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阶层冲突的新趋势与结构性根源

2019-05-27赵隽陈曦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4期
关键词:冲突

赵隽 陈曦

摘 要:无论在哪个国家,都会存在阶层,然而不同阶层之间产生的矛盾就会变为一个必然事件。而冲突即矛盾,既有利也有弊,阶层之间的冲突能够加强阶级团结、调节阶层之间的联系、促使社会进步等好处,但也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固。目前,在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最显著的影响就是阶级组织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阶级矛盾一些新的特征。本篇论文在阐述原阶级的矛盾根本上,针对我国阶级矛盾的新形势展开研究,然后再对我国阶级矛盾的结构性根源进行深究,从而提出阶级矛盾产生的重要因素是现代城市化与市场化对目前社会产生的影响。所以应该以人民为主体,用人民的角度出发,站在人民的立场来解决这一问题。

关键词:中国阶级阶层;冲突;结构性根源;路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在不断地进行转型,从而出现了城市化、市场化、现代化等社会名词,同时也促进了国家的发展,提升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可见对我国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相对的也会使我国社会组织发生动荡以及变化。阶级组织的矛盾就是其突出表现之一。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見解,有的研究者认为严重的社会动荡会使社会失衡,造成原来的理论观念、道德、社会联系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社会阶级矛盾激化。而相反的部分研究者认为社会可以经过自身体系调节来清除矛盾,达到社会的稳定与平衡。我国一直崇尚建造一个平等、互助、协调的和谐社会,以致一旦出现了阶级矛盾,国家的领导人以及人民的心理承受度不够,导致我国对内对外的抗压能力不够。而国家阶级冲突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发的常态,我国不应该逃避现实,而是应该以正确的、积极的心理去面对矛盾的发生。现代矛盾论把一个国家的阶级冲突分为文化冲突、经济冲突、分配冲突,而本篇论文就从这三个冲突上展开研究,提出我国阶级冲突在现代有哪些新形势,又以研究中国阶层冲突的新趋势与结构性根源为基础,研究阶级冲突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再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当前阶层冲突的新趋势

(一)雇佣工人与私营企业主等资产者矛盾

20世纪以来,我国国企改革政策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国企领导者与职员的冲突变得相对和缓。相比较之下,私营企业主以及有打压员工的领导者、资本者,他们与雇佣工人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激烈,这就叫做劳资冲突。在新中国发展初期,国家不断推出关于保护雇佣工人的政策,不得不承认实施以来我国特别是工人阶层的条件得到了改善,他们在办公环境、工资、权利保障等方面都受到了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被雇佣者酬劳的不断提升以及部分企业收益的减少是一种趋势,这个因素就成为企业主与被雇佣者之间矛盾升级的经济根本。其次,我国被雇佣者的思想并没有被广泛传达忠诚的重要性,因此他们缺乏对公司的忠诚度,并且因为我国关于户籍、城乡教育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使大部分农工对所在城市缺乏认同感,甚至达到反感心理。从而收入逐渐就成为被雇佣者的重要追求,所以一旦酬劳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伤害的时候,被雇佣者与企业者之间的冲突就会发生,这是目前我国阶层矛盾的其中之一。

(二)失地农民与腐败官员矛盾严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的建设不断地发展,但相对的也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有数据表明,平均每年乡村发生集体事件多达3万起,在这些事件中因土地问题的有2万起,多达总体的三分之二。可见失地村民与贪污官僚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成为我国阶层矛盾中又一个呈现。这个矛盾的主要问题是,怎么样弥补农民的损失。在我国GDP发展时期,诸多官僚为了保证高效的完成政绩以及当地政府开支,以致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损害农民利益的措施,从而激化失地村民与贪污官僚间的矛盾。

