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基SAR在建筑基坑监测中的应用

2019-05-27陈耀辉

铁道勘察 2019年3期
关键词:限幅分辨力滤波

陈耀辉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30014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超大型建筑不断涌现,这就对超大型建筑的安全施工和安全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其施工过程进行高精度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1]。常规的形变监测手段有全站仪、水准仪、GPS、三维激光扫描仪等[2],这些常规测量手段虽然适用性广,但缺点也十分显著,如野外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危险性高等[3];受多路径效应、电磁波干扰等影响,GPS定位精度不稳定;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施测方便快捷,但测量精度较低。

近年来,随着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技术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龙四春[4]从地基SAR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该技术在形变监测中的发展前景;刘学敏[5]和黄其欢[6]以实际工程为例,认为地基SAR在水利工程变形监测中可以获得优于毫米级的连续形变信息;王鹏[7]以某酒店大楼的变形监测为例,论证了地基SAR可以获取目标区域的高精度形变信息。地基SAR采用新型主动微波遥感技术,可以获得监测目标区域微小的形变量[8-9](亚毫米级或者0.01 mm),不需要接触目标区域,仪器安放简单,数据采集方便[10]。以某地下停车场的建筑基坑工程为例,使用Fast GBSAR对该建筑基坑壁进行持续观测,而后使用改进后的限幅滤波法对观测结果进行处理分析。

1 Fast GBSAR基本工作原理

Fast GBSAR由意大利MetaSensing研发,是一个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地基SAR系统。该系统包含两种监测模式,即SAR模式和RAR模式。RAR模式下,可以进行桥梁、高塔、风力发电机等建筑物的静态监测以及动态结构变形健康监测。SAR模式下,设备安装于可以滑动的导轨上,可提供距离向和方位向的雷达影像,用于露天矿、大坝、滑坡等人工设施及自然边坡的变形监测[11-12]。

距离向分辨力是地基SAR监测目标形变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更高的距离向分辨力可以更高效地了解监测目标的位移情况[13-14]。Fast GBSAR采用步进频率连续波技术来提高监测影像的距离分辨力。步进频率连续波由一系列线性变化的连续信号组成,可以提高影像的分辨力,降低信号处理机瞬时带宽要求[15]。

图1 步进频率连续波示意

Fast GBSAR的主机设备采用16.6 ~16.9 GHz的Ku波段雷达,由式(1)可知,Fast GBSAR的距离分辨力为0.5 m,也就是说,对于待监测目标,在雷达观测方向相距0.5 m以上的监测点可以在雷达影像上区分。

(1)

式中,c为光速,τ为单个脉冲的持续时间,B为带宽。

在观测过程中,对监测目标连续采样,通过计算相邻反射波的相位差推算出监测目标的位移量,相位差与位移变化关系如式(2)所示。通过这种干涉测量技术,可以使Fast GBSAR比较容易的探测到亚毫米乃至0.01毫米的形变量。

(2)

2 Fast GBSAR基坑监测实验

2.1 监测设备安装及参数设置

如图2所示,Fast GBSAR监测设备安装于被监测基坑壁对面两个固定的石墩上,在基坑壁上均匀安装了5个永久反射体装置,以便于在影像上可以快速找到监测点并了解其形变信息。施测前应调整安装角度以及安置位置,确保永久反射体装置在雷达观测区域内。

图2 Fast GBSAR设备工作图

采集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Fast GBSAR采集参数指标

在监测期间,基坑依然处于施工阶段,并且有混凝土泵车不断地向基坑内注入混凝土。为了得到真实有效的监测效果,观测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时点都需要记录下来,以便于在数据处理阶段分析剔除。

2.2 Fast GBSAR数据处理

Fast GBSAR监测设备自11月30日12:07开始观测,历经一个昼夜的不间断持续观测,至第二日6:32结束,历时18 h25 min。在此观测期间,自采集工作开始至11月30日19:00,基坑一直处于施工状态,工人的来往以及施工器具会对观测造成影响。自19:00至观测结束(次日6:32),建筑基坑属于未施工状态,在此时间段内得到的观测数据无人为干扰。

