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股沟皮瓣修复在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中的应用

2019-05-22杨丙厚

中国医疗美容 2019年4期
关键词:前臂腹股沟皮瓣

杨丙厚

(南阳市南石医院烧伤整形科,河南 南阳,473065)

在日常生活中,因手与前臂经常暴露在外,因此在意外情况发生时容易受到伤害。手及前臂发生烧伤后可形成瘢痕组织,不仅影响患者外在形象,严重时还会发生手及前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植皮修复手术通过将自身其他部位的皮瓣移植至烧伤瘢痕位置,可有效修复患者瘢痕组织,降低手及前臂功能障碍风险[1]。但有报道指出,手及前臂烧伤患者选取的皮瓣位置不同,其获得修复效果也不尽相同[2]。本研究选取股前外侧及腹股沟皮瓣对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进行修复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以期能为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86例。瘢痕等级为Ⅰ~Ⅱ级,排除伴有代谢性疾病及瘢痕体质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8.85±5.83)岁;受伤时间2~12个月,平均(6.94±1.72)个月;受伤原因:电烧伤13例,热烧伤18例,化学烧伤12例;需修复部位:手指及手背19例,手掌10例,腕部8例,前臂中下段6例。对照组男27例,女16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40.03±6.01)岁;受伤时间3~13个月,平均(7.14±1.83)个月;受伤原因:电烧伤12例,热烧伤19例,化学烧伤12例;需修复部位:手指及手背18例,手掌11例,腕部9例,前臂中下段5例。比较两组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协会审批通过。

1.2 方 法

两组均局部侵润麻醉,清除活性较差及坏死组织,切除瘢痕皮肤,清除多余肉芽组织,在炎症反应得到控制后,松解、修复粘连肌腱,测量皮肤缺损情况。(1)观察组实施腹股沟皮瓣修复术治疗,选取同侧腹股沟皮瓣蒂部轴点,在韧带中点下方2.5cm股动脉搏动位置与髂前上棘定点位置做一连线,并向髂嵴延长,此线即为皮瓣轴心线,取皮瓣时,下缘可距轴线10cm,上缘可距轴线5cm。依据患者烧伤皮肤瘢痕位置、大小、形态等切取相似皮瓣组织。切取时首先将皮瓣的两侧缘及上缘切开,直至腹外斜肌腱膜浅层,在臀中肌筋膜及腹外斜肌筋膜表面离断皮瓣。将皮瓣与受损区域缝合,包扎完成手术。(2)对照组采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治疗,依照患者受区皮肤缺损情况,选取带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血管及穿支血管的皮瓣,将皮瓣与皮肤烧伤区域贴合缝合,包扎完成手术。术后两组均用宽胶带及绷带将上肢固定在同侧身体躯干上方,术后2周拆线,3周进行皮瓣血运阻断实验,受损区无颜色改变后方可断蒂,断蒂后再固定4~5周。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对比两组皮瓣感染、皮瓣存活等治疗效果;(2)统计对比两组皮瓣断蒂时间。(3)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定量表 (Vancouverscarscale,VSS)[3-4]从柔韧度、色泽、血管分布、厚度等方面评估两组瘢痕修复情况,0~15分,分数越低说明瘢痕越严重。并采用上肢功能指数(Upper extremity functional index,UEFI)[5-6]从社会功能、上肢活动能力等方面评估两组上肢功能,共20个项目,每项0~4分,总分0~80分,分值越高,代表上肢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软件处理数据,用n(%)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false±s)表示,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皮瓣存活及感染情况

观察组皮瓣存活42例,皮瓣感染2例,对照组皮瓣存活34例,皮瓣感染13例,观察组皮瓣存活率为97.67%,较对照组79.07%高,且皮瓣感染发生率为4.65%,较对照组30.23%低(P<0.05)。

2.2 皮瓣断蒂时间

观察组皮瓣断蒂时间为(21.35±4.58)d,对照组为(27.53±5.17)d,观察组皮瓣断蒂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7,P=0.000)。

