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盐”九鼎

2019-05-26王洪鹏

学与玩 2019年11期
关键词:撒盐盐商祖师

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盐排在第四位,却是“百味之祖”“食肴之将“国之大宝”,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看似普通却非常珍贵。俗话说:“一天不吃盐,吃饭不香甜。三天不吃盐,一身软绵绵。实际上,何止是“软绵绵”,我们要是长时间不吃盐,可能还会有生命危险呢。

回溯盐的历史,最早的盐可能来自三皇五帝时期。中外历史上的很多战争或直接或间接起因于盐。以前,盐是奢侈品,意味着财富和权力,有盐就能“任性”同时,盐还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和盐有关的地名,和盐有关成语、歇后语、诗文,和盐有关的典故、神话故事,和盐有关的民俗、经济活动,可谓比比皆是。今天,我们就来管窥中国古代盐业的一些情景吧!

盐业祖师是谁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无祖不立”。过去,我国各行各业都非常重视行业祖师崇拜,将祖师视为本行业的保护神。在民間,人们将管仲看作盐业的祖师。如今,四川省罗泉镇还有一座建于清代的供奉管仲的盐神庙。盐神庙中,管仲左侧是关羽,右侧是火神。关羽大家都不陌生,而火神却有独特的寓意。相传,从盐井中取出的卤水,只有在火神的保佑之下,经过烈火长时间煎熬,使卤水汽化、结晶,才能得到井盐。

再来说说盐业祖师管仲。他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在齐国的改革中提出了“官山海”思想。“官山海”的意思就是政府专营山海资源,其中就包括食盐专卖。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尽管盐业政策经常变更,但万变不离其宗,食盐专卖基本上处于核心地位。在封建社会,我国历朝历代对违反食盐专卖的人处罚都很重。汉代的《盐铁论》规定,私自煮盐,要剁掉左脚趾。宋代规定贩十斤私盐要砍头。从这样的严刑峻法中可以看出,古人是何等重视盐业。

盐商如何致富

历史上,盐业虽然理论,上由国家控制,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政府很难直接控制生产、交易和运输等环节,于是盐商出现了。盐商通常是家族性的,其产业代代相传,积累巨额财富。一些盐商还利用各种漏洞,采用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方式快速积累了大量财富。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过《盐商妇》,描写?了一个嫁给盐商的扬州小家女,因为“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从美少女变成大腹便便的盐商妇。该诗还揭露了这个奸商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取暴利:“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

到了元朝,由于很多盐商都富甲一方,使得我国传统的“轻商”思想受到冲击。元朝诗人杨维桢的《盐商行》描述了这种情景:“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人生不愿千金宅,但愿盐商千料舶……盐商本是贱家子,独与王侯埒(lie)富豪。”其大意是:到淮西贩卖食盐得到的暴利超过做官封候,拥有能装载千包食盐的船舶胜过拥有豪华的府邸,盐商虽然出身一般,但是财物的丰厚、权势之大可以与王侯将相比肩。

盐工辛苦有谁知

盐业生产,当然离不开盐工。每一粒食盐都凝结着盐工的艰辛劳动,可以说“粒粒皆辛苦”。盐工承受烈火灼烤熬盐,可谓“灶民之苦无旦昼”,,很多诗句描述了盐工的生活苦难。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北宋大词人柳永的《煮海歌》。柳永在担任盐政官时,根据所见情况写道:“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柳永看到盐工全家男子无田可种,女子无蚕可养,迫不得已以煮海为生,却食不果腹,对盐工的苦难非常同情。

煮海,又称“熬波”“煎煮”,,就是将海水熬成卤,然后再将卤烧煮成盐。我国古代篆书的“盐”字生动反映了煮盐卤水制盐的过程。篆书的“盐”字,左上方是一个大臣的“臣”字,就是主管盐业生产的人;右上方也是一个人,正在弯腰煮卤水;下面是一个器皿的“皿”字,就像一个煮东西的锅。我国古人还专门为山西运城的盐池造了一个“鹽”(gu)字。舆盐,就是运城盐池的盐。

盐的典故知多少

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出名的咏雪故事。《世说新语》记载,东晋太傅谢安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聚在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谢安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朗说:“撒盐空中差可拟。”而侄女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这次家庭“答辩会”,不但诞生了“咏絮之才”这个成语,还让“盐絮”“撒盐”等成为典故,经常出现在诗词中。例如,李清照曾经使用“盐絮家风,”表达书香门第的意思。

咱们不妨想一想,“撒盐空中差可拟”“末若柳絮因风起”哪句描述雪更形象?其实这要依据具体情境来评判。如果此时恰好有微风,雪花纷纷飘落,柳絮非常贴切。但是,在没有风的情况下,有的时候,雪并不是雪花,而是像细沙一样的冰晶飘落,此时用盐来比喻更符合沙粒一样的雪。宋朝诗人黄庭坚就用“撒盐”来比喻下雪,描绘了瑞雪兆丰年的情景:‘暮雪霏霏若撒盐,须知干陇麦纤纤”。

除了诗句,我国现在仍在使用的谚语、歇后语中经常出现盐的身影。人们借盐喻物、借盐说事,渗透着一股咸咸的盐味,从侧面表现了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春雨淅淅,饿煞晒盐人”“酱里没有下错的盐”“儿多母苦,盐多菜苦”等。这些谚语、歇后语也走进了文学作品中。如《海岛女民兵》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女民兵战斗和生活的文学作品。作品中借盐说事:“你们这些人都是盐堆爬来的?。咸(闲)话可不少。”此处的“盐堆里爬出来的咸(闲)话不少”,表面是“咸”话,实际上是“闲”话。

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传统盐业赖以存在的环境逐渐消失,现代化的机械正在不断取代传统的加工器具,这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必然结果。传统的制盐工具和制盐活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出现在相关博物馆的展览和教育活动中。但是,制盐作为我国的传统技艺,有重大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我们应该传承和保护。

(王洪鹏 中国科技馆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撒盐盐商祖师
撒盐
绚丽的撒盐画
第三回悟空遭驱逐
如何清洗螺蛳
菩提祖师为何赶走孙悟空
“癫狂”与“无奈”
盐商文化群景区——财富扬州
烛光有烟
烛光有烟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