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房树人HTP分析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2019-05-22魏悦戎

祖国 2019年7期
关键词:社会化

摘要:房-树-人(HTP)投射分析技术起源于儿童画人测验。房树人绘画提供了一种手段,可以让儿童表达出用文字无法表达的信息以及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案例分析,恰当地运用“房-树-人”图,倾听供画人的图话心语,进而认真分析儿童的表现,为心理辅导者探究儿童内心世界打开了一道大门。房-树-人HTP分析在儿童心理辅导中的应用为我们理解儿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为支持到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儿童绘画分析主体性   社会化   儿童心理辅导

一、理论背景

房-树-人(HTP)投射分析技术起源于儿童画人测验。1948年,美国心理学家Buck完善了这种投射测验,演变成统合型房树人测验。20世纪80年代,张同延老先生,将此项技术在实验室做研究。最终研究出适合中国国内使用的投射技术,他也被称为中国投射技术第一人,TAT主题统觉测试创始人。

房-树-人(HTP)绘画提供了一种手段,可以让儿童表达出用文字无法表达的信息以及内心深处的情感。实际运用中,大部分心理医生并不是利用儿童画进行诊断,而是利用儿童绘画进行治疗,他们认为儿童画是一种交流的手段,而不是专用来评价、诊断或评估儿童的一种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儿童绘画本身并不仅仅是一种诊断或评估方法,而是一种活动形式。这种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的活动,能使儿童把自己的某些经历通过画面表达出来。也因此,房树人投射分析技术广泛运用于学生心理疏导,建立儿童心理健康普查档案等。

二、小雨的房树人图及HTP形式分析

小雨,一年级学生,跟不上学校、班级的节奏,不适应学校生活。课堂作业完成潦草,外出站队没有站队意识,不喜欢与同学合作与配合。因此班主任找到我协助解决孩子的问题。家长方面,父母支持学校工作,积极配合。曾经带孩子上过两到三年的感统班儿。在家里,家长对孩子管理严格,如果孩子犯错,就罚他坐在凳子上坐半个小时看书,或者用戒尺“打”孩子的手。家长反应说小雨的手比脑子要快,自控力比较差,但是道理他都懂。

小雨的这幅房树人是在团体实施测量中筛查出来的。画面有些偏脏,开始有画画,似乎不满意全部擦掉了,完成了现在的画面。用笔太重以至于擦不干净,痕迹非常明显。 这是我拿到画面之后的第一感受。

房树人HTP分析分为形势分析与内容分析,首先我们从形势分析六要素切入,将画面做完整的梳理。

1、幅面大小判断性格内外向。画面超过了2/3,应该是偏外向的孩子。元素之间比例基本协调,从房子、树的表达来看,人的表达貌似比较小。从势能角度来看,应该是内外协调,力比多都是指向外向。

2、画面重心判断幻想与现实,留恋过去还是憧憬未来。重心向下。以纸张底边做为地平线表达自己。这是6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正常表达。

3、线条的软硬判断脾气性格。适中。画面中长线条居多,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掌控线条的能力还是很强的。情绪是稳定的。树冠上有一枚枚苹果的表达,满满当当,感觉到压抑,有一些强迫性、刻板性。尤其是那一层层包裹着的房子的表达。这里的表达也有填满的感觉。填的表达,指向缺少安全感。

4、线条的浓淡判断精神动力。整体偏浓。力比多杠杠的男孩子。文字的表达姓名稍微偏淡一点。其他画面都呈现出比较浓。尤其是树上的果子,用笔最浓。一个又一个的果子的表达,一个力道表现出来,让我感受到孩子满满地欲望被压抑了。现实生活中这种欲望只是空想,这种渴望有便是无。画面中最让我不舒服的点也在这里,同时让我有反胃的感受。胃里承受不了,才会有想要往外吐的这种想法。是不是可以跟孩子满满的欲望得不到有什么链接呢?

5、三角关系判断环境意识与人际关系。画面中元素不是很多:房、树、人、梯子、一篮子苹果。树下这个撑开的梯子,站在上面很有安全感。可見一个6岁的小男孩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同时追求安全感。梯子上站着一个小人儿摘苹果,树下还站着一个更小的人儿。树上的摘树下的接,一扔一接,两人配合的很默契。画面呈现了一幅和谐、快乐的景象。尤其是树下那个接果子的小人。瞧,他的面目传情,寥寥几笔勾画出了孩子的神态。那枚从树上扔下的苹果也极有动态的美。画面中他和弟弟一起摘苹果。他爬上去摘下来扔给弟弟,他处于主动的位置上,弟弟是被动的接受。这种掌握局面的表达,让我们看到这是一个懂得构建人际关系的孩子。

6、被“切”的图形判断是否需要特别关注点。开始我认为这幅画面没有切的表达。但是又犹豫了……站在梯子上摘果子的那个孩子的头部表现被树冠一个边遮挡了多半部分,这算不算是切了人呢?

