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演变与升华

2019-05-27凌誉瑄

戏剧之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国家形象英雄主义

凌誉瑄

【摘 要】随着电影市场化需求的进一步加深,主旋律电影走向转型道路。在逐步改革探索中,《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一批里程碑式的作品实现了主旋律电影价值观念与市场需求的糅合。在满足观众审美趣味的同时弘扬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实现了英雄主义到集体主义、个人意志到国家意志形象的完美建构。

【关键词】主旋律电影转型;国家形象;英雄主义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095-02

目前,许多高质量国内外商业片涌入中国电影市场,使得国产主旋律电影面临严峻考验。如何保證主旋律电影能够在票房争夺赛中占领一席之地?寻求市场化发展成为转型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明星效应和中国60周年国庆献礼的契机促成下,《建国大业》收获3.9亿元的票房,这无疑扭转了长期主旋律电影市场“自负盈亏”的现状。后续《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影片都从中借鉴,去粗取精,在重视主旋律电影价值观念的同时兼顾影片与商业电影元素的糅合,既满足观众的审美趣味又弘扬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一、主旋律电影转型之路

主旋律电影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被广泛认作是国家意志以及政府喉舌的载体,因为其不可替代性,由政府直接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常常占据年度票房排行的前列,他们的票房收入也从不是该类电影在创作过程中所需要考量的要素。因此,主旋律电影长期遵循自己“叙事宏大、包含说教”的戒律清规 。但自2002年产业化改革路线开始实施,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电影市场大环境的内部调整,现实情况迫使主旋律电影开始往多方面突破发展。

在主旋律电影的转型初期,也就是2003年至2008期间,电影票房收入薄弱,就连《任长霞》《邓小平》《东京审判》等作品也艰难维持千万元票房门槛。总的来说,在这期间的主旋律电影还是很难解决电影市场化需求和主流意识形态表达的定势问题,尚未能够为其转型提供可参考价值。直到200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作为一部重大历史革命题材电影,电影《建国大业》占据国庆黄金档、引入“明星化”创作思路、打破主旋律电影的固定模式等,令人耳目一新,并强势收揽3.9亿票房。虽然《建国大业》在艺术表达上存在一些争议,但是从其商业运作角度来看,这部献礼大作是成功的,它为主旋律电影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按此模式已经面世的《建党伟业》深孚众望,但是就投入产出比而言,发展态势疲弱,诸多方面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随之《建军大业》在延续其文化内涵的同时,增加了制作成本,特邀香港商业片导演刘伟强执导,同时加入数十位“流量”明星出演,“高水准、大制作、重量级”,有这么多光环加持的《建军大业》,在两个多月的超长反映为前提的情况下收获4亿元票房总账,我们难言其成功。

但不可否认,“建国三部曲”在彰显国家意识形态的同时带来了可观的市场回报,在主旋律电影转型拓荒之际,开辟了从明星化到偶像化、说教历史片到类型化战争片的创新道路。在此道路上,《湄公河行动》《战狼2》以及《红海行动》可以说是主旋律电影转型之路上的新标杆,他们拓宽了“主旋律”背后的意识形态表达,探寻主流电影的核心价值观,全面建构着主流文化的思想框架、建构电影国家形象的内在联系;他们向世人解答什么是主旋律这一问题,告诫大家不能片面地将主旋律理解为替党和政府唱赞歌、做宣传,但凡讴歌真善美、树立国家和人民正面形象的都应属于主旋律。

二、从英雄主义到集体主义的演变

在以往主旋律电影的创作上,思维定式已根深蒂固,过度重视情节的堆叠,忽略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刻画,从而使得人物大多演变成“高大全”,被人诟病。《战狼2》配合着天时地利人和,成就了一部现象级影片,但是它在艺术手法的表达上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它对英雄主义的过度宣扬。“英雄”是一个在大众文化中经久不衰的话题,这里的英雄主义不能简单等同于英雄人物。其实个人英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取的,将冷锋塑造成一个有着军人身份的超级英雄,这种一个人的表演虽然很精彩,但是它不真实。《红海行动》将国产大片的水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为了打造真枪实弹的大场面,耗费了近一半的制作成本。

相比《战狼2》,《红海行动》少了一些口号式的爱国情绪煽动,因为在影片塑造人物时,《红海行动》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的通力合作,扩大了影片格局,它所展现的是受众想象中的战争,是想象中的中国军人——身后是国民,双肩担负着国家。创新式的打破传统影片中英雄人物的“主角光环”,塑造了一批情感充沛、血肉丰满的的军人群像。蛟龙战队的八名成员在造型上做了模糊处理,短寸头、重油彩、迷彩服,最大可能地消除人物在外形上的差异性,着重凸显群像意义,发挥着集体主义的光芒。“一个中国人都不能伤害,一个中国侨民都不能少”,在与扎卡势力组织的战斗中,蛟龙战队并肩作战,摒除个人英雄主义,旨在传递齐心协力的集体主义精神,塑造了中国军人的群像形象。

三、从个人利益到国家意识的升华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和国家硬实力的不断增强,与之相匹配的软实力应得到适当激发,民族自豪感得到升华,随之而来的国民大国意识开始觉醒。电影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是国家实力增强的一种外在展现形式。中国主旋律电影在电影产业发展趋势的倒逼下开始转型,开始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传递中华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发展、塑造国家形象的责任担当。

纵观主旋律电影发展转型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在大多数的主旋律电影中有不成文的规定,就像军人无条件服从国家安排一样,电影中的个人利益永远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牺牲自我去推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但是在主旋律与市场化逐步结合的当下,我们看到了国家和集体对个人生命价值、人格尊严的保护与重视,从中看到了个人的情感诉求与其自身价值体现。因此,《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作品的成功不是偶然性事件,他们在为我国主旋律题材电影收获了空前的观众群体并开拓了市场空间的同时,将个人与国家集体的传统关系进行扭转,实现了个人价值与国家意识的高度结合。在《战狼2》中,“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坚定的国家政治立场恰好满足了观众对国家崛起的想象性范畴。他们将大国意识揉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中,规避了刻板的叙事策略,选用庄重且写实的姿态走近观众,确立了国家形象宣传的新范式。上述作品均将英雄主义或是集体主义的救援行动内嵌于国际政治事件中,在叙事策略上植入主流意识形态,使得英雄行为与国家意志实现完美的统一。以维护国家尊严、捍卫国民安全为出发点,整个救援行动背后包含的价值导向能够充分的被观众所认可,通过银幕塑造的英雄完成对国家形象的进一步建构。

立足当下社会现实,塑造国家形象,传递民族精神。英雄主义的崇拜、大国意识的觉醒、国家情怀的沉淀,这些情感元素巧妙堆砌在一起,使得受众在观影之时寻找到自身宣泄点。在此基础上,影片拍摄背景地的选择更是无限放大了人们的孤独感与无助感,激发着受众对于国家深深地眷恋。爱国主义与类型化叙事手段相结合,颠覆了传统现代军事战争题材的电影叙事手法,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探索受众的情感需求特点,以更加亲民的姿态走进受众内心,与当下受众架构起紧密的桥梁、情感的共通、文化的共融,使得它们之间的情感共鸣更加紧密。由此架构出主旋律电影的创新表现手法,既满足了受众的感情需要,同时也代表着主旋律电影在维持本心的前提下成功转型,在适应电影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文化影响力。

猜你喜欢

国家形象英雄主义
永恒的英雄主义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国家形象建设需谨防哪些认识误区
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道、势、术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
革命英雄主义永放光芒——读朱德同志《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