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计算机类专业项目教学系统化推进探索

2019-05-24葛永明

计算机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系统化岗位高职

徐 芳,葛永明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技术系,浙江 杭州 310053)

1 研究背景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要求,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升质量,通过改革使人才培养质量有所提升,办学体制机制有新突破,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实现了规模与速度的发展之后,已进入内涵发展时期,其中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的基石,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生命线。

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可以通过多路径展开,如制订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师资团队建设等。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既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职业教育的一次升格。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其中职业性和教育性是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偏废的“两翼”。首先,高等职业教育以职业为导向,培养的人才最终将面对具体的生产实践活动,它有特定的岗位要求、内容、情境等,这就决定了教育过程要以解决学生的职业困惑为价值诉求,要培养他们健康和谐、富有个性的职业道德素养。缺乏教育性的高等职业教育,难以塑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健全人格品性、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的专业技能人才。职业性决定了教育性的实践价值诉求,教育性决定了职业性的知识本位取向,其中知识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1]。

在高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中,只有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此为教学改革的切入点,才能最终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系统化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能够较好平衡职业性和教育性,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 项目化教学在当前教学中应用

所谓项目化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2]。它的主要特点包括几个方面:它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求以项目为主线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和包含所有内容;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

高等职业院校实施项目化教学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通过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建设,国家加大教学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的经费投入,开展了优势特色专业、在线精品课程和教学资源库等建设,形成了一批基于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教改案例和成果,对人才培养质量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虽然从国家到学校都在全面积极倡导项目化教学,但由于师资、经费、场地、素材等原因,多数学校仅限于在一个专业的几门课或一门课中的某几个环节实施项目化教学。此外,在教学项目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计和组织方面,不同的课程建设团队相对独立进行,在专业的人才培养中普遍缺乏系统化设计,因此当前在各高职院校中系统化推进项目教学比例较低。

3 系统推进项目教学在计算机类专业中的实践

3.1 总体思路

首先,面向职业岗位需求,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系统化顶层设计。高职课程项目化并不是在原有学科课程体系增加几个项目化课程,用以整合所学的学科知识,而是需要对课程项目化体系进行总体设计;系统化开展项目化教学也不意味着课程体系中所有的课程都开展项目化教学,而是在对课程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按照实践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思考性原则,面向职业岗位每个专业选择系列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实践,其中实践性课程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实践直接关联,这样的课程学习才具有驱动性,学生探究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才大;相关性是指课程之间的关联度较高,便于系统推进项目化教学的展开;思考性是指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是单纯操作技能,必须选取有一定的智力含量、一定的难度和思考空间的课程学习内容。

其次,要探索不同方式系统化开展项目教学。我们在不同的专业试点两种不同的项目化课程组织方式:方式一是针对选取的系列项目化课程,统一规划课程项目,使典型工作项目贯穿全系列的项目化课程,确保工作项目的连贯性和统一性;方式二是系列项目化课程中每门课程根据自身特点设计课程项目。

最后,为确保项目化教学的系统推进,需要在教学进程安排、实验实训场地配置、教学任务安排、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质量评估、教学工作量等方面进行同步配套改革。

3.2 实施方案

计算机类专业由于信息技术更新快、实际动手能力要求高、团队协作能力要求强等特点,要求教学内容能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同时培养的学生应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能熟练解决实际问题,具备良好团队协作能力。如果仅仅是个别课程或几堂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是不全面也不系统的。因此,围绕职业岗位,从专业课程到岗位核心课程,系统化推进项目教学改革,是全面提升高职计算机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项目化教学更侧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如果没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项目化教学很难有效实施。结合人才培养规律,从第四学期开始全面实施项目化教学更具有可操作性和较好的实施效果。在教学计划编制中,前3个学期一般都以专业基础课为主,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专业体系的逻辑规律,采用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开展,为学生今后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不连续排课,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我们针对移动互联软件开发方向,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选取数据库管理及应用、UI界面设计、HTML5网页设计、Java Web应用开发、安卓手机软件开发、软件测试6门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统一进行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在物联网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分别针对一个岗位方向选取4门左右与岗位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开展项目化教学试点,每个课程项目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分别选取。

