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汉语教师本土化研究现状分析与建议

2019-05-23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430068

大众文艺 2019年9期
关键词:本土化师资汉语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430068)

近年来,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汉语教学“本地化”“当地化”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汉语教师作为汉语教学的主要传播力量,其本土化建设问题也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张新生提出,若想汉语像英语一样成为国际性语言,就要鼓励本土化,保证汉语国际教育可持续发展,培养胜任汉语教学的本土化教师尤为重要1。为了对近年来汉语教师本土化现状有一个更深的了解,本文对汉语教师本土化研究现状、本土化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汉语教师本土化研究的成就和不足,并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对以后国际汉语教师本土化发展有所帮助。

一、汉语教师师资本土化研究现状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汉语教师本土化”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搜索出45篇学术文章,其中期刊论文有17篇,硕士论文有16篇,国际会议论文7篇和辑刊论文5篇。笔者按年份/数量把45篇文章进行整理,如图1:

图1 汉语师资本土化论文年份/数量统计

2010年有关汉语教师本土化的文章仅有2篇,其原因也许正如黄启庆学者所说,国际汉语教师的研究是在2010年以后才真正引起重视2;2011年有4篇,其中有3篇是“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国际会议论文,自此次会议关注“汉语教师本土化”的议题后,2012年论文数量增至9篇,其中有4篇是国际会议“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的论文;此后几年,虽论文数量有所变化,但从总体数量来看,汉语教师本土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这45篇论文按研究内容来看,可分为两类:师资本土化现状研究(教师教学方法、教师教学动机、问题和发展调查)和师资培训培养模式研究。(如表1)

表1 汉语教师本土化研究内容分类

近年来,汉语教师本土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资本土化培养模式和不同国家师资本土化现状的研究。 郑婷以泰国师范生为例,对泰国本土中小学的汉语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探析,指出了其模式的不足,并提出“中外多层次方式合作”等建议3。孟柱亿对外派教师(志愿者、公派教师)本土化的岗中培训的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自主培训和联合培训相结合的岗中培训的模式4。王睿欣对马来西亚汉语教师的本土化培养模式进行了探析,为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师本土化培养模式提供了参考。类似的研究还有姜丽萍、张新生、向烜伟、赵屹青、吕明、闫雅琪等学者也对不同国家的汉语教师本土化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

不同国家的汉语教师本土化现状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周啸生对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本土化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指出本土师资匮乏是制约埃及汉语教学发展的最大困难之一5。陈雪装对泰国本土化汉语教师师资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研究,描述了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教学的优势和劣势,提出了打造跨国办学等建议。王玥对斯里兰卡本土汉语教师进行了调查,给出了建立本土教师和教学评估系统的建议。类似的研究还有魏亚楠、李宝贵,金志刚、陈君玉、贾昊等学者,都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汉语教师本土化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对汉语国际教育以后的发展进行了思考,赵金铭6对国际汉语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作了详细的介绍,给汉语教育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发展思路。何海新认为要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完善海外汉语师资本土化培养模式非常重要。汤彩凤描述了菲律宾和福建师范大学合作培养本土化汉语教师的案例,提出了促进国外本土师资联合培养建设,以保证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7。

在这45篇论文中仅有4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查,仅1篇对本土教师的教学动机进行了调查。媛坤对印度本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进行了调查,发现印度本土教师多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利用语法翻译法进行讲解,教学方法较为单一。PARK JUNG EUN对韩国本土教师和外籍(中国教师)教师在语音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了各国教师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各国教师相互学习,优势互补的建议。贾昊对土耳其安卡拉地区的汉语教师教学方法进行调查,发现汉语教师主要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满意度不高,汉语教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当地化”“本土化”。

总的来说,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资本土化的现状和培训模式,而对本土化教师个体的研究较少。例如对本土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教态的研究比较少。然而,充分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语言、动机和教师意识对完善师资本土化的培养模式是非常重要的。

二、本土化培养模式研究

(一)对象

对海外汉语教师本土化培养模式的研究,按培养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教师(国家汉办或侨办外派的志愿者、公派教师)的本土化培养。孟柱亿总结了韩国两次汉语志愿者岗中培训经验,对汉语教师本土化培训模式进行了探索,提出自主和联合并重的培训模式,为其他国家的外派汉语教师的本土化培训提供了经验。吕明、张新生也分别对美国和英国的中方外派教师的本土化培养进行了调查分析。另一类是当地本土汉语教师的本土化培养。闫雅琪分析了对菲律宾红溪礼大学孔子学院的本土教师的培养情况,认为远程教育培训的模式能够合理利用海内外资源,加深本土教师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知8。郑婷对泰国本土师范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建议加大中泰合作项目力度(3+2、4+1),鼓励泰国本土教师积极赴华进修。另外,还有王玥、王瑛、王睿欣分别对斯里兰卡、法国和马来西亚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

