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曹魏诗歌特征的演变

2019-05-22马紫源

祖国 2019年7期
关键词:曹魏曹丕建安

马紫源

摘要:汉末魏初,社会动乱,民生疾苦,抒发理想抱负、感慨时事的文人涌现,形成了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的文人集团。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构成了建安文学的四大特征。曹魏后期,司马氏掌权,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此时文人更多抒发个人忧愤,浓厚的哲理色彩、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构成了正始文学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曹魏   诗歌   特征   演变

一、浅论建安风骨

建安为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最后的年号,建安时期的文学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一)代表人物

1.曹操:曹操诗歌现存20余首,均为乐府诗,内容与手法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相似。从内容上大抵分为三类:一是反应汉末战乱现实与人民苦难,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风格;二是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三是曹操开山水诗之先河,如《观沧海》借祖国河山的壮丽雄伟,表达了作者豪迈乐观的精神。

曹操对建安文学起到了建设性作用,不仅自己创作开风气,还对文学大力倡导,邺下文人集团也是在他提供的条件基础上得以形成。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就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

2.曹丕:曹操次子曹丕,字子桓,三国时代又一位杰出诗人。陈寿曾评价他“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曹丕诗风的新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曹丕重视个人的情感抒发;二是语言公丽,使用文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三是留守邺城,常与文士们相聚宴游,诗酒竞豪。

3.曹植:同为曹操儿子,陈留王曹植的遭遇博得了后人“同情之理解”。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也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植诗兼父兄之长,达到了“文采气骨兼备”的风格。其诗风以公元220年为界,前期曹植着重歌唱理想与抱负,乐观浪漫的情怀占主导,对前途充满了希望信心,早期的曹植过着富贵的公子生活;220年曹丕继承王位后,曹植顿时从悠游自在的斗鸡走马少年沦落成了处处受打击的对象。他的诗风也转变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分为四点:一是对自己与朋友遭受的不幸表的愤懑之情;二是以思妇、弃妇来寄托身世,表白心迹;三是述志诗,如《杂诗》----“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四是游仙诗,如《远游篇》---“金石固易敝,日月同光华。齐年与天地,万乘安足多。”

4.建安七子:建安七子之称,始于曹丕的《典论》“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玚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其中王粲与刘祯最负盛名。七子中也唯有二人被钟嵘列入了《诗品》上品。刘熙载《艺概》中评价二人各有所长“公干气胜,仲宣情胜”。

刘勰《文心雕龙》中盛赞王粲“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词少瑕累,摘其诗赋,则七子之冠冕乎!”王粲现存的23首诗中,主要以归顺曹操为界:前期社会战乱,流离荆州时的羁旅之情,壮志难酬的感慨;后期着重描写随曹操出征的感受,如《从军行》便是王粲满腔豪情和凌云壮志得到了实现的写照。以及与丕、植等文人的唱和之作,感慨深沉,慷慨悲壮。

《诗品》评价刘祯:“仗七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他的是以游乐诗和赠答诗为主。与建安时期其他诗人不同,刘祯的《公宴诗》无明显怂的之意,更多的描写宴会场景的清丽脱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投翰长叹息,绮丽不可忘。”更显出诗歌的沉郁雄壮;刘诗更多表现个人的愤慨不平,充盈慷慨磊落之气,纯以气势取胜。曹丕在《与吴质书》中说:“公干有逸气”,钟嵘《诗品》中“气过其文”。

5.蔡琰:构成建安风骨的诗人,除“三曹”“七子”外,还有一位才女不可忽视——蔡文姬蔡琰。归汉后的蔡文姬作有《悲愤诗》,主要描写了董卓作乱、胡地生活和被曹操赎回以及与儿子离别、回乡以后嫁给董祀三部分,语言质朴,自然成文,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真实感强烈,是中国第一首文人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叙事诗。其五言叙事诗体也影响到了曹植和杜甫,清诗论家张玉谷曾评论“老杜固宗曹七步,办香可也及钗裙”。范晔《后汉书》评价蔡琰“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

(二)建安风骨诗歌的特征

建安诗歌主要包括四大特征:

一是政治理想的高扬。饱受汉末战乱离别之苦,激发了诗人的政治热情,建功立业,扬名于世成为他们的共同追求。

二是人生短暂的哀叹。瘟疫流行、政治遭遇,人多短寿。建安文人采取了三种方式—— 1单纯哀叹人生短暂,如刘祯“天地无期竟,民生甚局促”;2感慨岁月短暂,功名未成,却仍努力追去,如曹植“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圆景光未满,众星灿以繁。志士营世业,小人亦不闲”;3努力突破天命限制,在有生之年追求更多价值。

三是强烈的个性表现。文学在乱世中走向自觉,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最痛苦的时代。人儿却又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建安诗人大都以文才武略自负,努力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

四是濃郁的悲剧色彩。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交汇点上,敢于正视社会苦难与人生,勉励自己与他人珍惜时光,及早建功立业,取得不朽名声。

二、浅论正始之音

正始为魏理宗曹芳的年号,司马氏专权,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激烈,老庄哲学风行,政治理想落潮,士人处在极度苦闷之中,普遍出现危机感与幻灭感,文学创作受到影响。此时的诗歌与抒发豪情壮志、反应民生疾苦的建安风骨迥异,大多书写个人幽愤。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的玄风兴起,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由建安时期的慷慨悲壮过渡到“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形成了以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为代表的正始之音。

(一)代表人物:

1.阮籍: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作为第一部成熟的政治抒情组诗,为后世抒情言志、具有深厚思想内容的五言长诗做出了巨大贡献。《咏怀》另一大风格便是隐约曲折,“而《咏怀》之作,可以陶性灵,发幽思。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钟嵘《诗品》)”

2.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颜值担当,嵇康可不是个绣花枕头。作为继诗经和曹操之后最杰出的四言诗作家,嵇康的四言诗表达了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

(二)正始之音文学特征

正始之音主要包括三大特征:一是浓厚的哲理色彩。诗人由于对现实社会的失望,转而追求高蹈独立的理想境界,在追求自然的同时将老庄思想掺入其中,加上玄学的兴起,导致此时的创作变得哲理化,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所说:“乃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二是深刻的理性思考。由于社会混乱,动辄得咎,哲学思考盛行,文人逃避现实,以哲学眼光讨论问题;三是尖锐的人生悲哀。政治思想的落潮,导致文人注重抒发个人在外部环境压迫下的悲哀,多为慷慨之词。

三、结语

曹魏时期,从立志报国到个人忧愤,从民间疾苦到超越尘世,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的转变,一定程度上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建安年间,社会动荡,有志之士希望建功立业,扬名后世,而到了正始年间,曹魏建立,司马氏专权,知识分子政治抱负落潮,无力为国效力,只能将文笔转到个人感慨之情上来。因而曹魏时期的诗歌由高扬发奋、积极进取的建安文学转向了感慨万千、嗟叹悲哀的正始文学。短短的几十年间,曹魏时期的诗歌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由此可见,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每一历史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以现实生活为源泉的,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中国古籍出版社,501.

[2]范晔.后汉书[M].中华书局,2000.

[3]钟嵘.诗品[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龙口一中崇实学部高二一班)

猜你喜欢

曹魏曹丕建安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建安区
曹魏的书法新纪元
神兮 魂兮——感怀于许昌水系建设和曹魏古城修复而作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谫识——从不合时宜楔入
给曹丕的建议
曹丕:武功比文采更好
刍议曹魏屯田的背景及影响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
在不幸的婚姻里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