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探究

2019-05-24黄立敏

教育界·中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实践探究思维品质

黄立敏

【摘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将英语名著阅读引入课堂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文章主要探讨在名著阅读课上,教师如何利用阅读资源,通过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发展思维的系统性、逻辑性、发散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素养,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思维品质;名著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课标》要求,到九年级结束,学生课外阅读累计要达到15万词。将名著阅读引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质量。但是名著阅读教学作为阅读教学的延伸,部分教师由于经验不足,还是局限于低阶思维能力的训练,比如,对于具体信息的查找和获取;或者有的老师还是更多地着眼于通过名著阅读拓展部分词汇量。

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的出台,英语学科提出了基于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构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依托名著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阅读教学探究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一节名著阅读观摩课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课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二、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名著阅读教学实践

1.教材分析

本节观摩课教学内容为欧·亨利的短篇小说The Last Leaf。该作品描写一位老画家为患肺炎而奄奄一息的穷学生画最后一片长春藤叶的故事。老画家贝尔曼是一个在社会底层挣扎了一辈子的小人物,一生饱经风霜、穷困潦倒,却热爱绘画艺术,为挽救一个青年画家的生命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作者通过对穷苦朋友间友谊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舍己为人的以自己生命为代价的创造出真正杰作的画家形象,讴歌了以贝尔曼为代表的普通人的高尚,体现了人们通过自己的深思而得到的重生。

通过解读文本发现,故事以“友谊”为主线展开,执教教师将故事分为背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故事与学生实际生活关联性较强,学生通过梳理、概括、内化、分析、评价、迁移与创新等活动,解读、阐释、评判语篇意义,有效表达个人观点,发展多元思维和批判思维,提高英语学习的语用能力。本节课以三读模式,即读前、读中和读后环节开展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思维品质。

2.教學片断分析

(1)通过思维导图,强化思维的逻辑性

在读前环节,教师通过Brainstorm活动,设计一个问题: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OHenry? 让学生谈一谈对作家欧·亨利的了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呈现人与物之间的意义联系,并用具体事例加以证明,从而把所有的信息有机地联系起来,达到知识互补,提升思维的目的。

在读中环节,让学生通过快读文章,根据四张任务图表梳理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和主题,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并按照表格的要求来分工合作,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通过环环相扣的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系统逻辑思维和整体把握事物的能力。

在读后环节设计与主题首尾呼应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叶子”上发挥想象,给Behrman写一封信。从文字信息到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就是在锻炼学生抽象综合能力和概括技能,从而提升了思维的逻辑性。

(2)通过问题链接,提升思维的发散性

在读中活动Task3提炼文本主题之前,教师设计三个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指向性和发散性思维。

Question1:What is Behrmans dream?

Question2:How did he make his dream come true?

Question3: Why do we call “the last leaf” Behrmans masterpiece?

将两个指向性问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指向性思维是将多种信息整合起来,沿着某一思路逐步推进的思维方式。在指向性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表达个人见解,体现了思维的发散性。发散性思维有助于打破思维定式,活跃思想,完善观点。指向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之间相辅相成,指向性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培养学生富有见解的发散性思维品质。

(3)通过赏析作品,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名著的阅读价值在于品读与感悟,品读是指对文中意和情的品味与鉴赏。本篇小说是极富美感和情感的艺术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文中饱含情感的词句、人与物等对象的品读与自己达到共鸣,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内涵趋向丰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的设计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使整个品读过程自然、真实、舒畅、通达。

(4)通过读后主题写作,提升思维的创造性

在读后活动环节,开展以Johnsy的名义给Behrman写一封信的主题创造活动。

主题创作活动具有挑战性,但教师在前面的教学中做了铺垫,给学生提供了较为足够的语言支撑,所以主题写作水到渠成。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的快乐,分享彼此的智慧,还体会到了运用英语的成就感。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教者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由表层到深层的思维活动,进而转换成语言表达输出的高层要求,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三、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名著阅读教学建

1.精选名著阅读内容,做有效的课外延伸

英语名著题材与体裁众多,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选取合适的阅读内容,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Nuttall提出了阅读材料选择的三个原则:合适程度(suitability)、可利用程度(exploitability)和可读性(readability)。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低年级可以选取童话、诗歌类篇章,中高年级可以节选有价值的小说、戏剧类文章。本节课所选阅读材料多数学生耳熟能详,为名家名篇,适合学生阅读,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在丰富阅读面的同时让学生感受真善美的教育。

2.适度设计阅读活动,有效培养思维品质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试图通过思维品质这一维度关注每一个独特学习者的思维个性特征,强调个体在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的发展生成,不同年级的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应遵循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展的规律。通常在初一年级以低阶思维为主,阅读活动设计以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童真,能够对一些事实信息进行加工处理,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把握文章主旨。初二和初三年级应侧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即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评价、推断等表现高水平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3.积极提升教师自身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思维全面发展

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前提是教师需要设计出有效提升与拓展思维品质的教学活动,英语教师要主动学习,从理论到实践,深度理解、分析、思考、设计、实践、反思,不断探索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的素养,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发展思维品质是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名著阅读已经逐渐成为课堂的重要课程资源和教学手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造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在观察与比较、分析与判断、归纳与构建中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跨文化的视角认识和观察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养,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水平。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才能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發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李越.教育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付薇.初中英语阅读理解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5(1).

[4]沈之菲.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高阶思维教学[J].上海教育科研,2011(9).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教学实践探究思维品质
智慧课堂环境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谈名著有效阅读教学的模式解读策略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探究式科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实践探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