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尽担心济苍生,马来西亚小伙的上海行医路

2019-05-21陈陈

现代家庭 2019年5期
关键词:永康干细胞医生

陈陈

立志当医生,曲折求学路

1977年,杨永康出生在马来西亚新山的一个华人家庭。父母要工作,他从小是跟着爷爷长大的。身为教师的爷爷教他中国传统文化,为他选择的学校也是可以学习中文的华人学校。英语、马来语和中文,这是杨永康从小就学习的三种语言。

杨永康七八岁的时候,爷爷得了血液方面的恶性肿瘤去世了。从那时起,杨永康就立下志愿——成为一名医生,可以助人、救人。医生在马来西亚当地是一个备受尊重的职业,想要成为医生就必须成为成绩最最拔尖的学生,尤其是对于在马来西亚的华人而言,那就是难上加难了。这个梦想激励着他拼命读书。

高考时,成绩优异的杨永康报考了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医学系,但因为华人上医学院名额很少,他被“调剂”到生物医学系。读了4年本科毕业后,杨永康本可以参加工作了,但是成为医生的愿望依旧那么强烈。他想通过留学继续学医,却又纠结不知去哪儿。当医生的舅公刚好从天津参加完学术研讨会回来。舅公建议:“中国医学发展很快,去那儿学医大有前途。”于是,2001年,杨永康报考了天津医科大学,开始攻读第二个本科。

在天津读书期间,杨永康经常去献血,作为一个预备的医生,他知道血液对于救助病人的重要性。在一次献血时,医务人员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登记录入中华骨髓库。杨永康欣然答应,他正打算在表格上签字,工作人员发现他不是中国籍公民,很抱歉地跟他说,不能当场为他办理这个手续,因为还没有遇到过外籍人士录入中华骨髓库的,只能麻烦他去天津红十字会咨询办理相关手续。

如若是旁人,这事恐怕也就算了。本就是做好事,还得自己特地跑一趟,有多少人会愿意呢?杨永康愿意。第二天,根本不知道天津红十字会在哪里的他,难得奢侈一回,叫了辆出租车。司机问他去红十字会做什么?他如实相告。司机向他竖起了大拇指:“你是難得的好心人呢,路都不认识,还特地去登记捐骨髓,那我也得学你做做好事,今天这单就不收你钱了。”杨永康很意外也很激动,司机的赞许和慷慨,像一股暖流注入他的心里,让他相信这世上多的是善良的人,更让他觉得这一趟没白跑。

杨永康怎么都想不到,自己当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多年之后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甚至影响了他的下半生。

杨永康对待病人总是那么耐心

2006年,杨永康拿到了国家级的奖学金,被保送至同济大学医学院读研。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中文不是母语的外籍人士来说是多么不易。杨永康用了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终于走到离医生这份职业越来越近的位置了。从读研第二年开始,他到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实习。他在上海没有家,只能租房。为了方便去医院,他把房租在了离开医院步行10分钟距离的地方。为了节约开支,他只能选择与人合租。在他眼里,合租房只是休息睡觉的地方,医院才是他的家。

也是从实习开始,杨永康知道临床很缺成分血,有的病人要做手术提前一周都约不到。杨永康将自己常年坚持的献全血改为捐献成分血。成份献血是借助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某一血液成份(如血小板),同时将其他血液成份回输给捐献者体内的过程。为了维持成分血质量,杨永康在每次成分献血前期,都会少吃或吃清淡的食物。健康人捐献成分血的最短周期是4周,杨永康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每月捐献一次,每次捐献两个单位。

2009年5月,杨永康硕士毕业,正赶上上海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计划启动。面试时,院长、书记、副院长、所有科室大主任坐了几排!虽已在外科实习两年,但这样的阵式他还是第一次见。经过面试,院长决定让杨永康留院了,但当时有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没有解决之法。

杨永康是外国人,根据当时的行业政策,他即使通过了行医资格考试,也不能办理医师执业资格注册。也就是说,医院即使录取了他,他也无法获取执业资格。但是经验丰富的院长明白:古今中外,不论收入地位、政策制度、医疗技术如何变化,一个真正的好医生骨子里必须具有同情心,愿意不计代价、尽力助人。像杨永康这样的好苗子,一定得留着。

