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立德树人KAV模型的探索与实践

2019-05-22曾卫兵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7期
关键词:院系树人立德

□曾卫兵

一、各高校面临的新课题与任务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以来,特别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回归初心、回归教育本质的序幕,开启了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倾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纪元。那么,高校如何才能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要求,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京南高校联盟之一的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致力于写好地方高校的“奋进之笔”,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走到了北京市属高校的前列”,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转化为培养又红又专、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一代新人的生动实践。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全面落实中央、北京市和学校的部署,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启动了立德树人KAV模型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并取得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二、立德树人KAV模型的内涵与实现机制

(一)“立德树人KAV模型”的内涵。如图1所示,“立德树人KAV模型”是指高校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个层面的教育来完成。其中K是指对学生进行知识(Knowledge)传授,它居于高校教育的最表层。我国高校历来重视知识教育,绝大所多数高校建立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内容的比较完整的知识教育体系;A是指对学生进行能力(Ability)培养,它居于高校教育知识传授和价值塑造的夹层中,长期以来被知识教育和知识传授所掩盖,从而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高分低能”的现象。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特别是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国后,工程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新工科理念开始深入人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专业教育认证体系日趋完善,能力培养已经成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V是指价值(Value)塑造。它居于高校教育的中心,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它的主要内容,而其中理想信念教育又是价值塑造的核心。

图1 立德树人KAV模型

(二)“立德树人KAV模型”的实现机制。“立德树人KAV模型”的实现需要通过三个机制来完成。一是主要通过大学生党员发展、培养、教育机制来完成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价值塑造;二是主要通过党团班协同机制来完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价值塑造;三是通过“三全育人”机制来完成对大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

三、立德树人KAV模型的探索与实践

(一)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为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学校坚持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校全面贯彻和落实全国和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出台了新形势下加强学校党建、思政等系列文件,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学校发起成立了“京南大学联盟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体”,落实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职称评聘“三单”政策,开展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校获评2017年北京市委教育工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示范点”。

(二)推进工程教育改革,逐步实现了从知识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到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学校作为全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首批试点高校,从2014年开始,又积极参加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专业认证与专业评估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发展。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共认证了全国198所高校的846个工科专业。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已有6个专业通过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的认证,完成所有专业的校内评估,基本完成了从知识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到成果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变,为立德树人KAV模型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三)通过“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普通高校院系党组织运行模式与机制”、“党团班协同机制”等党建重点难点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了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价值塑造机制。以作为北京市教工委第一批党建难点课题“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试点院系为契机,探索建立了基于目标导向的大学生思想入党人才培养体系,并运用组织教育与理论教育、实践教育的相结合的方法,在全院实施了“种子计划”、“选苗计划”、“育苗计划”、“壮苗计划”和“先锋计划”;项目受到了人民网的关注和报道。

以作为北京市教工委第二批党建难点课题“普通高校院系党组织运行模式与机制”的研究与试点院系,探索构建了由院系治理结构(structure)、工作机制与制度(system)、院系发展战略(strategy)、共同的价值观(shared values)、师生员工(staff)、素质与职业技能(skill)、学院文化与风格(style)7个部分组成的院系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7S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院系党组织有效发挥作用的7S模型

以北京石油化工学院重点课题“党团班协同机制”的研究与试点单位为契机,出台了《人文社科学院党团班协同工作办法》,探索建立了党团班协同工作的“以党建带团建,以党支部促团支部、党员带团员”的“三带”模式。

(四)形成了以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有效促进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完成。人文社科学院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培养,近年来,逐步形成了“人文社科学院三全育人”的工作体系,即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目标,以全体师生员工投入到育人工作为工作原则,以覆盖各个教育环节为工作架构,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困惑、学业困惑、心理困惑以及职业发展困惑,全方位开展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指导、心理辅导以及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为工作内容的育人工作体系,有效促进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完成,如图3所示。

图3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三全育人”体系

(五)创新工作方法,建立学习矩阵,培育育人品牌,逐步形成了学院鲜明的育人文化与育人特色。学院创新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建立了“理论教育、组织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学习矩阵,打造和培育了“手机党校”、“经典传承”、“国际志愿服务”、“清源讲坛”等品牌,形成了学院鲜明的育人特色和育人文化。“手机党校”是自2016年以来人文社科学院连续三年与中组部“共产党员”公众号合作开设的在线理论学习平台,其中“两学一做手机党校学习班”、“十九大精神手机党校学习班”等专题培训受到了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欢迎。目前已成为学院师生参与率最高的理论学习阵地。“经典传承”三部曲:“传承文化经典、润泽人生”、“品味红色经典、点亮人生”、“弘扬传播经典,绽放人生”系列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其中已经连续八年开展的“纪念孔子诞辰日经典诵读活动”更是受到凤凰网、北京宣教之窗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志愿服务”分为国内志愿服务和国际志愿服务。我院自2013年以来,连续5年组织学生参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培训中心举办的“国际青年志愿者行动”,并成为中国教育学会的中国国际志愿者基地,学生受益颇丰,社会反响良好。“清源讲坛”自2011开讲以来已经有65期,每一期讲坛带给石化学子的是醇香扑鼻的智慧与真理。

猜你喜欢

院系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