(三)阶层冲突有激化形势

由于中国发展的历史影响,我国对国际环境情况十分敏锐,从侧面可以看出我国社会抗压力不强。在针对外部环境不利于我们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国家对外发展受到阻碍,以致商品走不出进不来,从而人民就业等问题发生,导致国家经济社会下行。因此,我国各方面的建设长时间保持在迅速扩散的形势。失地农民与腐败官员矛盾说明我们国家集体性事件多次发生,要求我们不仅重视矛盾发生的频数,还要注重矛盾的形式。双方的矛盾如果不能被及时处理,就会使矛盾激化。更加严重的是,因为官员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国家政府,所以只要有少数贪污官僚的参与,社会的焦点就会放在国家的身上,使冲突更加严重。由于被雇佣者与企业者之间的冲突是阶级矛盾的表现之一,所以矛盾容易被加深也体现在这一冲突之间。同时矛盾激化也增加了社会动荡,使社会工作也极难开展。

(四)非物质性原因纳入于物质性原因之中

在针对社会矛盾的研究中,有学者把矛盾的根本分为两部分,即物质性的和非物质性。物质性的指现实存在的位置、权利和资源等方面的不公平,非物质性的指人的价值观点和信念的不同。在社会发展以前,阶级矛盾表现在人的意识与思想区域内,引起矛盾的主要原因是价值观的冲突。但在社会发展之后,引起矛盾的主要原因就变为了物质性的冲突。首先,部分公司由于为了减少本钱支出、追求利润,企业者就会采取不恰当的手段,例如增加员工工作时长,降低员工工作环境标准、拖欠被雇佣者的酬劳,使得被雇拥者与企业者之间的矛盾加深。其次,部分公司企业者利用公权,维护自己的利益,损害工人利益。因此导致企业职员的抗争。由于我国贫富距离的不断扩大,公平分配是所有人的关注焦点,特别是位于较底层的人们产生的不公平感逐渐强烈。所以非物质性原因纳入于物质性原因之中的意思就是说,在当前社会冲突中不是单纯的物质性,而是在物质性冲突的基础上加入价值观的冲突,使目前社会阶级情况变得极其复杂。

二、阶层冲突的结构性根源

(一)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社会后果

乡村人丁逐渐转变为城市人丁的进程就是城市化,换而言之就是把城市的各种文化以及思想传入乡村,促使乡村的发展。在新中国发展以前,国家通过发展工业化、人口搬迁等措施发展城市,因此在这个期间由于农村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从而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也推进了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但不可避免的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是城市距离的扩大。第二是失地农民问题日趋加重。对农民来说,土地依然是他们生存的根本。而由于管理的不恰当,造成贪污官僚的猖狂。他们一己私利,损害人民的利益,因此导致了阶级矛盾的产生。第三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两个特别的儿童群体,即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与流动儿童群体。这些儿童都面临着教育、治疗等方面的难处。第四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危急,特别是水、空气方面,因为这些一旦被污染将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些问题成为目前我国阶级矛盾产生的根本。

(二)市场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红利未能公平分配

人们之所以奋斗是因为他们所作的都是与他们的益处有关。据数据显示,员工酬劳之间的最大差距是15倍。由此可见,在社会发展中如果做不到公平分配,则会造成社会人员两极分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发生。我国国家领导人提出社会最好的发展就是共同富裕,而共同富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果搞两极分化,矛盾加深,社会也会发生动荡。此外,企业者以及拥有极大资产的人有的在准备,有的已经迁移到发达国家,把国内资源传至外国,他们的这种做法使国内发展着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不公平感。从某些层面上来说,现代社会上的仇官、仇富等人性变化,一部分原因就是社会分配体系不公平而造成的。这些变化最终会成为国家阶级矛盾发生的导火索。

