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术专利格局分析*

2019-05-24王彦峰张素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国专利苍术专利申请

王彦峰,张素娟,王 强**

(1.北京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北京 100048;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统药物专利信息资源重点研究室 北京 100080)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苍术(A.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茅苍术又称为南苍术,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北苍术以野生品为主,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中国药典》(2015版)载苍术性温味辛、苦,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等[1]。苍术入药历史十分悠久,研究表明《神农本草经》中的“术”主要指苍术[2],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药用历史。

目前国内外有关苍术药物研发方面的文献较多,对苍术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中药治疗、临床疗效、化学成分、苍术提取物、质量标准、消毒、糖尿病和痛风等疾病治疗等领域。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苍术及其提取物具有抗菌、抗炎、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保护消化系统、心血管和神经系统以及免疫调节等作用[3-6]。本研究检索了近30年来苍术专利申请数据,深入分析药用苍术的技术发展脉络、技术热点和领域的专利布局竞争态势,为苍术的技术发展、市场开发以及产业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1 专利检索与数据优化

本研究基于IncoPat合享专利信息服务平台、CNIPR中外专利数据库服务平台、Patentics专利检索平台和SooPAT专利检索平台获取全球药用苍术专利数据。

检索时间范围为1985年4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申请的全球范围内与苍术相关的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检索策略的制订选用关键词“苍术”及其关键词扩展,包括各种拉丁名及中文别名,如“赤术”、“仙术”、“茅术”等(表1)。得到初步检索结果后,对检索结果数据集进行清洗,具体包括:①去除与兽药、农药等相关的专利;②去除与苍术叶、苍术花等药用部位相关的数据,只保留与根相关专利;③去除单独以苍术醇等活性成分申报的专利。再经过补充检索、去重、去噪音等数据整理后,得到用于分析的专利数据集,该数据集共包括专利申请9383件。

表1 苍术检索策略要素

图1 苍术全球专利申请趋势

图2 苍术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2 全球苍术专利分析

2.1 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某一技术领域的全球专利申请趋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技术的发展历程,据此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态势[7],而苍术的全球专利申请量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图1)。2003年SARS疫情暴发期间,苍术在预防和治疗SARS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药用价值被人们所熟知,其关注度和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2005年苍术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200件。2009年甲型H1N1流感席卷全球,我国卫生部印发《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中,苍术再次被作为预防配方中的主要用药。2011年苍术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400件,并迎来了快速发展期,2015年专利申请量突破1500件,占专利总申请量的20.3%。近两年的专利数据由于其公开时间及数据收录的滞后原因,暂时不纳入分析范围。全球苍术专利申请自2011年以来一直维持高速增长,苍术的药物研发越来越受到关注,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苍术专利申请量仍会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其药用价值的开发将成为全球研究热点。

2.2 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技术生命周期,是描述一项技术的使用,从基础科学或应用科学衍生发展而来,将之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上,到该项产品导入市场后,直至该项产品退出整个市场的一段时间[8]。一般讲技术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9]。如图2所示,根据苍术全球专利申请量与专利申请人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曲线,可将技术生命周期划分为:①1987年至2010年,专利申请人数和专利申请量增长都非常缓慢,专利年度申请均未超过400件,年度申请人数也未超过400,专利技术发展缓慢,属于苍术相关技术的导入期;②2011年至2015年,苍术的药用市场扩大,相关研发企业增多,技术分布范围显著扩大。专利申请量和申请人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37.2%。2015年,专利申请增长至顶峰,申请量达到1569件,这一阶段苍术相关技术处于快速成长期。由于公开延迟的影响,2016年和2017年的年专利申请数据尚不完整,但仍可以看到年专利申请量保持在较高水平。

