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学激励机制的“工匠精神”培育探究

2019-05-27盛雪王厚山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4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

盛雪 王厚山

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培育和弘扬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于建设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职业技能人才的摇篮,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工匠精神方面的培育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在培育工匠精神的教育中,适当引入科学的激励机制,可以更好的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工匠精神;科学激励机制;培育探究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也提出践行“工匠精神”。此后,“工匠精神”一词便频繁见诸于国家重要会议上,且被主流媒体深层次挖掘报道,“工匠精神”一词亦成为2016年十大主流热词。从国家和政治层面对“工匠精神”的肯定和重视,凸显出“工匠精神”对国家社会及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对于“工匠精神”的研究

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价值,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不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下如何去培育工匠精神都进行了研究。工匠精神所涵括的师道精神、创业精神、创造精神、实践精神仍然是我们当今时代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强大精神动力。从学校角度,需在课堂上引入工匠精神,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行统一培养工匠精神。从个人角度来说,要认真学习工匠精神并努力践行,用工匠精神引导自己的意识和行为。

二、国内外对于激励机制的研究

西方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激发动机的理论。这些理论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强化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贯穿于这个过程中的组织制度安排,就是激励机制。根据激励的物理学机理,可以将激励机制分为三个子机制:拉动机制、自动机制、推动机制。拉动机制和推动机制是外因,自动机制是内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强大的激励效应。目前国内外的有关激励问题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管理领域,系统论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激励问题比较少,关于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中激励问题的系统研究在理论界还很缺乏。

三、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契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只有紧紧围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深入进行基本素质教育,才有利于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落实落细,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劳动热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二)理论意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中,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的激励理论和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分析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过程中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的内在需要和关系,以制度的形式激发和保障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积极性,使其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探索国家、社会、企业、学校四者共同努力的“工匠精神”培育人才培养模式。这既能够丰富人才培养的内涵,同时也有利于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促进“工匠精神”与时俱进。

四、具体措施

(一)凝练新时代“工匠精神”特色内涵。深入挖掘古今中外“工匠精神”内涵、特质,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劳动者的初心、使命的要求,为“工匠精神”添加更多的新元素、新气息、新要求,凝练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特色内涵,赋予其更加鲜明的时代气息。

(二)融合“工匠精神”建设新时代校园文化。每个学校的校园文化都是多元的,都经过了时间的积淀,都蕴含着“工匠精神”的元素。将新时代“工匠精神”内涵鲜明的植入到在校园文化中,与原有学校校园文化发生化学反应,重新全面提升校园文化的“工匠精神”味道,并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中,充分发挥融合“工匠精神” 的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 构建二元五维的科学激励机制。在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实践中,从正激励、负激励二元出发,按照道德、法治、管理、情理、道理五个维度建立五种激励机制,二元五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形成强大的、全方位、整体性的激励效应。

(四)在融合“工匠精神”培育的课程体系中,建立二元五维科学激励机制下的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将“工匠精神”分层次纳入到课程中,形成进阶的“工匠精神”培育课程体系,并遵照二元五维的科学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考核标准。对照课程考核标准,建立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提升在教育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效果,提高学生“工匠精神”的践行效果。

(五)建立一套基于科学激励的培育和践行“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模式。对二元五维激励机制的作用效能进行评价研究,推动“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根植于学生思想中,引导培养学生自觉践行“工匠精神”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形成“工匠精神”培育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杨建军.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和方法研究[J].智库时代,2017.10.

[2] 孟源北.工匠精神的内涵与协同培育机制构建[J].职教论坛,2016.9.

[3] 庄西真.多维视角下的工匠精神:内涵剖析与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17.5.

[4] 郁蓉蓉.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生社会实践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8.1.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工匠精神”进校园设计与实施研究,项目编号:2017124。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
用“工匠精神”打磨中国品牌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