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仁汤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小儿急性胃炎42例临床观察

2019-05-24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7期
关键词:法莫替丁胃炎证候

1.广东省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阳春 529600;2.广东省阳江市中医院,广东 阳江 529500

急性胃炎系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粘膜急性炎症,病变严重者可累及粘膜下层与肌层,甚至深达浆膜层,症状是轻者仅有腹痛、恶心、呕吐、消化不良;严重者可有呕血、黑粪、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1]。小儿胃炎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病程长短分为急、慢性2种[2]。临床上以急性胃炎更为多见。小儿由于抵抗力差,且日常行为规范性较低,极易由于饮食等因素引发急性胃炎,发病后其胃粘膜会出现充血、水肿、糜烂等征象,对其消化系统功能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中医上,急性胃炎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患儿一般表现为舌苔暗紫、胃脘疼痛、食欲下降等症状[3],采用法莫替丁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其症状,但见效慢,且具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4]。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疗法逐渐应用于临床上,且效果和安全性良好,为了提高急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加用中医疗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三仁汤具有清热理气止痛的功效,笔者以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间儿科收治的84例胃有积热证急性胃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三仁汤联合法莫替丁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胃有积热证急性胃炎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所有患儿经临床检查显示,均符合《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5]中有关胃有积热证急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为6~11岁,平均(8.79±1.37)岁;病程为1~5 d,平均(2.49±0.82)d。观察组男26例,女16例;年龄为6~12岁,平均(8.21±1.52)岁;病程为1~4 d,平均(2.35±0.75)d。所有患儿及其家属皆已知情同意,排除药物过敏、精神疾病、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临床资料不完整及依从性较差患儿。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药物治疗,口服20 mg法莫替丁片(规格:20 mg×24 s,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617),1次/d,5 d为1个疗程。

观察组:给予三仁汤联合法莫替丁疗法,其中法莫替丁用药方案与对照组相同,三仁汤配方为:杏仁、半夏各15 g,飞滑石、生薏苡仁各18 g,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各6 g。加200 mL水煎制而成,分早晚2次温服,1剂/d,5 d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相关数据,并加以比较分析。

疗效判定[6]:根据患儿的体征及指标变化,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个级别,痊愈:理化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显效:理化指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有效:理化指标及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变化不明显;无效:理化指标及临床症状均无变化甚至加剧。总有效率=(痊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相关内容,将急性胃炎的中医证候分为主证和次证,其证候积分为1~100分,积分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比对照组的76.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主、次证候积分以及总证候积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主次证候积分以及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小于对照组的30.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胃炎是指由于物理、化学、生物性有害因子作用于人体,引起胃黏膜发生炎症性改变的一种疾病。随着诊断技术提高,小儿胃炎的检出率渐增加,其发病率国内各家报道不一,为45.1%~84.0%[8]。胃炎已成为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不积极治疗可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近年来,小儿胃炎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取得很大进展,急性胃炎属于儿童消化内科的常见炎症疾病,通常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或饮食习惯造成的,儿童由于年龄较小,依从性差,生活中容易出现误食、暴饮暴食等现象,引发消化系统炎症,患儿发病后会具有明显的不适感,导致其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常规西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易发生不良反应,不利于病情早日恢复[9]。为了提高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在中医上,急性胃炎也叫“胃脘痛”,大多是由于消化不良、胃部受凉、情绪不良、肝胃郁热、病菌侵犯等因素引起饮食停滞、热邪伤胃、湿滞中阻所致,根据中医辩证论治可将其分为乳食积滞证、寒气犯胃证、胃有积热证等类型,其中胃有积热证较为常见。据相关研究表明,胃有积热证急性胃炎可以使用清热理气类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患儿胃部湿热去除,改善血液循环,使其脾胃气机恢复正常,从而达到彻底缓解胃部严重的目的[10]。

法莫替丁是一种组胺H2受体阻滞药物,其能够对胃酸分泌产生抑制作用,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广泛,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但服用后部分患儿易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不利于其病情早日康复[11]。三仁汤主要是由杏仁、白蔻仁、薏苡仁等药材组成,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诸药联合使用,共奏清热理气止痛之功效,对急性胃炎症状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42例胃有积热证急性胃炎患儿在实施法莫替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三仁汤,其中的杏仁、半夏、飞滑石、生薏苡仁、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等药材具有清热理气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三仁汤具有改善胃部微循环的功效,安全性较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法莫替丁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进而全面促进患儿病情的康复。因此,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大于对照组,其主次症候评分、中医总证候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仁汤联合法莫替丁应用于胃有积热证急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良好,且不良反应小。

综上所述,对胃有积热证急性胃炎患儿采用法莫替丁药物联合中药三仁汤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急性胃炎的治疗不是一劳永逸的过程,必须坚持持之以恒的调理和药物治疗,尤其要注重饮食调理,配合中医药辨证治疗急性胃炎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猜你喜欢

法莫替丁胃炎证候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硫糖铝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急性胃炎治疗效果分析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基于Au@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检测血浆中的法莫替丁
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法莫替丁联合硫糖铝治疗急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