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学生《管理学》课程学习现状及教学改革探究

2019-05-27李施燕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4期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改革

摘 要:知识经济时代对工科专业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以《管理学》为例,对工科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认识不清、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主动性不强、时常出现消极学习行为、理论与实践脱节 影响学习成效、学习方法和考核方式單一等 ,从而提出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教学与专业相结合,重新定位教学目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设置多层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创新多变,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等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管理学;学习状况;教学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工科院校开设了管理学相关课程,致力于培养一批符合现代企业管理需求的既具有工科专业知识又具备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新形势下,高校工科专业如何科学设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满足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对工科专业学生管理学课程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为工科专业有效开展管理学课程改革提供了依据。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样本选择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本研究选取的调查样本主要是桂林航天工业学院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管理学》课程的通信电子、机械工程、计算机、能源和车辆工程等工科专业的本科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通过查阅文献,编制《工科学生<管理学>课程学习状况调查问卷》,采用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题型,围绕工科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学习认知、学习行为、学习策略和学习成效四个维度展开。同时,为使调查更加客观直接,将不易在问卷中呈现出来但又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题目设计成访谈大纲作为辅助。

(三)调查实施

通过对样本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2 份,有效回收率为96.5%。其中,男性样本151份,占样本总量的68%,女性样本71份,占样本总量的32%;通信电子类专业学生占36%,机械工程类专业占24%,计算机类专业占12%,能源和车辆工程类专业学生均占10%,其他工科专业占18%。为了使调查结果更详尽客观,本研究随机对其中10名样本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运用SPSS15.0对回收数据进行整理,结合访谈信息,进一步分析了工科学生《管理学》课程的学习状况。

二、工科学生《管理学》课程学习状况调查分析

(一)学习认知

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工科专业的学生开设管理学课程有必要,其中51.35%认为非常必要,可以提升对实际管理问题进行系统思考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38.29%认为比较重要,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所了解。但是,学生对管理学课程学习的认识不清,且重视程度不够。有46.85%的学生认为学习管理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掌握理论知识,40.09%则偏向实际应用,也有8.56%对课程并不了解,只是为了凑学分。根据调查,对管理课程感兴趣且认真对待的学生仅有45.95%,而没兴趣但追求高分的学生比例占了28.83%,抱持及格就好态度的学生也占到了20.72%。

(二)学习行为

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看,10.36%的学生学习管理学比学习专业课积极很多,9.46%比专业课积极一些,30.18%和专业课一样,38.74%比专业课少一些,11.26%比专业课少很多,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强。上《管理学》时,学生的出勤率比较高,84.23%能按时上课。对待管理学,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太一样, 28.83%能认真听讲并做笔记,29.73%课后还能积极找机会实践,但也有不少学生会出现消极的学习行为,其中,22.9%的学生上课不太听讲,大部分时间选择自己看书或开小差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三)学习策略

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是案例分析,占比64.41%;其次是教师讲授,占59.91%;企业参观、情境游戏和小组讨论也非常受学生喜爱,分别占41.44%、40.54%和39.64%,然而,根据访谈调查,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后三种教学方法较少在课堂上开展。从学习策略上看,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单一,50.9%通常采用听老师讲授的方法,22.97%喜欢与老师互动,13.51%更愿意自学,与同学讨论和参加实训也是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但较少被使用。在期末考核时,学校采用的是单一的考试考核,然而根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更倾向采用团队情景模拟和团队项目路演的考核方式,大部分学生愿意采用开卷考试,最不受欢迎的考核方式是闭卷考试。

(四)学习成效

总体来说,学生对管理学课程的学习满意度较高,通过学习能对管理学理论知识有所了解,与专业课相比,10.81%的学生在学习管理学时的学习效果比专业课好很多,18.47%比专业课好一些,39.64%学习效果和专业课一样。工科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相关课程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66.22%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背景了解较少,58.56%由于缺少实践机会在学习时理论知识理解困难,39.19%认为课程与所学专业相差较大常常听不懂,还有少数学生缺少学习兴趣因而缺乏学习动力。

三、工科学生《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一)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工科学生普遍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背景知识了解较少,老师在教授管理学课程时,要将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工科学生自身的专业结合起来,构建模拟企业运营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时,要将管理学与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发展等内容相结合,运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案例,系统分析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职能。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于管理学课程的重视。

(二)着重培养实践能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工科学生与经管类学生区分开来,重新定位教學目标,侧重于培养工科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如决策计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领导控制能力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日常遇到的管理问题。任课教师要密切关注时事,教学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更新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设置多层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创新多变

传统的管理学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参与性较弱,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置多层次的教学目标,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分析管理环境时,可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小组讨论、总结评价,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学习决策内容的时候,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参与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决策力;在学习激励时,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增强体验感,从而增强组织表达能力和领导力。除此以外,还可以采用视频教学、企业参观、社会问题探讨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四)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

对工科学生管理学课程的评价方式,应突出能力培养,建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任课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项目团队“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在课堂或课后布置作业,指导项目团队开展项目策划、项目讨论、项目路演等活动,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其进行考核评价。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既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工科学生管理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金南,杨亚达.管理学课程学习状况调查与教学改革措施[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4):95-101.

[2] 李艳红,关军.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效果调查分析[J].科技信息,2009,30:17.

[3] 邓辉.基于项目管理思维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116-118.

[4] 彭鸿广,刘云霞,庞海云,等.理工科类装爷管理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19(3):229-232.

作者简介:李施燕(1987- ),女,侗族,广西桂林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

猜你喜欢

管理学教学改革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参与式教学法在管理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