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19-05-22周媛苑陈正香陈文月傅巧美毛赛虎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14期
关键词:压疮体位脊柱

周媛苑,陈正香,陈文月*,傅巧美,毛赛虎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的一个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手术治疗是严重脊柱侧凸有效的治疗手段[1],对脊柱侧凸伴随外观畸形可起到明显的矫正作用。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现已成为治疗各类型脊柱侧凸常用的手术方法,如先天性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神经源性脊柱侧凸、马凡综合征伴脊柱侧凸等。患者术后需绝对卧床7~10 d,长期卧床易导致压疮的发生。压疮不仅影响患者康复,同时也会增加医疗护理成本。据相关研究报道,脊柱损伤患者行定时轴线翻身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2]。以往的翻身枕仅有一种角度,无法满足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对翻身角度的需求。为满足不同患者术后对翻身角度的不同需求,提高其舒适度,促进其康复,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护理人员设计了可以调节支起角度的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实用新型专利号:ZL2014 2 0699793.6),能够根据患者不同需求设定相应角度。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的效果显著,现将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的设计以及在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康复中的应用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意识清楚,有阅读书写能力;首次行脊柱侧凸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存在感觉运动障碍;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6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固定组(31例)和调节组(30例),患者均知情且自愿参与本研究,本研究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研究方法 固定组术后使用常规固定角度为45°的R型翻身枕进行轴线翻身;调节组术后使用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见图1),该翻身枕本体采用中等硬度海绵,表面为曲面,与人体背部生理曲线相吻合,本体下表面为硬质板,硬质板下部设置支撑杆,底板上设置对应的固定槽,可将支撑杆固定在不同位置改变翻身枕角度,根据患者的需求,提供15°、30°、45°、60°、90°的翻身角度,起始角度为45°,若患者感觉不舒适,则按照患者意愿调节合适角度,进行轴线翻身(见图2)。康复后期患者侧卧时调整为90°,放于背部给予一定的支撑。

图1 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Figure 1 Adjustable turning pillow

图2 不同支起角度的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Figure 2 Adjustable turning pillow with different support angles

责任护士于术前1 d宣教时,教会患者术后轴线翻身配合方法,使其掌握翻身技巧,消除其对术后翻身的恐惧。患者均卧于医院统一配置的高密度泡沫床垫,术后常规使用止痛剂,术后6 h开始翻身,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左侧卧位交替,由两名护士合作完成,引流管拔除前1次/2 h,若患者体位无法维持2 h,按需协助患者翻身。引流管拔除后,夜间根据患者皮肤及睡眠情况可酌情适当延长翻身时间。翻身时记录患者的卧位、翻身角度、体位维持时间、有无压疮及压疮分级情况。

1.3 评价指标

1.3.1 一般资料 入院后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Cobb角度、Braden评分等。两组患者采用Braden评分表[3]评估压疮危险因素,评分≤9分为极高危,评估1次/d;10~12分为高危,评估1次/2 d;13~14分为中度高危,评估2次/周;15~18分为低度高危,评估1次/周。

1.3.2 疼痛程度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后由患者自己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VAS是疼痛评估最常用的评估表,评分〈4分为轻度疼痛,4~7分为中度疼痛,〉7分为重度疼痛[4-5]。

1.3.3 舒适状况 患者下床活动后,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6-8]评价舒适状况,GCQ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共28个条目,采用4级Likert Scale评分法,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4分表示非常同意;反向题1分表示非常同意,4分表示非常不同意。评分为28~112分,评分越高表明越舒适。评分〈56分为低度舒适,56~84分为中度舒适,〉84分为高度舒适[9]。

1.3.4 翻身次数 责任护士记录术后72 h内的翻身次数,次数越多表明体位维持时间越短,患者越不舒适。

1.3.5 压疮情况 术后责任护士立即观察患者有无压疮,并于每次翻身时观察有无压疮,在翻身卡上记录翻身时间及皮肤情况(完好/压疮)。完好:受压皮肤轻度潮红,无红、肿、痛或麻木感,解除压力30 min内的皮肤颜色可恢复正常;压疮:受压皮肤出现红肿、痛或麻木,解除压力30 min内的皮肤颜色不能恢复正常[1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分析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raden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组术前Cobb角度大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2.2 两组患者VAS、GCQ评分、翻身次数及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调节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固定组,GCQ评分高于固定组,翻身次数少于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压疮发生率均为0。

