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种玉米”现象反映了什么

2019-05-24刘升

环球时报 2019-05-24
关键词:农民收入玉米结构

刘升

近期,笔者在一些农村调研过程中发现,有些地方政府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口号下,大力推动农业经济作物对农业粮食作物的替代。其主要表现是要求农民不再种植以玉米为代表的传统农业粮食作物,而是要求农民改种市场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水果等农业经济作物。为此,很多行政指导在层层加码到基层政府手中之后,演变成了行政命令,有的地方政府每年都有强制性的指标,而为了完成这些指标,不得不将一些不服从安排的村民种的玉米直接铲掉,然后再出钱帮助农民种上蔬菜、水果等农业经济作物。最后的结果是基层政府为了完成种植指标出钱出力,但广大农民却不领情。

从有些地方政府的逻辑出发,推动以农业经济作物代替农业粮食作物属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一个方向,其直接目标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为此,这些地方政府计算了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收益,得出的结论是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的市场经济价值太低,如一亩玉米的经济收益通常都不到1000元,而一亩蔬菜、水果的市场经济效益在好的时候甚至可以超过10000元,在这种强烈的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对比下,有些地方政府自然是要求农民改种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更高的农业经济作物。

然而,很多农民之所以反对也并不能简单地用农民视野短浅、思想愚昧来解释。实际上,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当前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矛盾。

简单地说,当前农民的主要收入已经是以工商业为主的打工经济收入,而不再是农业收入。由此,大多数农民对农业的要求并不是产出高,而是农业投入低,这里的农业投入既包括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投入,也包括劳动时间投入。从农业投入的角度看,以玉米为代表的传统粮食作物的投入显然比农业经济作物要低得多。在农业机械的帮助下,农民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传统粮食作物的生产后即外出打工。此时,如果农业生产活动占据农民的劳动时间太长,影响农民外出打工的时间和收入,一些农民就会想办法降低农业生产投入,甚至直接将土地抛荒,从而保障作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打工收入的稳定。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要求农民大规模改种农业经济作物的做法,目标虽然是为了通过改变农民种植结构的方式来增加农民收入,但这实际上是在要求改变农民的收入结构。因为蔬菜、水果等农业经济作物不仅在种子、化肥、农药等方面的经济投入大,而且市场风险高,农民时间投入也更大,所以从事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的农民因为农业时间投入过大,就会不可避免地挤占他们外出打工时间。这就迫使很多农民不再有时间能够外出打工,等于是将农民从以工商业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变回了以农业为主的收入结构。因此,很多农民更愿意去从事风险更小、收益更稳定的第二、三产业,更愿意当“农民工”,而不愿意回到土地,从事风险更高的农业经济作物生产。

在这种逻辑下,广大农民种“玉米”实际上是为了不种“玉米”,也就是农民种植玉米是因为这些传统粮食作物种植简单,种植这些粮食作物不耽误他们外出打工。此时,农民的主业是外出打工,副业才是农业种植。而一些地方政府强推以农业经济作物代替农业粮食作物的结果是要让农民以农业种植为主业,是在将农民从第二、三产业逼回第一产业,这自然引起很多农民的不满,也得不到广大农民的配合。

综上,在农民收入结构已经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农民的需求也已经发生了变化。对大部分农民而言,他们的工作重心已经不在农村的第一产业,而是在城市的第二三产业,他们需要的是更多更方便的工商业就业机会。因此,地方政府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乃至乡村振兴过程中,不能简单地要求所有农民以农业经济作物替代农业粮食作物,而应该尊重当前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从广大农民实际出发,研制符合农民需求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方案。▲(作者是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农民收入玉米结构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职业教育对湘西州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