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一边柴米油盐,一边仰望星空

2019-05-23米小蓝

知音海外版(上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刘慈欣三体

米小蓝

2019年的大年初一,《流浪地球》一上映就火了,成为了中国国内“现象级”的影片。其作者刘慈欣继《三体》后再次大红大紫。在科幻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刘慈欣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小说提升到了世界水平。

最令人惊艳的,莫过于刘慈欣在作品中恢弘、壮丽的想象。这份想象力来自于哪里?这位《流浪地球》背后的男人,凭什么把奥巴马迷得不要不要的?这位戴着无数头衔的神人在生活中会是怎样的?

夜空中的那颗星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在北京,3岁的时候跟着在煤炭设计院工作的父亲来到了山西阳泉。在同龄人忙着玩泥巴、上树掏鸟窝的时候,刘慈欣却对星空产生了莫大的兴趣。看过东方红卫星后,刘慈欣的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一个问题:卫星不会撞上其他星星吗?后来他通过《十万个为什么》才知道人造卫星离群星还非常遥远。在看这套儿童科普图书的时候,刘慈欣就拥有了一种特殊的能力:像光年这类远超人类感官范围的概念,竟能在他的心中产生栩栩如生的宏大图像,激起一种难以言表的宗教般的震撼和敬畏。

许多科学家都坦言自己是受到科幻作家之父儒勒·凡尔纳的启迪才走上科学探索之路。而刘慈欣的启蒙作家也正是凡尔纳,他看的第一本科幻作品是《地心游记》。那还是文革期间,刘慈欣从父亲藏在床底的箱子里翻出了这本破旧的书,正随着主人公经历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时,父亲出现了,一把把书从刘慈欣的手中抽走。

父亲严厉地告诉他,这类书是“毒草”,不能看。刘慈欣一阵紧张害怕,小声地问了句:“这是一本什么书?为什么是‘毒草?”父亲愣了下,最终还是很客观、很勇敢地说:“这叫科学幻想小说,是有科学根据的创作。”看完《地心游记》之后,刘慈欣有种“在一间黑屋子里,一扇窗户被打开了”的感觉。

到了中学的时候,恰好赶上上世纪80年代“科学的春天”,迎来了新中国的科幻黄金时期。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凡尔纳作品系列……几乎所有出版的科幻书和科幻电影,刘慈欣都看了个遍。人造卫星、东方红、银河、武斗、成分、凡尔纳、光年——这些相去甚远的东西纠缠在一起,构成了刘慈欣的少年生活,也成就了他后来的作品。

尽管非常喜欢科幻,但是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刘慈欣选择了工科。他知道自己的分数够不上喜欢的航空、航天等院校,而那个年代填报志愿有很大的风险,对于人生来说,能不能上大学是一个分水岭。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虽然他喜欢物理等基础学科,但将来就业会有困难,工程师会是一份比较稳定的职业。18岁的刘慈欣很理智,知道仰望星空的同时也要关心柴米油盐。

1981年,刘慈欣考上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电工程系。大学期间,他生活很节俭,把大部分的生活费都投到了购买科幻书籍上。刘慈欣看似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是只要一谈到科幻,就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黑洞”等词语常常从嘴里蹦出来。当时的同学都觉得他的幻想能力很超前,跟不上他的思路,和他谈不到一起。他开始写作,并尝试向一些杂志投稿。

整个大学,他都泡在图书馆里,卡夫卡、博尔赫斯、奥威尔、陀思妥耶夫斯基……而这时,他遇上了对他今后写作影响最大的一本书——《2001:太空漫游》。读完这本书,他仰望夜空,突然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脚下的大地变成了无限延伸的雪白光滑的纯几何平面,在这无限广阔的二维平面上,在壮丽的星空下,就站着他一个人,孤独地面对着这人类头脑无法把握的巨大神秘……

柴米之余,不忘星空

1985年,大學毕业后刘慈欣被分配到山西阳泉的娘子关发电厂任计算机工程师。娘子关发电厂距离阳泉市区39公里,四面环山。在上世纪80年代,它是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之后几十年也一直是阳泉人眼中的“好单位”。

工作稳定了,刘慈欣的创作却停顿了。除了1989年创作了《超星纪元》,他已经近乎十年没有动笔了。下班后他喜欢和同事打牌打麻将,有一天,他输掉了800块钱,这相当于他当时一个月的工资。割肉般的痛,刘慈欣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得找点别的事情干,填满晚上的时间,管住自己发痒的手。他想起了科幻,环顾四周发现很多人沉迷于柴米油盐的生活,在忙碌和孤独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目光大都局限在现实社会这样一个盒子中,很少望一眼太空。何不用科幻创作去激励人们打开盒子那扇封闭的门,去仰望星空,关心广阔的宇宙,甚至投身其中?

