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看英文原版音乐剧《芝加哥》

2019-05-24钱林子

戏剧之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爵士乐芝加哥音乐剧

钱林子

【摘 要】2018年在第七届琴台音乐节期间引进的原版音乐剧《芝加哥》号称是美国音乐剧的No.1,它改编自一桩轰动20年代芝加哥的凶杀案。上世纪20年代正是美国的“爵士时代”,芝加哥也被誉为“爵士之城”,爵士乐的音乐属性完美再现了那个时代纸醉金迷、娱乐至死的现实画面。时至今日,该作品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批判意义。

【关键词】琴台音乐节;音乐剧;芝加哥;爵士乐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2-0031-02

早在2007年,武汉便开启了迎接世界音乐剧的大门,首部引进武汉的是百老汇音乐剧《42街》,接着有来自英国伦敦西区的经典原版音乐剧《猫》《保镖》,法国的经典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经典原版音乐剧《人鬼情未了》……越来越多的世界顶级音乐剧陆续登录武汉,赤橙黄绿,精彩纷呈,让江城三镇的观众不离乡土也能领略国际级高水准的演出。

此次在第七届琴台音乐节期间引进的原版音乐剧《芝加哥》火爆全球,号称是美国音乐剧的No.1,被誉为全球历史上、美国百老汇历史上和英国西区历史上演出时间最长的美国音乐剧,演出场次甚至超越了《猫》。2003年,根据该音乐剧改编的同名电影荣获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在内五项奥斯卡奖,结束了三十多年音乐剧改编电影未曾获得此奖项的空白。据说这部音乐剧不论是歌舞、舞美、灯光等与原版一模一样,能近距离观摩原汁原味的百老汇音乐剧,我特别期待。

可能有很多观众和我一样,最早接触这部音乐剧是通过电影版的歌舞片《芝加哥》,这部电影的视觉冲击力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尤其在看过现场版以后,我愈发觉得电影版的诠释更加精彩,一些段落的增减更为合理并且极大丰富了剧情和表现形式,它是罕见的由音乐剧改编而大获成功的电影。当然,在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进行比较并不合适,电影创作空间自由而宏大,可通过多层次的镜头语言讲述故事,同时拥有丰富剪辑手段,而舞台剧艺术难免在表现手法以及演出空间受到局限,但记录在大银幕上的画面多半是瞬间的人物情绪和场景,舞台上却时刻会出现更多不确定性亦即即兴表演成分,且能与观众进行互动,所谓春花秋月,各有其美。尽管本人更倾向于电影版的诠释,但不得不说,这部原版音乐剧实至名归。

《芝加哥》是一部尽显黑色幽默的喜剧音乐剧,它改编自一桩轰动20年代芝加哥的凶杀案,我对作者的艺术洞察力和敏锐度深表钦佩,时至今日,该作品仍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批判意义。黑色背景、黑色服装、黑色道具……几乎全黑的舞美场景配以看似简单却精准的灯光设计,似乎就是要向世人宣告这部音乐剧有多“黑暗”。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浮华时代”,伴随着经济爆炸性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现象,黑帮横行、爵士乐兴起、大众娱乐化消费的繁荣、享乐主义当道、传统女性的变革、禁酒令的失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采用爵士乐作为整部剧的基调准确而合理。20世纪美国著名作家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这一时代正是美国的“爵士时代”,芝加哥也被誉为“爵士之城”,爵士乐的音乐属性完美再现了那个时代纸醉金迷、娱乐至死的现实画面。

音乐剧现场12人的爵士乐队与舞台布景和演员表演融为一体,既承担现场演奏功能,乐队指挥时不时又参与剧情,与演员和观众展开互动。舞美的极简化意味着故事内容将更多体现在音乐、歌词以及演员的表演和舞蹈中,同时也能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

开场曲《And All That Jazz》是全剧最广为人知的一首古典爵式风十足的歌曲,也是双女主之一Velma的标志性曲目。前奏响起,爵士乐特有的节奏、韵律便让观众不自觉跟着摇摆起来,在如此轻松欢愉气氛的笼罩下,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却是一个布满谎言、虚荣、阴谋和背叛的故事。Velma香艳浑厚的嗓音和极具挑逗性的舞蹈,完美符合其夜场歌舞演员的气质和泼辣市侩的性格,通过唱词不难发现,她是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人,尽管如此,她身上却爆发出贪婪的欲望和野心。

