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论

2019-05-27陈丹妮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临窗博学人格

陈丹妮

先生入于庠序,诸生坐于堂下,扣掌倾耳,以闻其言也。先生启书,曰:“今吾有一问:何为经典?尔共论之,起而告焉。”

少时,余得一谋,立谓曰:“经典者,非独儒文,博学益德者毕此属。循典据经,佳善其身,可以恒久,是谓经典之至用也。”

辞尽,四周切切。临窗生起,否吾言:“吾谓汝之陋。经典囿乎时,是以恒与时移。秦同四海,焚诗书百家,以为禁绝。及汉,乃稍稍篡全其属,因留毛诗云云,后世经典之。文景尚黄老,已而治世;武帝罢黜焉,独尊儒术,是以后世崇儒之广。此二者,经典易于时。汝拘于时,不知经典之变。”

或大然之:“今重创新、崇改革,是才用之世。孤寒桑门之士,据指点经济之书,辄取适世之法以为己用,名利亦相随,其言行为当世之范。复观焚膏治旧学、研中西名典之老,兀兀以穷年,究寻经史,纵饱廪食以安署居,非及鹤发豁齿、德隆望尊,胡以显名?汝所闻者,莫非耆硕?此二辈而量之,孰与遇顺?汝曰经典之用,不可是悖;而由此二者观之,经典之变可知矣。”

余对曰:“庸利以衡经典,子之过也。所思、所历、所比、所赋、所幻者,文家寓诸书,所以博学者,胜于千万财贿。莫能之穷,莫能尽一国之文而熟焉,何论古今之经典乎!然则入理一经典,简练揣摩,遂餍而怡焉———以博学也,以益智也,以得意也。所以为乐,不在尽知。会人思之盈广,而系微尘之身于人类,乃生之义。

“经典尝读者,不患再之。岂不闻孔子之韦编三绝者乎!再读而深,三读而精,尽其美,知其限。经典,灵鉴也,见千万人异而矛盾者同于一,因解人心。

“余悔旧过。随于所处,沉于网文。吾尝痴《盗墓笔记》,阅之无昼夜,所念者陵惊,所梦者墓险。期月,讫,空空然无所得于腹,但狂思三四耳。”

止之,临窗生若有思。

复曰:“博学因以益德。苟毋益德,经典丧其义。无可敬之识,无人格之养,其亦愆乎?虽处纸笔之侧,诚愈近于生活也。经典者,千人窥其千面,千面皆异,善读者缘其所指,寻而得己。其途无终,山河迭现,将筑其人格哉。英有名家培根云:‘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其此之谓乎?

“曰经典屡易者,盖窥一时之变而蠡测,非睹于时空之无涯。故曰嘉而恒者为经典。韩退之曾曰‘《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经典率而具旨,其文也流于今,世无治乱,悉可钩其妙为用,以其本之固也。其本也固,而为禁绝,何哉?非其不为经典,乃因时而择施之。择施者,表也,无能撼其锦绣之本。其为妙也常而不终,孰谓不恒?”

先生颔首。临窗生笑曰:“然。今乃知子为善读者。”

佳作点评

作者用学过的文言体诠释“经典”,对于弘扬传统文化来说,是独特的表现手法。文章入题巧妙简洁,以先生“何为经典”的发问起笔,设计了三个发言者,将当下几种代表性观点汇于不到千言的文本中,驾驭语言之高妙可见一斑。诸如坚持经典是“博学益德者”,批判“庸利以衡经典”的功利眼光,让先前“陋之”的“临窗生”也不得不叹服“我”为善读者。黄山谷有云: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由此观之,此生必是常读经典之人。(黄梨欢)

猜你喜欢

临窗博学人格
以鸟喻人
白小安
坐在临窗的桌旁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临江仙·临窗侧影寂
给您推荐两部值得珍藏的宝贵医书·博学奇书
多识由博学博学以成道
漫画之页
“博学”的鹤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