2.3 申请人构成分析

对苍术技术领域相关专利申请的申请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苍术技术领域相关专利申请的创新主体主要为个人,有六成以上来自于非职务发明;其次为企业,占比不足30%;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机关团体在该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少,三项总和不超过10%。由此可以看出,有关苍术的技术研发尚没有形成规模,且研发与产业脱离,创新成果集中在少数个人手中。机构申请人的研发工作由企业占主导地位,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尚未形成。

苍术技术领域一直以个人为专利申请的主体,申请数量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且年专利申请量也保持高速增长,其年增长率达到23.7%,远高于其他类型申请人的专利增长率(图4)。苍术个人专利申请排名前三的是杨孟君、严中明、李承平和李政育(并列),申请量分别为:33、22、15。

企业申请虽然出现最早,但直到2007年,年申请量都维持在60件以内。2008年,企业年申请量出现一个小高潮达到106件,其后又回落至100件以下,直至2010年,年申请量都维持在100件以内,且年申请量呈现波动趋势。从2011年开始,年申请量全面突破100件呈现爆发式增长,可见,在此期间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在不断提升。2016年和2017年的专利申请存在延迟公开问题,根据目前已经公开的数量,可预计这两年的专利申请数量仍会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

2.4 专利布局区域分析

将样本专利根据其申请人所在国家或地区进行统计,得到苍术专利的区域分布状况(图5)。我们可以看出,当前苍术专利的分布主要集中于中国、韩国和日本,其中中国专利占专利总量的90%以上,可见中国是最主要的苍术市场,中韩日是最主要的苍术专利布局地。

2.5 专利国际布局分析

一个国家或地区专利输出能力,可以反映出科研能力的强弱及对于专利的重视程度。而专利的输入又可以反映地区市场大小及发展情况。苍术的国际市场较为活跃,国家间进行专利布局的热情较高(图6)。其中,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四个国家对外技术输出较多,特别是韩国,其专利输出数量虽然没有中国多,但其占该国专利总数的比例是最高的,达到8%。相比之下,中国尽管专利输出总数位居第一,但因其专利申请量巨大,因此输出专利所占比重不足1%,还不及韩国的十分之一,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的专利申请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研发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通常情况下,中国作为传统药物大国,由于其人口众多,各种传统药物的消费量都十分巨大,中国市场是各国的必争之地,各国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意愿都非常高,因此中国经常是各种传统药物的最大专利输入国。而出乎意料的是,在苍术的国际专利布局中,美国成为最大的专利输入国,其专利输入量占该国专利总数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美国市场对于苍术相关药物的需求较大,其具体情况值得中国的企业认真研究,提前布局。

图3 苍术专利申请人类型分布

图4 苍术专利各类型申请人专利申请趋势

图5 全球苍术专利申请国家及地区分布

2.6 IPC技术主题分析

国际专利分类号(IPC)是全球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方法。通过统计特定领域专利的IPC分类信息,可有效把握该领域专利的技术类别分布状况[10]。统计显示,在药用苍术的研发领域,A61K36/00类涉及的专利数量最多,高达7339件,占专利总量的26.2%,为最主要的技术分布类别;此外,A61K35/00、A61P1/00和A61K9/00三个领域包含的专利数据也较多,这四类加总占中国专利总量的51.8%。

图6 专利国际布局(中国除外)

通过对比国内外专利主要IPC大组分布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专利的技术集中度非常高,IPC大组排名前10的技术领域除剂型外全部与苍术的治疗作用相关,可见,国内对于苍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苍术相关的药物的治疗作用方面的研究;相对而言,国外专利的技术集中度低了很多,IPC大组排名前10的技术领域涉及食品饮料、化妆品与皮肤保护、以及治疗作用(表2,3)。我们可以看出,在与苍术相关的技术领域研究中,国内外关注的研究方向有很大差异。国外更注重与苍术相关的产品的保健作用。