项目化教学成功的关键是项目方案的系统规划和设计。通过组织说课活动,由专业负责人和课程负责人从岗位定位、项目的设计、学生能力训练、项目进度安排、教学评估、兼职教师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全体教师参与讨论,经过反复修改,完成课程项目化的设计。教师对课程统一的项目规划在说课过程中达成共识,如移动互联软件开发方向选择与企业合作的实际项目为载体,根据岗位需求,把对应的技能要求分解到各个课程中,包括界面设计、前端页面开发、后端和移动端开发、软件测试等。在项目规划和设计中,除了考虑岗位对技能的需求,对岗位职业素养的要求和评价也进行统筹设计,让每门课程保持连贯性。通过系统化推进,不断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以更好适应高职教育中职业性和教育性双重属性。

在教学安排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进程安排。以往在一个学期中专业课程授课时间跨度较大,多门专业课程同时穿插讲授,如多门专业课程每门在15周完成,每周4~6学时。系统化推进项目教学,以周为单位开展课程教学安排,根据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安排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如移动互联软件开发方向首先安排2周开展UI界面设计项目教学,后续3周完成HTML5网页设计项目化课程实施。集中式的教学安排让学生能够按照岗位的实际需求,根据任务要求一方面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升,另一方面在实际项目中训练团队合作、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确保项目化课程顺利开展,需要一定的资源保障,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实施中针对教学和设备环境、教学资源进行了改造和提升。首先改造传统教室或实验室为理实一体化教室,调整教室布局使其适应项目分组实施,配备良好的网络和适应讲授、讨论以及实践的环境;其次开发在线学习资源,包括微课程搭建等,为学生自我学习提供资源保证。在项目化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让每门课程项目安排、进度等信息可视化,多方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师资方面重点配置既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又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同时引入企业兼职教师。

在系统开展项目化教学中,设置节点追踪实施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深入课堂、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听取学生对项目化教学改革意见,对教学过程及效果进行全面了解;在一个学期的实施中组织3次学生座谈会,2轮问卷调查,并根据结果反馈及时调整后续课程的教学方案与进程,保证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效果。

3.3 实施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系统化推进项目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包括项目的选择、班级学生人数对项目化教学的影响、教学硬件设施不足、师资配置和协调等方面。在项目选择方面,采用独立的项目课程,项目来源的50%依旧是教师自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设计,导致教师的经验对项目教学实施效果影响较大。试点中挑选人数在30~58之间的不同班级,从结果看班级人数对项目化课程教学影响较大,超过50人的班级实施满意度明显下降,班级人数最好控制在40人以下。由于多个班级同时实施项目化教学,导致硬件设施或教师资源紧缺,如同一专业两个平行班,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同时开设两个项目化课程,上、下午错时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在师资调配方面,原有的课程进度安排下,每位教师在承担多门课程教学时较容易把周教学任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系统开展项目化课程教学后,由于在几周时间内集中完成项目教学,导致教师的时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在承担项目化课程教学期间无法再承担其他教学任务,不利于非项目化课程教师的安排,因此系统开展项目化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师资源配置。

4 结 语

通过座谈会和对所有参与项目教学课程的学生问卷结果分析:80%左右的学生认为项目化教学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对所完成作品的满意度超过70%;70%的学生认为项目内容能有效提升专业能力,认为能力提升较多的方面依次为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表达能力,而对自信心的提高则不明显。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分析表明,学生对这种上课方式的学习效果满意度(很满意和较满意)超过80%。主要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调查统计数据表 %

(续)表1

经过两轮的系统化项目教学的实践,总体上在以下方面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升。

(1)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对学习感兴趣的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2)改变以往每周一到两次师生授课接触的实际情况,由于师生共同在一段时间内完成项目,师生之间关系更融洽;

(3)学生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针对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系统推进,项目教学贯穿人才培养方案全过程,更好地发挥了项目教学在学生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同时,在实施中还必须解决项目设计、教学安排、资源配置协调等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系统化岗位高职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系统化心理护理在生长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研究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