(三)现代化进程中公民维权意识与能力的增强

在现代化过程中,我国的民主化以及法律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提升,国家的现代化还代表着人民思想的现代化。人的教养、工作以及现代大众传媒都在影响着人的现代化发展,人民维权能力的加强就是其表现之一。第一,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第二,互联网的发展能够加强人民的维权意识,同时网络对国家的发展也产生着巨大的作用。第三、党思想的提升增强了人民的维权能力。从改革开放以来,出台的诸多政策,既高效的促使我国现代化进程,也为公民提供了最强大的保障。

三、破解阶层冲突的基本途径

(一)充分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我们只有明白人民的需求,才能使社会发展稳定。怎么样可以清楚地、了解人民的需求? 首先其一,建立人民表述体制,可以使人民的需求充分的表达出来。其二,走进基层,走进人民的生活,倾听他们最真实的需求。我们也应该高效的保护人民权利,首先,对损害人民利益的做法加大惩罚力度。其次建立监察制度,通过合法手段来维护人民的权利。

(二)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前文已经说明共同富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所以我们要坚持共同富裕,促使社会发展。而公平分配则是目前阶级矛盾產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见我国对公平方面的不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酬劳,相对应的政策不同,因此在人民之间产生了不公平的心理。所以我们要建立社会公平体系,特别是针对中低层,在最大程度上达到人们酬劳公平。

(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

我国宪法表明,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必须意识到,人民监督有着党机关等监察部门不能替代的性能。通过人民的监察,以确保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和公平性,所以我们要加强人民的监督作用。

四、结语

本篇论文先研究了中国阶层冲突的新趋势从而提出我国阶级矛盾突出的四个方面是:雇佣工人与私营企业主等资产者矛盾凸显、失地农民与腐败官员矛盾趋于严重、阶层冲突有激化走势以及非物质性原因嵌入于物质性原因之中。然后再从中国阶层冲突新形势的基础上深究阶层冲突的结构性根源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社会后果、市场化进程中经济发展红利未能公平分配以及现代化进程中公民维权意识与能力的增强,从而提出缓和国家阶级矛盾的措施。因此通过本文对中国阶级矛盾的研究,我们要明白阶级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解决的,它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阶级之间的矛盾有利有弊,它能够加强阶级团结、调节阶层之间的联系、促使社会进步等好处,但同时它又会造成社会动荡,使社会工作难以开展,从而使国家的发展也受到阻碍。特别是在现代这个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情况下,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加以防范措施。怎么样运用合法的、有效的手段来缓和阶级矛盾的发生。所以这就要求国家在面临阶级矛盾的时候,不要退缩以及回避,又或者放任其自流,我国应该深究其根本,用恰当的方式并且积极地解决它。而文章则提出了三个解决途径:走进基层,走进人民的生活,倾听他们最真实的需求,从人民的角度出发;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所以可见我国只要脚踏实地的、认真管理国家走的每一步,就可以缓解阶级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国家进步、使社会进步,使中国在国际的舞台上散发光彩。

参考文献

[1] 吴玻.现阶段中国社会阶级阶层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科赛.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3] 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

[4] 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5] 王荣启.科塞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N].学习时报,2007.

[6]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1985)[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

[8] 中国人口红利正在消失[J].财经界,2011(8).

[9] 于建嵘.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预警与防治中国乡村发现[J].2007 (1).

[10] 调查显示佛山逾45%外来工想通过群体性事件维权[N].南方日报,2011.

[11] 李培林.阶级意识与社会冲突[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12] 李宏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城镇化战略与选择[A].云南小城镇发展研究[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

[13] 中国贫富差距正在逼近社会容忍红线[N]经济参考报,2010.

[14] 李程骅.城市化不应是“农村边缘化”[N].人民日报,2009.

[15]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基地课题“社会阶层冲突与利益共享机制研究”(课题编号:HNSK(JD)18-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冲突
合理解决冲突,有效续写
基于合作博弈的多机冲突解脱算法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一种新的冲突衡量方式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贸易保护与战争冲突
低空自由飞行短期冲突探测算法
也谈医患冲突
“捐肾事件”中的情法冲突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