由于外派汉语教师和本土汉语教师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其培训培养模式也必然存在差异性。中国外派汉语教师因具有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其培训模式也在因势调整,而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从研究看来,针对本土汉语教师培养的研究很少,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内容

闫雅琪描述了菲律宾红溪礼示孔子学院的培养模式,本土师范生的培养内容包括汉语本体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法、中华文化和才艺等和赴华实习等,跟国内培养汉语教师内容不差上下,有利于培养出合格、专业的本土汉语教师。郑婷对泰国师范生的培养进行了调查,泰国师范生的培养内容包括汉语知识、教师专业知识、外语教学法,发现泰国师范生培养知识结构体系不合理,很多高校都没有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由于理论和实践学时分配不均,很多学生无法快速的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给实习带了一定的阻碍。王睿欣探析了马来西亚的本土国际汉语教师(新纪元学院)的培养,虽然课程设置很全面,但就其“标准化”和“国际化”而言,培养课程和培养时间存在者一些矛盾。

对培训培养内容的研究集中于本土师范生的课程内容,和中国汉语教师的培养相比较,课程内容的设置非常相似,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样的“移植”是否要依据“本土化”进行调整。

(三)形式

闫雅琪指出菲律宾暑假分批次集中培训、周末跟踪培训、在华沉浸式培训的本土教师培训形式,较好的提高了菲律宾本土教师的专业能力,对菲律宾的汉语教学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孟柱亿提出韩国对外派教师本土化的岗中培训,采用自主培训和联合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有利于提高外派教师的教学技能。

三、成就和不足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和师资紧缺的现状,“教师本土化”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十年来“国际汉语教师本土化”的研究获得了以下成果:

国际汉语教师本土化研究国别地区范围越来越大。英国、美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泰国、埃及、印度、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土耳其、肯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汉语教师本土化研究不断出现,这反映着国际汉语教师本土化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大、发展趋势越来越好。

对国际汉语教师本土化的培训模式研究越来越有针对性。从对象上看,中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本土汉语教师培训、本土师范生培养,研究对象越来越有针对性;从形式上看,岗前培训模式研究、岗中培训模式研究、长期和短期培训模式研究等,培训形式越来越细化。

尽管国际汉语教师本土化发展趋势越来越好,但这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值得我们关注。对现有的汉语本土教师的培训研究关注不足,比如,本土汉语教师的培训情况、效果反馈等方面的研究很少有人涉及,只有对培训效果了解透彻,才能改进现有模式的不足;本土教师培训不够对象化,小中大学本土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

四、国际汉语教师本土化建议

充分发挥孔子学院的作用。利用孔子学院的教学资源和设施,大力开展国际汉语教师本土化培训工作,本地培训和来华培训相结合9,完善国际汉语教师考核制度,培养高标准、高水平的国际汉语教师。

定期举行中国老师和本土老师交流会。各国老师相互交流心得,让老师们展示各自的优势,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样能更有效的、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题。

加快本土汉语教师培训对象化的步伐。教学对象个体差异(年龄、心理、学习能力)的不同决定着教学方法、教学语言的不同,大中小学的本土汉语教师应采取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培训模式。

推行中国外派教师长期任教模式。现在外派的国际汉语教师主要是通过国家汉办选拔派出,汉办有规定:志愿者在同一派往国任期不得超过三任或三年。汉语教师志愿者刚到派往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当地生活和教学,然而,一个任期约10个月,当汉语教师志愿者完全适应当地教学时,第一任期也即将结束。要想汉语教师本土化,可以推行汉语教师志愿者长期任教模式,这样即免去了汉语教师志愿者任期满后的顾虑,又有利于汉语教师本土化教学。

根据当地条件,颁布《本土汉语教师标准》。2007年国家汉办颁布《国际汉语教师标准》,这里的教师针对的主要是中国外派的汉语教师,国家汉办可以和国外教育部联合颁布《本土汉语教师标准》,不必和《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一致,可根据当地汉语教学情况做适当修改,比如,规定本土汉语教师的HSK最低等级,这样可以保证本土教师质量,从而推进国际汉语教师本土化进程。

注释:

1.张新生,李明芳.汉语国际教育的终极目标与本土化[J].语言战略研究,2018,3(06):25-31.

2.黄启庆,刘薇.国际汉语教师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7,15(02):1-16.

3.郑婷.本土化中小学汉语教师培养模式探析——以泰国师范生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22):185-187.

4.孟柱亿.针对外派教师本土化的岗中培训模式探索[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第十一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2012:6.

5.周啸生.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本土化研究[J].海外英语,2018(02):152-153+179.

6.赵金铭.何为国际汉语教育“国际化”“本土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2(02):24-31.

7.汤彩凤.海外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2.

8.闫雅琪.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本土汉语教师培养模式调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6.

9.政宛新.孔子学院与海外汉语师资的本土化建设[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7(01):27-31.

猜你喜欢

本土化师资汉语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学汉语
“新格义”阐释:西方文学语言学阐释的本土化问题
冬奥会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的本土化价值研究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