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广西刘三姐原生态山歌的美学特征

2019-05-24陈希

戏剧之家 2019年9期
关键词:音乐美意境美刘三姐

陈希

【摘 要】广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山歌的故乡,是山歌的海洋。刘三姐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刘三姐那甜美动人的原生态山歌,带着八桂红土地的泥土芳香,带着红水河流域的河水甘甜的味道,犹如天籁之音,丝丝渗透人的心田,听之赏之,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本文以广西河池、百色、桂林地区流传的刘三姐的原生态山歌为切入点,从美学的角度,对旋律、节奏、节拍、速度、调式调性进行美学特征的分析,从而总结出刘三姐原生态山歌的社会美、音乐美、自然美三个方面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刘三姐;山歌;社会美;音乐美;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9-0050-03

广西刘三姐山歌的产生由来已久,据说是来自广西少数民族盛大的节日三月三的对歌。既然是对歌,就会有一唱一和;你唱山歌,我来对;你来提问,我来答,这样的对歌形式。对歌的场地不限,人数不限,有的可以在田间地头,有的可以在小河边,有的可以在山的对面,有的可以在草地上……总之,并不一定非要搭起擂台对歌。对歌,很讲究即兴创编歌词的能力,而且还要讲究词与词,句子与句子的押韵,以及山歌的情感表达,语言的韵味。俗话说,唱山歌,情到深处,潸然泪下。唱山歌是人的情感真情流露,源自心灵深处的真情实感。诚然,刘三姐的山歌除了独唱以外,很大一部分就是对歌了。刘三姐的山歌一直流传于广西的红土地上,歌唱的主题思想丰富多彩,如唱山、唱水、唱劳动、唱生活、唱爱情、骂财主、唱天气、唱丰收等等。

刘三姐山歌的审美价值,在思想上,对人民群众起到积极、乐观、向上、鼓舞的教化作用。如《采茶歌》、《山歌好比春江水》、《多谢了》这些耳熟能详的山歌。这些耳熟能详的山歌。刘三姐山歌的审美价值还体现在自娱自乐的丰富形式上。刘三姐在带领群众唱山歌时,那种愉快的心情,可以使人民群众忘记人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忘记生活的许多艰辛、挫折、烦恼,而沉浸在美妙动人的歌声中,起到一种精神的治疗作用。这样的美学价值,可是一种精神的食粮,起到心理治疗的作用。本论文从可从社会美、音乐美、自然美三个方面,探讨刘三姐原生态山歌的美学特征。

一、刘三姐原生态山歌的社会美

社会美是以人类基础性生存活动——劳动为核心所形成的审美形态。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表明了人类活动全部领域的社会性。就其与劳动的关系而言,如果说技术是人与物关系的凝结,那么社会美就是人与人关系的凝结。①传说中,刘三姐的故乡——河池,位于广西的西北边陲、云贵高原的南疆,位于广西的西北边陲、云贵高原的南疆。河池,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先秦时期的百越之地。自古以来,河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卫生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河池,也是壮族人聚居的地方。“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这里的山歌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息息相关。这里的山歌的形成,来自河池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的需要。

山歌的形成,除了与当地民众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实践需要有关之外,还和中国五千年传统的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息息相关。中国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老祖宗为子孙后代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说,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尽善尽美”;孟子的“人之初性本善”;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道家学说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墨子的“非攻”,“兼爱”,以及唐诗宋词元曲,中国的古典美学的理念等等。如此深厚的思想文化积淀,为山歌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意识的形成,做了很好的传承与铺垫。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敬老爱幼、孝顺父母、待人和善、遵纪守法、夫妻恩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社会……这些美德,都会在山歌里出现。起到很好的德育教化、思想教化的。

此外,中国属于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对于海洋文明来说,需要稳定,土地是人民的根基,中国人民对土地的热爱深入骨髓,爱得深沉。勤劳的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犁田播种,春耕秋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要有勤劳的双手,便会创造财富,便会有所收成,便能养家糊口,便能幸福地生活下去。这些山歌就是这样在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非常平凡而普通的点点滴滴,是长年累月日积月累聚积而成的,成了人们抒发情感,自娱自乐,维系人们之间的情感的纽带。如在电影《劉三姐》里,有一首山歌,《只有山歌敬亲人》:

多谢了,

多谢四方众乡亲,

我今没有好茶饭,

只有山歌敬亲人,敬亲人。

莫讲穷,

山歌能把海填平,

上天能赶乌云走,

下地能催五谷生,五谷生。

取笑多,

画眉能取小阳雀,

我学嫩鸟才学唱,

绒毛鸭子初下河,初下河②

……

《只有山歌敬亲人》,这首山歌,歌词质朴,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真挚。开头一句:“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在电影里,刘三姐手里端着茶水,一面唱歌,一面给乡亲们敬茶,以茶代酒感谢乡亲们对刘三姐的收留和照顾。刘三姐被狠毒的财主迫害,流落江上,被好心的渔民收留,才有了安身之处,所以刘三姐对善良的乡亲们是发自内心的感谢。只有用歌声,才能表达对乡亲们的感激之情。虽然,生活是贫穷的,但贫穷并不可怕。后面的歌词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山歌可以把海填平”,“上天可以赶走乌云,下地能催五谷生”,体现了民风淳朴的村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友好的,也体现了善良的村民的美好心灵。

在刘三姐的故居,刘三姐居住的房子,是一间简单得不能再简单,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泥石大瓦平房。房子总面积大约有三百平方米左右,有一个小院子,摆放着石磨,门口挂着晒干的玉米;正房有一个很宽的中厅,放着简陋的木桌子、木椅子;平房有一个两层的木板楼,是典型的南方农村人居住的房子。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这样的房子虽然简陋,住进去应该别有一番情致。刘三姐是穷人家的女儿,家里靠打渔为生,居住着简陋的瓦房,没有富丽堂皇的豪宅,没有华丽的家具,没有绫罗绸缎,没有大鱼大肉。这一家人有的是勤劳,善良,质朴的品质。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一条下枧河是这一家人赖以生存的保障。所以,刘三姐的歌声就是歌唱山川、河流、农耕、秋收、生活,婚姻,生儿育女,生老病死等等题材。总而言之,刘三姐的音乐无不在“韵”中显现出心灵物化之美。

诚然,刘三姐原生态山歌彰显的社会美,体现了人们在社会日常交往中的美。通过歌声表达情感,达到心灵的相通,精神的交流。尤其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以及在节日欢庆的过程中,以歌传情,以歌达意,以歌交友。山歌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点缀与装饰,折射出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唐朝著名诗人杜甫《赠花卿》写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刘三姐的山歌,正是应验了这句经典诗句,山歌是来自这一片热土的,只有在这一片红土地才能听得到如此动人美妙的山歌。

二、刘三姐原生态山歌的音乐美

为了能够更深入了解刘三姐的历史渊源,关于刘三姐的种种传说、刘三姐的故事、刘三姐的故居,笔者于2014年7月到河池的宜州市下枧河流河寨刘三姐的故居采风。当天的清晨,我们坐着船,沿着下枧河到达流河寨,这里就是“刘三姐故居”。当我们乘坐的客船即将到达岸边的时候,远远传来优美动听的歌声:“昨夜我家灯花开,晓得今天有客来;客来没有好酒菜,唱首山歌表心怀。三姐故乡风情多,连情会有唱山歌,如今广西成歌谣,宜州三姐传下来的”(注:这首歌谣是笔者于2014年7月到宜州刘三姐故居采风时,现场聆听而记录的即兴创编歌谣)。当我们的客船到达岸边时,大约有十几位壮族山歌手,身着民族服装,站在岸边唱着迎客歌,热烈欢迎到来的客人。那天,我们聆听了当地的民歌手对山歌,抛绣球,唱彩调,表演了扁担舞、竹竿舞、背新娘等音乐歌舞的表演,尤其还聆听了用树叶作为乐器吹奏的山歌。在刘三姐的故居,欣赏山歌和民族舞蹈表演,别有一番情致和韵味。

刘三姐原生态山歌的音乐之美,主要体现在山歌的旋律、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的运用。如《山歌好比春江水》,这首山歌的旋律自然、流畅,令人产生清新、新颖的美感。音乐的印象组织与安排非常自然、合理,使听众聆听了这首山歌,产生自然、舒服、顺畅、惬意的审美感情。从山歌的标题《山歌好比春江水》,把山歌比喻成“春江水”,多么形象而又清新的比喻。这首歌的歌词,“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险滩湾又多”,既有叙事也有抒情的成分在歌词里,这是一种动态的抒情,让情感犹如春江水一样,潺潺流动,奔流不息,显现了壮族人民的精神,犹如春江水,团结、乐观、积极的心态。