表2 两组患者VAS、GCQ评分及翻身次数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GCQ scores,body turning frequency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患者VAS、GCQ评分及翻身次数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VAS scores,GCQ scores,body turning frequency between two groups

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GCQ=舒适状况量表

组别 例数 VAS评分(分)GCQ评分(分)翻身次数(次)固定组 31 4.6±1.4 69.2±11.4 44.4±3.8调节组 30 3.6±1.2 78.1±6.8 40.8±3.0 t值 2.727 25.436 4.162 P值 0.008 〈0.001 〈0.001

3 讨论

3.1 依据患者意愿选择翻身角度可减轻疼痛并提高舒适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固定组患者术后GCQ得分为(69.2±11.4)分,调节组为(78.1±6.8)分,均属于中度舒适,但调节组GCQ评分高于固定组。固定组VAS评分为(4.6±1.4)分,属于中度疼痛;调节组为(3.6±1.2)分,属于轻度疼痛,调节组VAS评分低于固定组。引起患者不舒适的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一个方面是手术带来的疼痛,另一方面与频繁的翻身有关。翻身作为简单又有效的方法,通过缩短受压时间和减轻剪切力,从而预防压疮,但是频繁的翻身打扰患者休息,增加患者不舒适感、器械相关性不良事件发生及护理工作量[11]。本研究结果显示,固定组术后72 h患者翻身次数为(44.4±3.8)次,调节组为(40.8±3.0)次,两组翻身频次均超过规定次数(36次),但调节组翻身次数少于固定组,说明调节组患者维持同一体位的时间更长,因此与固定组患者比较,舒适度更高。术后疼痛、制动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因素,本研究过程中发现两组患者通过调整翻身枕的位置或角度处于舒适体位后,同时保持躯干、脊柱处于轴线位,主动进行四肢的主动屈伸运动,缓解肌肉紧张,对预防压疮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3.2 不同的翻身角度未增加患者压疮发生风险 两组患者Braden评分均为低度高危,需护士协助其更换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有文献指出,患者持续保持同一体位2 h可形成短暂的压力源性循环损伤,局部组织如果持续受压超过2 h,可能引起组织不可逆的损害[12]。因此,两组患者均选择翻身间隔时间为≤2 h,在此间隔时间内完成翻身,能有效地预防压疮的发生。另外患者所卧的高密度泡沫床垫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弹性大,可承受患者体质量,减少压疮的发生[1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均未发生压疮。因此,在2 h内协助患者完成1次翻身,即使给予不同的翻身角度,均不会增加压疮发生。

3.3 不同的翻身角度可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 有研究认为脊柱手术后轴线翻身的角度为45 °~60 °,翻身角度过大会加重脊柱对内固定的负荷,引起关节突骨折[14]。因此在满足患者舒适度的基础上,为脊柱侧凸术后患者提供〈60 °的翻身角度是安全的。由于脊柱侧凸患者的发生节段、侧凸方向及Cobb角度不同,以致手术涉及的节段和术中的创伤程度也不相同,因此患者对于术后的体位需求也不相同。即使同一患者左右两侧卧位时,对翻身角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单一角度的翻身枕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在使用同一角度的翻身枕时,患者术后早期(尤其是手术3 d内),常不能维持同一体位达到2 h,需要护士通过将翻身枕平肩靠近或远离脊柱正中线移动,来达到调节翻身角度的目的。但靠近脊柱正中线会压迫脊柱正中术后切口,引起患者疼痛;远离脊柱正中线使患者骶尾部落于床面,导致翻身不彻底,增加了发生压疮的风险。因此,将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平患者肩部沿脊柱正中线放于背部,通过支撑杆调节支起角度达到调节翻身角度的目的,可有效地避免固定角度翻身枕存在的不足,提高患者舒适度。

3.4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从而导致论证强度较弱,后期需将研究扩大至其他类型以及不同Cobb角度的脊柱侧凸患者,进一步增加样本量进行验证。有研究表明,减压床垫的使用使患者翻身间隔时间可延长至4 h,压疮发生率无明显增加[15]。而本研究选取的2 h的翻身间隔时间是常规的、较保守的,因此有关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能否延长翻身间隔时间、减少翻身次数有待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

综上所述,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侧凸矫形术后使用可调节角度式翻身枕,可以满足不同时期及个体本身对翻身角度需求,弥补了常规翻身枕角度单一的缺陷,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翻身次数,提高患者舒适度,且不增加压疮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可以推广至其他类型脊柱侧凸患者及其他脊柱疾病患者术后使用。

猜你喜欢

压疮体位脊柱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