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安徽高校学生与全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对比研究

2019-05-24陈凯华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健康中国安徽省高校学生

袁 玎,高 菲,陈凯华*

1.安徽医科大学体育部,安徽合肥,230000;2.安徽建筑大学体育部,安徽合肥,230000

1 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人的身体健康水平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打下的基础,强健的体魄、良好的健康状况必将使人受益终身。青少年时期正是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培养时期和主要时间节点。大学生年龄多集中于18~23岁,是青少年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能否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取决于体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同时,高校体育课程的项目设置、成绩评定、奖惩制度、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国的各项改革开放事业,都需要中国人的强健体魄作保障。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和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1],是党和政府从时代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出发,为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而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1.1 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相关文件的出台

2014年,教育部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中指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实施国家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计划,广泛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2]教育部非常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把体育运动训练和各项竞赛活动作为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2016年《“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发布实施,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3],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健康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战略高度。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和多部门协同作战,确保到2030年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级。纲要中多次提到“体育”的内容,把体育作为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体育又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青少年体质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体趋势是向好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安徽省地处江淮之间,属于农业大省,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安徽省属高校之间的办学条件也不平衡,省部共建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体育设施和经费投入较好,高职院校相对较差,总体上与发达的外省高校相比,条件较差。二是现有高考制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高中三年虽然都进行体质健康测试,重点中学的体育课程基本能够保证,但是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校高三年级的体育课就不能保证了。为了迎接高考,高中阶段“重文轻体”的现象比较严重,从而造成了高校大一新生身体素质的不均衡状况,整体水平偏低。三是体育场地和设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安徽省多数高校校区在城市中心,校园面积小、设施不足,再加上学校经费投入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制约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四是学生学业负担重。从小学到大学繁重的学习课程就像大山一样压在他们肩上,从而造成学生近视率高发,很少参加体力劳动,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部分学生营养过剩,肥胖率增加。本文以安徽省普通高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安徽省高校学生与全国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对安徽省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出客观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与建议。

2 体质健康测试的实施及结果分析

2.1 体质健康测试的实施

本文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测试成绩为依据,以安徽省10所高校大学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从2016—2018年分三次采取两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各选取了10 000个测评样本,与全国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依据教育部体质测试调研专家提供的全国高校体质测试信息)进行比较。

具体抽样实施:第一阶段按照调查本科高校的区位分布,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别选取合肥市辖区内6所高校(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大学、合肥学院)和辖区外4所高校(蚌埠医学院、皖南医学院、安徽工程大学、巢湖学院)。第二阶段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每个被抽中高校中抽取5个二级学院(或者系),每个二级学院内随机选择200名在校一年级大学生进行测试数据分析。

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经过检查和筛选,去除因为身体原因而未完成测试项目的学生,确保了数据的有效性。最后选取了29 317名学生(男生13 869人,女生15 448人)的体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见表

表1 安徽省10所高校研究对象样本基本情况

注:本文研究抽样数量规模较大,而且样本有效率超过97%,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够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

1)。采用SPSS 21.0以及Excel等数据处理软件,对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平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为对比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2 测试结果分析

2.2.1 从身体形态指标来看,安徽省高校学生整体较全国高校学生偏低

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的平方得出的数字,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常用国际标准[4]。BMI 数值标准确定为低于 18.5 为过轻,18.5~23.9 为正常,24~27 为过重,28~32 为肥胖。

对身体形态指标中BMI指数进行比较,安徽高校女生BMI指数比全国高校女生均值低1.54,男生低2.85,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根据《标准》,大学生体质指数的正常指标是:18.5~23.9,安徽高校男生在合理范围内,而全国高校男生BMI>24,达到超重的标准(见表2);全国高校女生和安徽省高校女生均在合理的范围内,两组BMI数值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2 从呼吸机能指标来看,安徽省高校女生较全国高校女生偏低

肺活量是指在无时间限制的条件下,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所呼出气体的总量。肺活量的大小反映了肺的容积和呼吸机能的潜力,也反映了人体生长发育水平和体质健康状况[5]。一般来说,身体越强壮,肺活量越大。

测试数据结果显示,安徽高校男生肺活量比全国高校男生肺活量数值高88.7 mL,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而安徽高校女生肺活量比全国高校女生低412.7 mL,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说明安徽高校女生的呼吸机能水平较全国高校女生低。

2.2.3 从运动素质指标来看,安徽高校男女生较全国高校男女生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运动素质是人体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性等。运动素质是衡量人体体质强弱和运动机能好坏的重要指标[6]。

安徽省高校男生立定跳远成绩比全国高校男生低10 cm,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安徽省高校女生立定跳远成绩比全国高校女生低9.2 cm,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说明安徽省高校学生整体较全国高校学生力量素质弱,需进一步加强。安徽省高校男生50 m跑成绩比全国高校男生快0.34 s,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安徽高校女生的50 m跑成绩比全国高校女生慢0.39 s,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说明安徽省高校女生的速度素质仍需要加强,而安徽省高校男生速度素质比全国高校男生速度素质好,存在明显差异。安徽省高校男生坐位体前屈成绩比全国高校男生少1 cm,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安徽省高校女生坐位体前屈成绩比全国高校女生少1.63 cm,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说明安徽省高校女生柔韧素质较全国高校女生差,而安徽省高校男生柔韧素质基本与全国高校男生基本持平,无明显差异。安徽省高校男生1000 m成绩比全国高校男生慢27.65 s,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安徽省高校女生800 m成绩比全国高校女生慢31.12 s,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说明安徽省高校学生整体耐力素质与全国高校学生耐力素质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耐力素质培养仍然是安徽省高校体质健康工作开展的重点。

