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园里的追梦人

2019-05-25刘少华

中国盐业 2019年22期
关键词:桑植公山大公

刘少华

仓关峪位于桑植县西北边陲,紧挨着八大公山,是典型的南方山村气候。老天上午还是暖阳高照,下午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气温陡降,似乎故意要给我们这些山外人一个下马威。

为了全面了解深度贫困县桑植的茶叶产业发展情况,我们在桑植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彭发斌同志的引导下,驱车前往横亘绵延的八大公山深处赶去。车子在山道上迂回盘桓越走越高,车窗外的山脊沟谷间云雾氤氲,不时有不知名的野鸟从茶树丛中窜出来,振翅飞向远方。一路上,彭主任指点着漫山遍野的茶园,口若悬河地介绍起了桑植茶业的发展历程,把我们本来颠得有点发晕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了过去。

桑植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八大公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之澧水横贯,光照时间长,土地多为板页岩发育的弱酸性土壤并且富硒,生态环境非常优越,茶树种植条件得天独厚。县委县政府瞅准机遇,把发展白茶作为脱贫致富“五叶一鱼(茶叶、烟叶、粽叶、药叶、菜叶、娃娃鱼)”的特色产业之首,风风火火地干了起来。目前全县茶树种植面积已经接近7万亩,年产值达到2 亿元,形成了“一村一基地”的发展格局,桑植白茶正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认证,与安化黑茶并为湖南区域性茶叶品牌。八大公山镇是桑植白茶的主要出产地,这里有一个痴心种茶的追梦人……

话音未落,车子停在了半山腰的马龙山村茶园边,几个人热情地迎了上来。彭主任指着一个满脸皱纹的中年男子告诉我们:“刚才说到的就是他,八大公山镇的党委书记彭南京。”站在碧绿的茶垄间,彭书记一脸兴奋,指着茶树说,我们八大公山是块风水宝地,全镇总面积321.15 平方公里,辖16 个村1.86万人,平均海拔900 多米,处于北纬29.2°的黄金产茶区,白族人种白茶历史悠久,至今桑植白茶已经传承400 多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八大公山镇下定决心发展白茶,在2011 年仅有几百亩茶园的基础上,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先行的方式,首先在马龙山村新建200 亩示范种植,逐步发展成覆盖9 个村13000 亩有机茶叶,累计投入资金1145 万元,发放良种茶苗3045 万株,茶叶专用肥475 吨。被冠以“富硒”“有机”等特色标志的茶叶入市便走俏,给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以马龙山村为例,全村200 多户800 多口人,种植茶园2000 余亩,除去兜底的深度贫困户,平均每户人家承包茶园10 亩以上,每亩茶园年收入4000-5000 元,脱贫不成问题。在这种产业保障的鼓舞下,村民们心气顺了,干劲足了,驻村扶贫队和村支两委的工作开展也越来越有声有色了。

“但是八年前的八大公山镇可不是现在这个模样”,彭主任插过话头,“当时我分管农业,县里定下来搞茶叶,乡镇就是没人敢领头,大家都没有信心,担不了这个风险,也吃不了这个苦,可把我急坏了。后来,彭南京同志主动请缨,从县城来到八大公山镇,带着村民们开辟茶园,改良品种,组织加工……这一搞,就是八年。在老彭的带领下,昔日的荒坡野地,开辟成了贫困山村的致富阶梯,在桑植复制连片,形成了蔚为大观的特色产业。”

沿着茶园来到村部的茶叶加工车间,彭南京指点着说,随着茶叶产业的不断扩张,群众自发成立茶叶相关合作社20 多家,茶叶加工厂也雨后春笋般建起,全镇共建设茶厂14 个,其中3 个占地10 亩厂房建筑面积2000 平方米以上。现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多,茶园面积上来了,人手不够,我们就发展机制茶,农户采用机械化采茶,送到村里的加工车间加工成毛茶,然后统一由龙头公司“湘丰”茶业深加工。为了提高茶叶价值,我们明前茶和雨前茶还是采用手工采摘,每斤鲜叶的价格是一般机采茶叶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讲到这里,彭南京脸上浮现出喜悦的笑容。不过,茶园的品种必须逐步升级,已经试种大叶茶品种了,效果不错,和茶有关的产业也要考虑……

“做了八年的镇党委书记了,你以后怎么打算,回县城去还是去哪里?”我向彭南京打听。“还能去哪里?我喜欢种茶,再过几年就退休,我就干到退休。我来这里的初心,就是把茶种好!”彭南京的话很轻柔,但神情异常坚定,不容置疑。

猜你喜欢

桑植公山大公
八大公山:亦刚强亦温柔
俄罗斯弗拉基米尔大公号核潜艇
乡村振兴视野下桑植民歌的创新研究*
木公山之恋
请大公鸡帮忙
崛起,莫斯科大公园
桑植白族文化的汉化效应与保护研究
探析苏区红军歌谣在旅游业中的发展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摆摊翻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