1997年,刘慈欣又重新拿起了笔。1999年6月他首次在《科幻世界》杂志发表了《鲸歌》和《微观尽头》,同年凭借《带上她的眼睛》获得1999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那是中国科幻文学的最高奖。

刘慈欣的生活简单低调,这些年一直都是默默地思考,默默地看书,默默地卡壳,然后再默默地写完。在写作上,刘慈欣追求创意,没有灵感就不写故事。他的创作过程比较独特,习惯把所有的故事全都在脑子里设计好。有时候会在脑子里创作一年甚至更久,然后花一两个月写出来。

作为一个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特别注重故事性,力求从平凡的设定中讲出最不平凡的、最让人震撼的故事。有时候半夜醒来,他会对正在写的整个故事失去信心,就必须把已有的构思全部推倒重来。这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但是刘慈欣有一个创作底线,不能打动自己的故事绝对不拿出来发表。正是凭借这种死磕的精神,刘慈欣的笔锋越来越老辣,行文越来越流畅,思想也越来越宏大,写出了一部又一部叫好的作品,连续八年蝉联中国科幻银河奖。

2006年5月,刘慈欣开始在《科幻世界》杂志连载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一连写了三部。这套书讲述了地球文明在宇宙中的兴衰历程,书中对社会学、哲学、宗教、人性以及爱情都有涉及,利用故事模式展示得淋漓尽致。

《三体》的畅销,把科幻小说从小众世界带入大众视野。在中文互联网世界的舆论场里,刘慈欣更是有着几乎一边倒的好评。就连当时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成为了刘慈欣的忠实粉丝。奥巴马看完《三体》第三部的先行版后就迫不及待想看正式版,让白宫工作人员给刘慈欣发邮件催更。但是刘慈欣以为是垃圾诈骗邮件,随手就把白宫邮件给删除了。一连发了三封邮件都石沉大海,奥巴马只好请美国驻中国使馆工作人员亲自上门索书。拿到书后,奥巴马更是视为珍宝,外出旅游度假也要随身携带。

2015年8月23日下午,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的大屏幕上,传回了国际空间站中宇航员林格伦的影像。林格伦在太空中,宣读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获奖作品——刘慈欣《三体》。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被称为科幻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三体》为刘慈欣乃至中国科幻界都赢得了国际声誉。

“非常普通,并无特别之处”

凭借《三体》功成名就的刘慈欣依然选择待在一座小城市里当工程师,过着看起来拘谨而且刻板的生活。他的生活方式跟以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每天仍然保持着4个小时的阅读量,白天看英文,晚上看中文,每天坚持跑步8—10公里。

没见过刘慈欣的人都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形象:坚硬,刚毅,棱角分明,不卑不亢,富有柔情,甚至可能有点英俊。但是现实中的他长相平凡,短发,圆脸,和和气气,茶色眼镜后面的眼神软软的,和一个普通的居家男人并无二致。

刘慈欣不太善于和外界打交道,过着和大多数中年男人雷同的平淡生活。忙的时候连续几天加班,手头的事情忙完,他不爱串办公室聊天,就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开始不动声色地写作。

尽管多次获得世界性科幻作品大奖,但是他依然很低调,在工作中也极少和人谈起科幻。有一次,他的某个同事对他说:“刘慈欣,我在网上看到有个写科幻小说的人很火,他的名字竟然也叫刘慈欣。”接受媒体采访时,“非常普通,并无特别之处”是刘慈欣的口头禅,“其实这个事情没有那么特别,我们每个人都过着这样一种割裂的生活。不过是晚上回去不是写科幻小说,他可能是看球,或下象棋,去钓鱼,和白天生活截然相反、距离很大的。我感觉这也是生活的一个常态。”

偶尔,刘慈欣也会混迹于“水木BBS”科幻版上,和科幻迷一起畅游星空,到点了就抛出一句“该给女儿做饭了”而立刻遁入一个普通父亲柴米油盐的现实之中,就像生活在平行宇宙当中,刘慈欣在现实与科幻之间急速转换着。

身为理工男的楷模,刘慈欣身上耿直的特性非常清晰。他曾在电视节目上向大家传授“上班摸鱼”的技巧,在线尽说大实话:“在岗位上写作,它有一个好處在那,你有一种占便宜的感觉。”爆红后,很多大学请他去做讲座,他直接拒绝:“去了说什么?我又没有新的作品、新的想法。这些都说了100遍,别人耳朵都磨出茧子了。”

小说作家江南回忆说:“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吃饭,他说起很多企业请他去讲科技和人类的未来,‘我就是个写小说的我哪里知道?他是这么讲的。”而地产大佬潘石屹向大刘请教《三体》第二部里的黑暗森林法则,说自己看了三遍。大刘回复潘石屹:随便看看就行。很多人都以为大刘住在偏僻的阳泉,是有意远离大都市方便创作,而大刘对记者苦叹:“我也想来北京,但北京的房子买不起啊。而且总要有工作才能来吧,我们体制内的工作,调动不容易。”

2019年2月,刘慈欣同书名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票房突破40亿大关,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当之无愧的票房亚军,不仅票房大卖,更是好评如潮,不少人认为这部电影将开启中国的“科幻电影元年”,而刘慈欣功不可没。面对这辉煌的成绩,他很淡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流浪地球那么红。”

有网友说,大刘就是一个爽朗真诚,至今保有天真和激情的智者。他曾经就像我们身边的很多男生一样,是个狂热的科学迷,痴迷航天航空,热爱武器、游戏和网络,上了并不算好的大学,做着一份按部就班的工程师工作,也会偷偷摸摸地在上班时间干点别的。

刘慈欣对科幻有着超常的热爱和专注力,最终把自己从一个小小的科幻迷变成了华语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科幻小说作家,靠的就是那不被世俗所湮灭的高远梦想!

编辑 平凡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刘慈欣三体
刘慈欣素描头像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lIU CIXIN, CHINA’S SCI-FI 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