使用Fast GBSAR的配套软件SePSI进行处理分析,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首先将采集到的数据文件进行聚焦处理并提取观测相位,而后对不同时刻相位的变化进行干涉处理,分析处理后的时间相干性图、振幅离散度图(如图4),选取质量效果最好的PS点进行固定点气象矫正,得到5个永久反射体的位移变化(如图5)。

图3 Fast GBSAR基坑监测流程

图4 时间相干和振幅离散

图5 PS点位移变化

3 改进的限幅滤波法应用

3.1 传统限幅滤波法

传统的限幅滤波法又叫程序判断滤波法,如式(3)所示,通常指根据经验判断,确定两次采样值允许的最大偏差为A,每次检测到新值时判断如下:如果本次采样值与上次观测值之差小于等于A,则保留本次值为有效值,如果本次值与上次值之差大于A,则本次值无效,用上次观测值代替。

(3)

利用Matlab,将传统的限幅滤波法编程实现并应用于图5所示的5个PS点,滤波前后PS点的位移变化如图6所示,可见限幅滤波后PS点的位移变化失真。限幅滤波法的优点是可以克服因为偶然误差引起的干扰,但图6的对比表明,限幅滤波法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图6 PS点原始位移(上)和限幅滤波后的位移(下)

分析原因可知:若X(1)…X(t)变化均匀且为常数,X(t+1)-X(t)=A-(1/∞);X(t+2)-X(t+1)=A-(1/∞),若经过两个点的突变,则将出现图6所示结果。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两个未达到临界值的突变点,突变过后又回至正常情况。

3.2 改进的限幅滤波法

限幅滤波法的应用需要注意两点:一是相邻点变化阈值的确定,因为阈值选取的大小决定了限幅的质量高低,体现了对偶然误差剔除的能力,倘若阈值选取不当还可能对正常数据产生影响;二是怎样输出才能避免限幅后的信号失真。

选取有人为干扰的122幅观测影像进行解算后,利用MATLAB的统计分析功能统计出5个PS点在不同采样间隔内的位移量,从而确定限幅滤波法的阈值。对没有人为影响的观测时段位移统计如表2所示,从表2中可以看出,当阈值选取为0.4 mm时,可以有效消除掉白天人为施工的影响。

表2 同一点相邻像元位移变化统计

为了解决连续稳定变化点引起的后续信号失真问题,采用了比较简便的线性插值法。具体流程如图7所示。

图7 改进后的限幅滤波法流程

基于改进后的限幅滤波法,对5个原始PS点的观测数据进行限幅滤波,处理前后的位移统计如表3所示。由表3可见,经过改进的限幅滤波法可以有效剔除观测数据中相邻像元大于0.5 mm的位移突变点,保证了观测数据的稳定性。

表3 处理前后相邻像元位移变化统计

4 结论

地基SAR技术在基坑的形变监测中易受到施工因素的影响,无法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基坑的位移情况。采用基于Matlab的统计分析功能以及线性插值的方法对地基SAR的观测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可以有效剔除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的相邻像元大于0.5 mm的数据突变点,保证观测数据的真实稳定性,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基坑的形变特征。

猜你喜欢

限幅分辨力滤波
超二代像增强器分辨力随输入照度变化研究
一种28 Gb/s无电感限幅放大器设计
温度对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结果影响
考虑舵机动力学的旋转导弹指令限幅方法研究*
基于EKF滤波的UWB无人机室内定位研究
基于限幅法抑制合成干扰信号的峰均比研究
数字超声探伤仪的分辨率与分辨力
压力变送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及CMC评估
一种GMPHD滤波改进算法及仿真研究
基于自适应Kalman滤波的改进PSO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