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穷源竞流话最值,数形结合助析题
——一道世界数学团体锦标赛试题引发的思考

2019-05-22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初级中学李如军

中学数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点试题方程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初级中学 李如军

一、源起

沙孟海先生在自传中提及自己一生的书法学习过程,他用四个字“穷源竞流”概括.今天我借沙先生的四个字与读者共话解题之道.笔者在翻阅某校九年级月考卷时,发现一道填空题得分率很高,过了几个星期之后笔者将此题作为简答题布置给学生再做,由统计结果得知得分率很低,我很诧异.在这高低变化过程中我和学生进行了简短的对话.

笔者:当初你是如何解决这道填空题的?

生:个人感觉应该是点E运动到中点的时候,此时F点是CD的中点.

笔者:为什么当E、F为各边的中点时,EF最小?当E为BC的中点时,F是否也为CD的中点?

这些问题一下子把该生难住了.

一道难度系数接近0.95的填空题,很容易被教师忽视.不再深入挖掘答对的习题是当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给学生更充足的时间,我将此简答题作为周末家庭作业,以期待更多更好的解答.

经历过这事以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与解题.有很多得分率不低的题,作为教师的我们都想当然觉得学生已经掌握了,并且能上升到推理分析的角度完整解答,其实他们只是停留在主观臆测的层次.学生是否穷其源,谋其法,需要我们教师用“穷源竞流”加以引导,下面以一道几何题为例.

二、问题的提出

有这样一道考题:

试题(2017新昌期末卷)如图1,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F分别在BC和CD上,∠EAF=45°,则EF的最小值是_______.

图1

三、竞流——解法欣赏

一部分学生看到这道题后采用直观想象的方法:在∠EAF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主观判断,E点从点B往点C运动的过程中,EF经历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的过程,那么E、F关于直线AC对称时EF最短.即E、F分别为BC、CD的中点时,EF最小.其中有小部分学生脱离宏观分析,直接猜测E、F为BC的中点时,EF最小.(此法记为直观想象法,记为解法1)

在学习“旋转”一章后,有学生结合旋转的基本要素观察图形.这是一个正方形背景下的问题,想到将△ABE绕点A旋转至△ADE′,如图2.将一些变化分散的量集中到Rt△ECF中,利用勾股定理得到这是绝大部分学生反馈的周末作业,对于如何处理这个方程,很多学生束手无策.

图2

为什么用Δ法可以求得y的最值呢?有很多学生提出质疑.经过一些时间的讨论后,有学生给出了解释,如图3、图4.

此时抛物线y1=(x+2)[x-(t+2)]必与y2=-8相交.

该生利用函数图像解释了参数y的最值问题,很直观,易于接受.此类方法是从方程的角度引入未知量x,借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再结合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所学内容,把用函数图像解决方程问题演绎得淋漓尽致,同时把Δ法解释得很完美,我们着实为善于思考的学生拍手叫绝.(不妨记该法为解法2)

图5

图6

笔者归纳:大家从最初的主观想象(猜测)到方程建模,函数图像的巧妙解析,从直观走向理性,从微观走向宏观.那么,能否从函数角度直接加以解决呢?经过笔者提示后,学生自然引入变量x与y,得函数关系式可惜此函数是初中阶段没有研究过的一类新函数,无论从表达式还是函数图像都很难得到它的函数值分布情况.故从函数角度研究其最小值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学过几何画板的学生还是绘制了草图(如图5).从图像中不难看出,当x近似取0.84时,y最小,约为1.61(如图6).尽管利用画板可以得到图像,但是难以精确,更何况平时没有条件使用.

至此,山重水复疑无路.笔者回顾解法2图形变换过程中有一个不变的量S△AEF=S△ABE+S△ADF,即 S△AEF=S△AE′F能否借助面积不变量分析法与算两次来实现呢?如图7,过点A作AB′⊥EF于点B′,交EF的平行线CG于点G,过C点作CC′⊥EF于点C′,设CC′=x,则AG=2+x,连接AC.由此可知

图7

要使得EF最小,只要x最大.结合图形可知,AG≤AC,即

除了面积的倍数关系,很巧合的是题干中给我们的两个已知角也成倍数关系.从角度的倍数关系中是否可以再做做文章?在完成九上“圆”一章中“圆心角与圆周角”后,有学生提出这样的做法:因为∠EAF=45°不变,联想到圆中的圆周角,如图8,作△AEF的外接圆圆O,连接AO、EO、FO,作EF的中点M,连接OM、CM.易得OM⊥EF,CM=EM=MF.因为∠EAF=45°,所以∠EOF=90°.设圆的半径为r,所以所以由图可知,A、O、M、C四点共线,即时,r最小,此时则EF=也最小.(此法记为解法4)

图8

精彩的讨论交流完毕,有一位学生联想到曾经遇到的一道世界团体锦标赛试题.

(世界团体锦标赛试题)如图1,点E和F分别是正方形ABCD中,BC边和CD边上的点,且∠EAF=45°,求的最小值.

往常觉得很难的问题,如今变得简单了.此题解法此处不再赘述.至于新昌期末卷、团体锦标赛试题孰源孰流无从考证,抑或是一种巧合,经历这场讨论后,学生收获了这样的感受:难题无非是简单问题的叠加,只要穷源竞流多归纳,再难的问题也可以轻松解决.

四、解后反思

1.构造模型巧转化

解法3借助旋转知识,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得到面积相等.把EF最小问题转化为线段AG最大问题,在解题过程中深切感受到面积法数形兼备,能把代数、方程中不变量分析法、算两次等思想方法融为一体.这种技法其实源于教材.“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这是教材中普通的话语,表现在数量上,我们通常要从不同的角度算两次,才能得到好的结果,人教版八下“勾股定理”的证明就是这种思想的美妙呈现.解法4是构造一个外接圆,把EF最小问题转化为折线段最短问题,即两点之间线段最短问题.此题的隐圆使用得非常漂亮.可以释放∠EAF=45°这个特殊的条件,只要0°<∠EAF<90°都可以通过此法解决.

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构造方程模型、函数模型加以解决,只是主元法与新函数的研究貌似有点儿超纲,但是还是源于教材的.

2.数形结合妙解析

几何问题代数化就是数形结合最好的体现,无论是方程还是函数,都是代数化的表现形式,而参数方程最值问题(Δ法)处理过程中又离不开函数及其图像的支撑,华罗庚先生说得好“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解法1中暴露了“难入微”的尴尬.

3.宏观把控忆旧知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指出:当问题比较困难时,我们可能很有必要进一步把问题再分解成几部分,并研究其更细微的末节.所以研究几何图形,一个基本方法就是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学生的思维游走在一张四通八达的网上,教学中引导学生穷源竞流,相互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归纳出方法网,只有这样,解题的思维才能找到着力点,思维开阔,游刃有余.解得一法后归纳其法才能演绎出更多更好的问题解决之法.

猜你喜欢

中点试题方程
方程的再认识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方程(组)的由来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和对称问题
圆的方程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中点的联想
多变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