《Funny Honey》是双女主之一Roxie的出場曲,通过对丈夫Amos的形容,从温柔告白到愤怒咒骂,天壤之别的前后差距,一个薄情寡义、刻薄又善变的女性形象出现在眼前。剧中,Roxie和Velma在狱中相遇并成为死对头,因为二人都想当鹤立鸡群的那一个,两者交往中尽显冷嘲热讽与明争暗斗,Roxie为了让自己重新回归到报纸的新闻头条,用尽计谋博取大众同情,不过当她们发现单凭个人的力量已经不够吸引社会关注的时候,昔日仇人决定联手同台,为了追求所谓的名利而放弃一切底线。

《Cell Block Tango》是首合唱曲目,也是该剧经典段落之一,6名女杀人犯分别讲述自己谋杀丈夫和情夫的事迹,控诉男人对女人的不忠、不敬,音乐中融入热情火辣的探戈风格,旋律激昂,通过戏剧性的演绎展现出这群女性渴望解放、渴望被尊重、渴望掌权的强烈愿望。在她们之中,有位女犯人其实是无罪的,可她却成为6名女杀人犯中唯一被送上绞刑架的人,打破了当地法院47年未绞死女性的规矩。当她登上绞刑台,令人紧迫、惊恐的急促鼓点响起,她如同杂技演员做出高难度动作前的屏息,悬念暴涨,随着绞绳的坠落,四周居然响起一片欢呼和掌声。

《We Both Reached For The Gun》是段非常精彩的提线木偶秀,歌曲采用记者会问答的形式,Roxie完全沦为一个傀儡,被律师Billy玩于股掌之上,Billy以其对媒体浮躁口味的了解,凭借自己的巧如舌簧与各路记者周旋,最终成功操控了舆论的方向。

全剧几乎没有现实意义上的好人,除了无辜的女死刑犯和Roxie的傻瓜丈夫Amos,这是个老好人,在腐败不堪、自私自利的大环境下,Amos是唯一显得格格不入的人。他反复原谅一再背叛伤害自己的妻子,为了救她而不断奔走,最后才发现自己只是被利用了而已,他像个孤独的小丑,正如他那首独白式的歌曲《Mister Cellophane》唱到自己是个无关紧要的隐形人,“从我身边走过,却从来不知道我就在那里”。

舞台上,掌权者收取贿赂纵容罪犯,法律的正义使者颠倒黑白、煽动舆论,新闻事实的记录者信口雌黄、播散谣言,普罗大众如同无知的牵线木偶,被任意的摆布、操控,随波逐流。故事的最后,无罪者死了,有罪者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在璀璨夺目的舞台上载歌载舞,被追捧、被崇拜……剧中处处透露出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揭露与讽刺。

在盛行商业化、娱乐性为主的百老汇音乐剧中,《芝加哥》以社会问题作为题材,实属难得,也很大胆,加上其优秀的创作、精良的制作团队,这成为它长盛不衰的原因。全剧音乐、表演、舞美、道具、灯光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配合得天衣无缝,剧情紧凑、人物性格鲜明,爵士乐的即兴特质令该剧的戏剧性更加浓烈。如果说有什么遗憾的地方,我觉得此版本扮演舍监Mama的演员表演略显含蓄,没能达到我心目中Mama的艺术形象。

该剧节奏之快加上语种不同,势必会造成部分观众渴望掌握剧情和人物性格,过份关注字幕,却错过欣赏演员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所以,我建议观众在观看本剧前稍做功课,或者在看完现场演出后再看一遍电影版的《芝加哥》,电影中歌舞之间故事内容的穿插能帮助观众更清晰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故事脉络,也许能在熟知本剧之后,从中获得更深层的个人体会。

猜你喜欢

爵士乐芝加哥音乐剧
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抬起芝加哥
“创造历史”——2017芝加哥建筑双年展
论爵士乐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
浅谈爵士乐的过去与未来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爵士乐》中的“创伤重演”和“创伤消解”
爆笑音乐剧的成功之路
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