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角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研究
——以高淳区漆桥村为例

2019-05-23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9期
关键词:名村老街文化遗产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210037)

一、前言

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单位,乡村文化遗产是乡村保护的灵魂,是构筑乡愁的重要载体。自 “新农村建设”至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现代化与历史性的冲突在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中逐渐凸显。如何在顺应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对历史文化名村进行保护成为当下学术界热议的话题。

国外将历史文化名镇(村)称之为“历史小城镇”、“古村落”等,对其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涉及文化遗产保护、城镇特色塑造等。研究视角不仅仅局限于历史小城镇本身,而从视觉管理、乡村环境等方面切入。研究方法从简单的数量分析到GIS的运用,不断更新。

国内对历史文化名村的研究起步较晚,经历了“兴起——深入保护——全面保护”的重要阶段。1986年,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被首次提出,随后在《文物保护法》、第一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公布通知中,都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做出了解释。研究内容涉及历史文化村镇的演变特征、旅游开发、景观环境等方面。研究方法较多,如空间句法、景观基因法等。

本文以南京市漆桥镇为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进行研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指出漆桥镇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保护漆桥村传统风貌,延伸其历史价值,达到历史文化保护与村镇建设的平衡。

二、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区概况

漆桥村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漆桥街道,毗邻游子山,西距高淳市区10km,北距禄口机场40km,距南京市区70km,交通便捷。至2017年底,漆桥街道人口2.73万人,总面积53.63km2。

(二)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两方面:(1)地理空间数据云Landset7 ETM SLC-off中漆桥村卫星影像;(2)现状调研

三、漆桥镇现状分析与问题总结

(一)现状分析

1.空间格局与景观风貌

漆桥村三面环水,遍地农田,与漆桥共同实现村庄内外的紧密结合,因此,形成了以村庄为中心,农田水系环绕的环境面貌。传统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形成了以河道为中心,两侧布满住宅,即两街夹河、前街后河、一街一河的格局,而漆桥村却与传统江南古村有所不同,漆桥村以中心的漆桥老街为主轴,向东西两侧延伸,这些小巷成为村庄的发展次要轴线,外围布满河道,因而整个村庄形成蜈蚣型的空间格局(图1),如今村庄现存的形态风貌保存较好。

漆桥老街孤而不直,老街两侧为多为两层建筑,用于居住与商业活动,老人们传承着传统工艺,维持着生活,老街街道狭窄,且路面多为青石板铺地,与两侧建筑形成良好的围合空间(图2),给人以良好的步行空间,舒适而惬意。

图1 漆桥村空间格局

图2 漆桥老街现状

2.建筑状况

根据图3,漆桥老街上以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居多,最老的建筑可追溯到元代,如平丞相府,外围建筑大多是80年代至今的建筑,包括后期新建建筑。漆桥村现状的建筑质量大多较好,但老街建筑出现房屋歪斜、外墙脱落等现象,整体建筑质量较外围建筑差(图3)。临街两侧均为古老的砖木结构建筑,大多两层,屋檐外挑,门楣上都有精美的雕饰。形成前商后宅的模式,每隔几个建筑就有留有临水通道的小巷,便于居民的日常生活。

图3 建筑年代图与建筑质量图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4 建筑外墙脱落现象 图片来源:现状调研

3.历史文化遗存

漆桥村在岁月的变迁中累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漆桥等文物保护单位、孔新华民居等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包括高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2处以及平丞相漆桥传说、脱尾龙传说等民间文学(表1)。

孔庙祭祀、龙灯表演等是漆桥村传统的民俗文化,但现阶段,传统民俗文化未得到深度挖掘与传承,民俗特色逐渐缺失。

表1 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对象

(二)现状问题总结

1.“新”与“旧”的冲突

漆桥村存在众多古建筑,传统木结构的易损坏性导致大量建筑物出现房屋歪斜、墙体脱落,甚至废弃的问题,建筑物或构筑物由于未得到及时更新与保护,与新建建筑形成冲突。新与旧的矛盾,带来如今建筑风貌不统一的现象。

2.空巢化现象严重,设施配套不足

老街以老龄人口居多,同时,缺乏足够的设施配套,对居民生活造成不便。

3.旅游开发模式单一,特色挖掘不显著

“慢生活”是当地旅游发开的一大主题,但由于缺乏宣传,其知名度较低。同时,漆桥村作为江南最大的孔氏聚集地,儒家文化本应成为旅游开发的一大优势,但在对“儒家文化”的挖掘中,当地政府缺乏合理的方法,使其文化内涵无法完全体现,旅游效益欠佳。

4.缺乏整体性思维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本应秉持“整体性、原真性、延承性”的原则,但在实际保护规划中,仅局限于部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忽视对古树、水系、民俗文化的保护。

5.缺乏对开敞空间的合理规划

村内开敞空间缺乏合理规划,如老街北侧,以保平井、漆桥为核心的开场空间,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及引导,滨河处易造成人流拥挤,同时滨河景观有待提升。

四、漆桥村保护对策建议

(一)实现“新”与“旧”的统一

保护环村的水系、农田等自然资源,维持传统的街巷格局,针对不同质量的建筑,予以不同程度的更新改造。顺应时代背景,对老建筑进行室内更新,即满足房屋质量的提高又符合现代化生活方式。同时,新老建筑应保持一致的建筑风格。对历史街巷铺地的保护,采用乡土材料,对破旧的铺地进行统一修缮更换。

(二)完善设施配套,优化旅游开发模式,提升村庄吸引力

完善漆桥村设施配套,深挖文化内涵,塑造以文化遗存为核心的公共空间,打破单一的开发模式,提炼旅游开发核心优势,从而实现人口回流,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强村庄整体吸引力。

(三)树立整体规划模式

政府应树立统筹观念,全面考虑各项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资金投入及科学政策引导,让村庄保护规划付诸实践。

猜你喜欢

名村老街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老街谣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Tough Nut to Crack
陈承宝长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老街(外二首)
第三届“云南十大刺绣名村”获奖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