2.3 两组VSS、UEI量表评分变化

术前两组VSS、UEFI量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SS、UEFI量表评分较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VSS、UEFI量表评分变化(± s,分)

表2 两组VSS、UEFI量表评分变化(± s,分)

组别 例数 VSS UEFI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前 术后6个月观察组 43 5.84±2.12 13.83±1.52 48.47±4.35 71.84±5.12对照组 43 6.07±2.24 12.04±1.74 50.53±5.17 64.07±6.17 χ 2 0.489 5.080 1.999 6.355 P 0.626 0.000 0.049 0.000

3 讨 论

手及前臂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手部分布较多血管、肌腱及与大脑相连的神经,因此可完成抓、持、捏、握等复杂、精细动作,而前臂是肘与腕相连部位,皮下筋膜、结缔组织丰富,当其烧伤形成瘢痕组织后,可严重影响患者外在形体美及手臂部功能,因此对于手及前臂烧伤患者来说,选取安全有效的皮肤瘢痕修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7-9]。

皮瓣修复手术中的皮瓣是由一定血液供应的皮肤及附着皮下脂肪组织构成,抗感染能力较强,可封闭手及前臂损伤部位,减少细菌毒素的入侵及吸收,降低皮瓣感染风险[10-12]。同时皮瓣修复可缓解患者筋膜室内压力,降低肌肉组织坏死风险,减少感染、粘连、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发生几率,对关节、肌腱损伤修复效果较好[13]。陈德明等[14]研究指出,将皮瓣修复术应用于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与传统术式相比,可明显改善手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皮瓣的来源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影响,腹股沟位置较为隐匿,自股动脉起始点至髂骨翼部位均可切取,取皮面积广,可完全满足手及前臂缺损修复的需要。此外腹股沟解剖结构清晰,皮瓣容易分离,且含有旋髂浅动脉及伴行静脉,因此皮瓣血运丰富,当新的血运关系尚未建立前,供区血运可暂有蒂部提供,病促使皮瓣与受区缝合面之间建立有效血运关系,皮瓣活性更强,故成活率更高,断蒂时间更短。袁兆能[15]研究报道指出,腹股沟皮瓣移植术可快速修复上肢深度烧伤患者创伤部位神经、血管及肌腱,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尤其适合于手、腕等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整形。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皮瓣成活率较对照组高,皮瓣断蒂时间较对照组短,皮瓣感染率较对照组低(P<0.05),提示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应用于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可降低皮瓣感染风险,缩短断蒂时间,提高皮瓣成活率。本研究还对患者治疗后的瘢痕及上肢功能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术后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SS、UEFI量表评分较高(P<0.05),说明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应用于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可促使瘢痕好转,改善上肢功能。但腹股沟皮瓣修复术虽操作简单、创伤小,皮瓣成活率高,但皮瓣略显臃肿,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虽操作复杂,且皮瓣容易发生感染,成活率相对较低,但术后美观程度略高。因此在临床实际操作时,应根据患者需求及实际情况实施手术,通常来说,对于手背及前臂美观程度较高者,可酌情选用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对于美观度要求不高者,应尽量选用腹股沟皮瓣进行修复。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在腹股沟皮瓣修复术时应注意以下方面:(1)在取皮时,可先预定为游离皮瓣的方式进行移植,随后可根据动脉管径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2)对于直径较粗的动脉血管,可将其与受区相同的血管吻合,对于直径较小的血管,可适当切取0.5~1.0cm的股动脉盘,随后将其与同受区血管实施盘吻合。

综上,腹股沟皮瓣修复术应用于手及前臂皮肤烧伤瘢痕患者,可降低皮瓣感染风险,缩短断蒂时间,提高皮瓣成活率及上肢功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前臂腹股沟皮瓣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三种皮瓣移植修复足跟区损伤或足跟部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疗效对比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