三、小雨的图话心语

小雨看到我手中的画,一眼就认出这是他的。并指着画上的名字年龄读给我听。小雨说,房子是自己家,爸爸妈妈都在家里。两个小人是自己与弟弟,是10、11岁左右的自己,3、4岁左右的弟弟。树上接满了果实,他在树上摘苹果,扔给弟弟,弟弟接到苹果就放在苹果篮子里。他们一起高高兴兴的回家。爸爸妈妈在家里洗好了水果等他们回家。我问他站在哪里,他说梯子上啊。我又问他这是什么地方啊,他说这是梯子的另一面,他站在那个平台上。孩子观察能力很强,对安全性要求很高。梯子这种细节性的表达说明孩子表达能力强,很在意细节表现。

我又问他,树上的这是什么啊?他说是装饰。我说,房子上怎么会有这么多一圈一圈的啊,他又说是装饰。

“房子上为什么没有窗户呢?”小雨说,就是没有啊,他想了想说,房子有四个面,可能窗户在另外三个面上吧。画面中的房子是二维的表达,三个面实际是孩子想象出来的。

在画的左下角,有一个非常小的人。我问他那是谁啊,他说擦掉了。为什么呢,说是画得不好看。腼腆地笑着。

摘苹果的人没有胳膊,他说在摘苹果啊。那么矮给挡住看不见了。

借助房树人图来评估孩子,最重要的操作就是倾听画者自己的表达。听完他自己谈自己的画,我还真是挺开心的。

我将观察到与感受到的情况反馈给了付老师。小雨是个很善良的孩子,懂事,疼爱弟弟。他与弟弟的感情很好,并将画面中的故事讲给了付老师听。这个可爱的小帅哥,有思想有探究的欲望,爱看书,热爱班集体。很不错的孩子啊。画面中呈现出的快乐,跟这个孩子相处的短短时间里,我感受到的是童真童趣,是舒服,是喜悦。

四、我的且行且思

小雨的房树人中,擦掉的画与完成的画面实际呈现的人的状态是一致的,树大人小,自己很渺小。孩子的行为举止中,已经投射性认同了父母。弗洛伊德假定大约六岁以后为潜伏期。在潜伏期间,因为儿童已发展出成熟的防御机制,特别是压抑,它把烦扰的念头压抑到了意识以外,所以儿童暂时缓解了应对强烈原始欲望而导致的紧张,并能集中精力于学习和社会化。(摘自《精神分析案例解析》南希·麦克威廉斯经典著作P75)自体心理学创始人科胡特认为,个体人格的发展是在和父母的早期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亲子间的互动模式造就了婴儿的自我观。通过这种日复一日的互动模式,婴儿逐渐形成稳定、真实的自我,确认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受欢迎的。这种自我观是孩子建立和发展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这个年龄段男孩子的力比多,還有小雨想要发展的主体性都冲击着他,让他蠢蠢欲动。现实层面,小雨与外在客体的互动模式,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他会借助外力帮助到自己,关注到自己。综合各种信息,让我们初步评估此时的小雨正处于构建主体性的过程中。

做为师长,角色定位是社会性角色。那么就要对学生提出合理建议,做出合理引导。这是社会化的要求。孩子走向社会化的必经之路。也是社会赋予老师的责任与义务。

那如何引导呢?首先我们要明白生理需求与欲望的维度是不一样的,如果是生理需求就必须满足。然而孩子发展到6岁,俄狄浦斯潜伏期,有些欲望是不能予以满足的,此时,我们要用言语去言说,让他明白不能实现的原因。他感受到他是被看见被关注的了,小雨的问题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张同延,张涵诗.揭开你人格的秘密[M].北京:中国文联出出版社,2007.

[2](美)海因茨·科胡特.自体的分析[M].刘慧卿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5.

[3](美)南希·麦克威廉斯.精神分析案例解析[M].钟慧,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魏悦戎,大学本科,一级教师,作者单位:济南泉景中学小学部;主要研究方向:房树人HTP分析在儿童心理辅导的应用。)

猜你喜欢

社会化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提升粮食流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举措构思
社会治安社会化治理的法治路径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社会化阅读:读者阅读需求的解决方案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大众传媒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高考社会化的关键在于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