苍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化浊、止痛、明目、辟秽之功效。常用于脘腹胀痛,泄泻,水肿,风湿痹痛,脚气痿躄,风寒感冒,雀目。通过对苍术相关专利的治疗作用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全球专利中,苍术的治疗作用排名前五位的分别涉及消化系统、皮肤病、消炎退热、骨骼疾病和抗感染(图7)。这些治疗作用均与苍术的传统功效密切相关。由此可见,目前对于苍术治疗作用的研究仍然以开发传统功效为主,对于新治疗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

表2 中国苍术专利主要IPC大组分布(含港澳台)

表3 外国苍术专利主要IPC大组分布

以剂型为发明点的专利分布,目前苍术的剂型主要集中在片(丸)剂、胶囊剂和软膏剂,其他研究较多的剂型还包括粒剂、溶液等(图8)。相对来说,与苍术相关的剂型研究还是以传统剂型为主,对于苍术的剂型研究还处于较为基础的阶段,未来在滴丸、缓释剂、软胶囊等中药新剂型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7 高被引专利分析

高被引专利分析是以某领域或某地区的被引频次较高的一组专利进行分析的方法。这些高被引专利技术往往就是该领域关键的核心技术,因此通过高被引专利分析,可以追溯分析领域技术源头、判定技术生命周期、确定重要的技术制高点及其竞争态势、拓展研发思路、分析专利布局策略等[7]。

被引次数排名前十的专利共计11件,其中中国专利8件,美国专利2件,韩国专利1件(表4)。被引频次主要集中在25-35之间,被引次数最多是申请号为CN200610086229.7的中国专利,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被引次数达35次。

进一步研究高被引中国专利发现,这些的专利的引用者大多为个人,且被其他申请人引用的最高次数仅为2次,由此可以判断,在与苍术相关的技术领域内,国内尚未出现处于垄断地位的机构,研究方向相对分散,研究热点尚未形成。

图7 苍术主要治疗作用

进一步研究高被引美国专利发现,其中两篇专利的引用者多为美国本土公司,且引用者高度集中。申请号为US19970961069的专利被其他申请人引用的最高次数高达12次,且有4家美国公司的引用次数达到4次或4次以上。申请号为US20020101468的专利被其他申请人引用的最高次数达到8次,且有3家美国公司的引用次数达到4次或4次以上。由此可见,在与苍术相关的技术领域内,美国已有公司在某一细分领域形成垄断地位,且在这些细分领域参与的公司较多,竞争比较激烈。

3 结论与展望

苍术的药用价值自2003年被预防和治疗非典以来,被人们所熟知。从2011年起,全球苍术专利申请呈高速增长态势,该领域的专利技术生命周期处于技术成长期。苍术的国际市场较为活跃,国家间进行专利布局的热情较高。中国、日本和韩国既是全球苍术最主要的技术来源地,也是该领域最主要的专利布局地,其中中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中国专利的技术集中度高,对于苍术的研究多集中于相关药物治疗作用,而国外专利的技术集中度较低,更注重与苍术相关的产品的保健作用。全球专利显示,苍术被更多的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皮肤病、消炎退热、骨骼疾病和抗感染等疾病治疗当中。在高被引专利中,中国专利被引数量虽高,但引用者多为个人,尚未形成垄断优势。

图8 苍术主要剂型

表4 高被引专利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在政策层面,2018年4月我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第一批《古代经典名方目录》中,苍术数次出现在经典名方中,用于治疗脾肺湿热(除湿胃苓汤)、脾湿(完带汤)、风寒感冒(养胃汤)和头疼(清上蠲痛汤)等,苍术传统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涉及经典名方的传统中药的专利保护战略也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在市场层面,近20年来,苍术药材市场价格逐年上涨,从每千克几元上涨到百元以上,市场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在研发层面,对于苍术相关药物的多剂型开发、有效活性成分的筛选以及新的治疗作用探寻等领域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中国专利苍术专利申请
煤炭行业25项专利项目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GC法同时测定不同种类苍术中6种成分
圆珠笔用墨水中国专利介绍(续)
专利申请三步曲
药品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简介
圆珠笔用墨水中国专利介绍(续)
田横祭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