表2 安徽省高校男生与全国高校男生平均同期身体素质比较

注:p(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

*、**分别表示在 10%和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表3 安徽省高校女生与全国高校女生平均同期身体素质比较

注:p(结果的统计学意义)是结果真实程度(能够代表总体)的一种估计方法;

*、**分别表示在 10%和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个体的健康与寿命取决于后天的生活方式。”大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不仅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同时,作为国家的人才储备,对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安徽省作为人口大省更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影响着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发展。

通过测试数据的分析,对比全国高校学生测试数据得出:安徽省高校学生身体形态BMI 指数偏小。安徽省为农业大省,农村学生较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初、高中阶段的营养跟不上身体的需求,反映出营养状况需要改善,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进一步加强营养投入。安徽省高校女生肺活量偏低,既有女同学肺活量测试方法的不正确,也反映出她们身体的不强壮。运动素质是身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测试数据分析来看,安徽省高校学生立定跳远和50 m跑,都低于全国高校学生的水平(安徽省高校男生50 m较好),反映出安徽高校学生的爆发力和运动速度偏低,无论是体育课锻炼,还是平时的自我锻炼都不够。坐位体前屈是反映柔韧性的一项重要指标,安徽省高校学生在此项目上都有一定的欠缺,主要是安徽省高校女生坐位体前屈测试成绩偏差。虽然与全国高校学生的差距不大,也应引起重视,后期也是需要积极整改的一个项目,如高校体育课程要多为女生开设健美操、啦啦操、体育舞蹈等提高柔韧性的专项课。耐力素质是运动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安徽省高校女生800 m成绩和安徽省高校男生1 000 m成绩,与全国高校学生相比,差距较大,反映出安徽省高校学生和全国高校学生运动素质的主要差距。增加高校体育课的运动量,加强课外体育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耐力素质,是摆在面前较为紧迫的任务。

4 高校体育工作的改革与建议

上述分析可知,安徽省高校学生身体素质较全国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改革高校体育工作迫在眉睫。

4.1 加大投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大学的体育课一直是大众眼中可有可无的“副科”,这一观念需要彻底改变。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2015年)的规定要求,安徽高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的配备与目录的要求差距很大。安徽高校要从“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出发,积极创造条件改变现状,进一步加大对体育的经费、场地、器材的投入,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切实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探索体育教育改革的新模式[7]。根据高校学生的兴趣爱好,开设种类多样的体育专项课程,设立不同项目的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确保高校学生课外活动时间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建立合理、科学的体育锻炼考勤制度。

4.2 创新方法,建立体质健康监测系统

安徽省高校应当积极研制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系统,设置专人负责的体质测试室内场所,建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数据库,建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开设校园网体质测试成绩查询端口,一人一密码,既要方便学生个人查询,又要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标准》的相关规定,对于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要及时让他们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每年都应有机会进行一次补考,学生毕业前也要安排测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进行补考。要通过体质健康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中的短板,学工部、体育教学部等部门也能通过监测系统及时地发现问题,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计划,安排和调整课外活动训练计划。

4.3 奖优罚差,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奖惩制度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规定,高等学校学生奖学金和各级各类表彰都应该和体质测试的成绩挂钩。而安徽省的一些高校并没有真正做到,重视学科建设和专业课程、轻视体育锻炼的现象仍然存在。通过体质测试数据分析,安徽高校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优秀率较低,不合格率较高。通过走访得知,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发放体质健康测试合格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只是完成任务而已,体质测试成绩的优劣,没有相应的奖惩机制。高校要加强体质健康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建议高校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体质测试奖惩制度,严格执行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培养学生投入体育锻炼的兴趣,变被动说教为主动引导。

4.4 及时反馈信息,进一步提高体质健康测试器材质量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器材的质量问题困扰了多年,存在的问题至今没能很好地解决。手工测试,现场测试效率高,后期测试成绩录入工作量大,效率低。而采用电动仪器测试,现场测试经常出现仪器故障,维修需要时间,学生等待时间长。高校体育工作者应该把体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器材生产厂家,共同研究解决办法,进一步提高测试器材的质量,提高学生体质测试的效能,缩短测试时间,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5 提高社会关注度,建议和呼吁高考加试体育项目

体质健康最关键因素是人的思想重视。中考加试体育以后,中学生和家长非常重视体育锻炼,这种做法促进了中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从“健康中国”的角度出发,建议和呼吁改革现有的高考制度,把体质测试的相关项目纳入高考科目,占有一定的分值并逐年提高。发挥高考的“指挥棒”作用,激励学生初中、高中阶段就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为 “健康中国”的全面落实打下坚实的体魄基础。

5 结 语

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希望。大学生良好的体质健康水平是提升中华民族整体健康水平的重要保证[8]。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质量的人才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我国高校学生人数众多,是国家人才储备的主要力量,因此,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和提高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健康中国安徽省高校学生
成长相册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