳动力中务农的有29%,容城县被调查劳动力中该比例为24%。雄安新区在规划建设中如何吸纳这些低人力资本水平的农业劳动力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根据绿色生态农业的产业定位,雄安新区要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发展以生物育种为主体的现代生物科技农业,推动苗木、花卉的育种和栽培研发,建设现代农业设施园区,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针对新区原住民人力资本水平较低且就地就业迁移的强烈意愿,通过职业培训促进该群体掌握绿色农业生产技能是可行的。因此,在绿色农业人才的职业培训中,可面向50岁以上年龄较大、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低的原住民提供园林绿化等较低技能的培训;面向40~50岁的原住民提供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满足现代农业设施园区中农业新业态的发展需求。具体而言,匹配于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需求的绿色农业人才培训重点培养花卉园艺师、农作物种子繁育员、蔬菜园艺工、林木种苗工、营造林工程监理员、家畜繁殖员、家畜饲养工、农作物植保员等人才。

2.为高质量和高端服务业储备人才

原住民建构可持续生计的关键点是将就地就业迁移融入新区未来产业发展规划中。随着未来高端产业入驻雄安新区,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均会有较大发展,除了上述农业对中年劳动力的吸纳外,促进以年轻劳动力为主体的原住民转移到高质量的生活服务业和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是新区职业培训的主要方向。

第一,为高质量的生活性服务业储备人才。人力资本具有消费外部性,雄安新区高端产业的发展必然会集聚高端人才,高水平人力资本所有者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会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且需求数量较多,从而创造出更多高工資水平的就业岗位,故生活性服务消费的增长蕴含着巨大的就业潜力。生活性服务业涉及到居民和家庭的健康、养老、旅游、娱乐、体育、文化、居民零售和互联网销售、出行、住宿餐饮、教育培训、住房及其他生活性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对人力资本水平的需求相对较低,符合新区现有劳动力素质现状。针对原住民的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职业培训需重点聚焦家政职业技能、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社会体育指导员、美容美发职业技能等硬技能培训;同时需加强服务理念和服务人员素质等软技能培训,以匹配于高质量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

第二,为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储备人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生产性服务业分类》,为生产活动提供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被视为生产性服务业。雄安新区未来规划的高端产业将激发生产性服务业的迅猛增长。目前入驻新区的研发类企业主要有金融服务类、通信类、信息技术与智慧科技类及其他生产性服务类。雄安新区原住民中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劳动力可以定位在生产性服务业就业,通过职业培训对原住民进行就业引导,后期结合终身教育理念,通过后续的系列培训设计引导原住民依托生产性服务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将原住民的就业融合到新区中高端产业发展需求中,逐步助力其建立可持续生计。

3.匹配于高新技術产业和创新产业的中高端技能培训

雄安新区未来产业规划要重点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现代金融、总部经济等创新型、示范性重点项目,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业。根据其他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特区高端产业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初期主要从特区外迁移而来,鉴于目前雄安新区原住民的人力资本水平较低,现有的职业培训重在将高中及以上的少部分年纪较轻的原住民训练成为中端、甚至少量高端技能人才。调查发现,安新县被调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占13%,容城县该比例为19%,这部分劳动力最有可能迁移到新区未来产业领域中。从就业现状看,容城县被调查劳动力中有1%从事企业管理,34%为技术工人,可见存量劳动力中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职业培训成为新区未来发展需求的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建议对应新区原住民的中高端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围绕智能楼宇、电子商务、物联网、大数据架构、计算机软硬件、碳核查与管理、绿色建筑工程管理等岗位技能展开。

(三)差异:潜在、新增、存量原住民的就业迁移路径

1.存量劳动力

高端与低端培训适宜不同年龄和学历背景的原住民,故针对原住民的职业培训因学历、年龄而异。学历较低、年龄较大的原住民适宜接受传统的低端职业技能培训,主要利用市场招聘、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兜底和提供就业信息实现灵活就业等途径实现就业迁移。而学历较高(高中以上)、年龄较低的原住民适于参加高端产业领域的职业培训,比如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需求的职业培训,先通过基础的职业培训进入高端产业领域,再通过后续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力资本投资逐渐融入雄安新区的高端产业发展,依托高端产业建构可持续生计。

2.新增劳动力和潜在劳动力

雄安新区的商业氛围较为浓厚,初中毕业后继续升学的机会成本较高,故初中毕业后就业成为公认的发展路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新区原住民的受教育程度以初中毕业及以下为主。面对雄安新区未来的产业发展规划,新增劳动力和潜在劳动力具有年龄小、人力资本投资效率高的优势,适于通过接受更多正规教育和培训进入雄安新区未来的产业发展领域。可在雄安新区增设匹配于新区产业集群的中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或者由政府协议本地区或其他地区对口职业院校,将年轻一代的人类资本水平从初中提升至中高等职业教育,通过提升新区原住民的人力资本水平,为其规划路径清晰可见的对应于新区未来发展的职业生涯,从而建立稳定可持续的生计方式。

参 考 文 献

[1][4]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Z].2018-4-14.

[2]张学英.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资本问题的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1):80-84.

[3]侯小雨,闫志利. 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框架设计与建设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7(28):18-24.

[5]张永猛.雄安新区:政府送培训 百姓创业忙[EB/OL].[2017-11-25].http://m.xinhuanet.com/he/2017-11/25/c_1122010154.htm.

[6]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雄安新区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培训实施方案[Z].2017-09-27.

Fence and Leapfrogging: Research on Employment Migr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 of Native Inhabitants in Xiongan New District

Zhang Xueying, Zhu Xuan, Li Yanying

Abstract  Native inhabitants are faced with livelihood transformation in the industrial upgrading of Xiongan New District. Now there is a paradox of hot demand for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worse effect of it. The government-led vocational training aimed at promoting employment migration of native inhabitants needs to be redesigned to get out of the predicament of human capital mismatching with local migration willingness.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of native inhabitants is a quasi-public goods.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ers the responsibility of guiding its direction and providing it. The government-led vocational training should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short-term livelihood needs of native inhabitants, but also guide them to build long-term livelihoods matching with the needs of futur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e suggestion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the government provides the institutional support for their livelihood transformation; secondly, the contents of vocational training match with the needs of future industrial plan, such as the gree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vocational skills, the life service industry and the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vocational skills, the high-tech industry and the innovation industry vocational skills; thirdly, paths to vocational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migration are different for native inhabitants with different human capital and ages.

Key words  Xiongan new district; native inhabitants; employment migration; vocational training; sustainable livelihood

Author  Zhang Xueying, professor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 Zhu Xuan, postgraduate student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Li Yany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猜你喜欢

雄安新区职业培训原住民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原住民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高职院校应如何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
唱衰雄安新区论调为什么站不住脚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杨谊兴:积极参与“雄安新区”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社会化改造项目
网友:转弯也来不及了歧视原住民?吴敦义贴文惹议
创新职业培训工作体制机制?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措施
原住民村落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