诚然,刘三姐原生态山歌的音乐美,是壮族人民的审美理想追求的感性显现。

三、刘三姐原生态山歌的自然美

大自然是人类的好朋友,是这个地球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自然滋润着万事万物的生长。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人与自然正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种水乳交融的融洽关系,才能使人类与自然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尤其在这个自然生态环境惨遭破坏,大自然惨遭严重的污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失去平衡的时代,更需要爱护自然。

通过了解刘三姐原生态山歌的内容、形式以及生成的历史背景,可以知道,刘三姐原生态山歌作为一种家乡情结的群歌。曾经这里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缺衣少食,壮族人民聚居在一起,有助于相互帮助,形成一个集体、一个大家庭,共同战胜困难和自然灾害。那么,自然到村落,到个人,到心灵物化的巡回式升华化过程,同时也应折射出壮族人民的思想感情、思想意识。主体是壮族人民,客体是自然环境。心灵以及人的心灵世界,自然是客体的外部环境,那么,人与自然显现出和谐关系,直接投射在刘三姐原生态的山歌中。

因此,刘三姐原生态山歌,反映对自然的崇拜、敬畏,祈求能与大自然和睦相处,和谐共存。刘三姐在唱山歌的时候,将内心的精神世界与对外部的世界的感触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美学的感悟。也就是:心的激情澎湃,物之触发,达到心物统一,产生强烈的审美共鸣。那么,刘三姐的歌声里无不唱出对家乡的山川河流、一草一木的热爱之情。音乐的旋律折射出大自然的秀美风光,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山歌《采茶歌》:

三月鹧鸪满山游,

四月江水到处流。

采茶姑娘茶山走,

茶歌飞向白云头。

草中野兔穿过坡,

树头画眉离了窝,

江中鲤鱼跳出水,

要听姐妹采茶歌,

采茶姐妹上茶山,

一层白云一层头

满山茶树亲手种,

辛苦换来茶满园③

……

从《采茶歌》的歌词可以看出:三四月的春天,是美好的季节。万物复苏,春暖花开,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一片景象。刘三姐和她的姐妹们,一起到山上采茶。山上的茶树长得真好。从歌词中就能看到山歌既有动态,又有静态的景象描述。小动物鹧鸪满山跑,野兔穿过窝,树头画眉离开窝,江中鲤鱼跳出水。所用的动词是“跑”、“穿”、“离”、“跳”,动词的运用,形象生动,活灵活现。歌词还运用了比喻句:茶歌飞向白云头。歌声会插上翅膀,漫山飞舞,回旋。这是一幅自然景色,自然风光的山水墨画。歌词的想象空间充满无限遐思,是下枧河的自然风光孕育浸润出刘三姐山歌甜美的嗓音和高山流水般的天籁之音。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写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因此,这一片土地必定是住着神仙,并且受到神仙的庇佑。是神仙出没,神仙眷恋的风水宝地。不然,这里的山,神秘而素雅;这里的水,秀气而含蓄。这里的一草一木,绿油油,翠生生,充满生机活力;这里的人的歌喉和嗓音,是不是“吸天地之灵气,汲天地之精华”越发明亮。不然,这“泉水般清澈透明的歌声”,意境悠扬,旋律如歌,为何能够在直扣人的灵魂,使人沉醉呢?那是因为这一方水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其音乐的旋律中自然而然,带着自然美的意境与神韵。这里也成为陶渊明笔下的另外一个世外桃源了。

千百年来,勤劳勇敢,聪明能干,能歌善舞的壮族人就繁衍生息在这美丽的土地上。这片土地,也孕育出了一代歌仙——刘三姐。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里,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男儿是泥做的。我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④。是的,刘三姐,善良质朴、美丽动人、歌声甜美,言行举止如一汪清泉水一般清亮,纯洁。刘三姐天生爱唱歌,一唱就是几大箩。可以一唱就是三天三夜,可以日出唱到日落,天黑唱到天明。刘三姐后人所唱的壮族山歌,经由有经验的年长者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教年轻人学唱,小孩儿也喜欢模仿学唱。使得壮族山歌代代相传,这种传统的山歌传唱方式,起到传承音乐文化的作用。

注释:

①编写组.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57.

②出自电影《刘三姐》插曲《多谢了》。

③出自电影《刘三姐》插曲《采茶歌》。

④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参考文献:

[1]雷礼锡.艺术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2]尤西林主编.美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3]张前主编.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苏里导演.刘三姐.长春电影制片厂,1961.

猜你喜欢

音乐美意境美刘三姐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浅析诗词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小学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初探
寻找刘三姐(外一首)
黄四姐牵手刘三姐 同心共筑旅游梦
浅谈刘三姐文化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