杨永康终于穿上了白大褂留在了外科,可是他的身份只能是实习医生,没有处方权,更不能单独出门诊或是主刀,就连养老金、公积金等基本的保障都没有,晋升职称更是无门。

峰回路转,好人终有好报

成为医生这条路,对杨永康来说走得太过艰难。每当有人替他抱不平时,杨永康却总是乐呵呵地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很开心。”

然而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是残酷的。当时,杨永康每月的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房租就花去了一大半收入。很多人问他图什么?腼腆的他笑而不语。内心里,他不是没有过挣扎和犹豫。为了他的学医梦,父母供他读了那么多年的书,而他至今没有能力回报他们分毫。他想过放弃一切回马来西亚,可他又不甘心。看到一个接一个的病人,看着身边一台又一台的手术,他清楚他的梦想在这里。

有时,杨永康会安慰自己,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有一个好师傅。师傅不但医术高超,而且愿意耐心教导他,给他机会实践。这样的好机会对于求知若渴的杨永康而言,是千金难买、千载难逢。为了学到师傅的真本事,他决定留下。

另一个让杨永康留下的原因,是这里有一个让他心动的姑娘。比他小9岁的张银艳是东方医院的护士,比他还早一年进医院工作。其实,早在杨永康读研的时候,两人就相识了。只是那时的杨永康忙着读书、实习,跟张银艳的接触并不多,只觉得她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上海姑娘。

毕业留院后,一次杨永康和医院里几个年轻的医生、护士相约去南京玩两天。那次出行,第一次让两人有了好好聊天的机会。平日里有些腼腆内向的杨永康在张银艳的带动下,渐渐打开了话匣子。张银艳听杨永康讲了他的求学经历,不由地对他心生佩服。

出游归来,两人仿佛一下子成了相熟的老友。有时下班晚了,杨永康就主动陪着张银艳乘公交车送她回家。张银艳有辆自备车,但她不常开,自从杨永康送她回家,她那辆车开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那段时间,同杨永康合租房子的马来西亚同学毕业回国了,他一个人负担不起那么高的租金。张银艳建议他搬去相对偏远点的地方,虽然上班不如过去方便了,但房租可以节约很多。遇到两人一起休息的日子,张银艳就陪着杨永康去看房子,看的区域就在张银艳家附近。两人心照不宣,协力找房,很快租到了一间一室户的房子,每月租金1000多元。从此后,杨永康就跟张银艳乘同一辆公交车上下班了,两人的距离只有两站路。那辆85路公交车,见证了他们从朋友到恋人。一天晚上,杨永康照例把张银艳送到终点站,酝酿了一路的话终于说出了口:“你看我这人怎么样?能不能做你的男朋友?”杨永康的心里就跟面试时一样紧张。张银艳笑着说:“你很好,非常好。”

恋爱之后,他们并没有多少时间谈情说爱。虽然杨永康成为正式医生遥遥无期,但他当医生的热情丝毫不减。下班时,他总是“赖”着不走,没到上班时间,他就已经在病房里忙碌。多做就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杨永康从来不觉得这是吃亏。经常全天候地蹲守在医院,让杨永康多了个别号叫“总住院”。不管是急诊、门诊、病房、手术室,只要上级医生叫他,他没二话,半夜三更照样“乐得”往医院跑。

“总住院”谈恋爱只能用些碎片时间。南京西路上的献血站是除了医院和85路公交车,他们约会最多的地点。杨永康过去每个月独自去献血,恋爱后,“待遇”提高了,不用坐地铁,每次都是张银艳开车送他去血站。捐献成分血会导致体能和抵抗力在48小时内短暂下降,杨永康常常是从血站出来就回医院值班、手术。有朋友好心劝他,捐献成分血可能会损害身体健康,且分离回输的器械万一消毒不合格,也会感染病毒。杨永康笑着反驳仪器是绝对干净的,还跟人家算账:“每个月献这么点血,关键时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很赚啊。”好在,张银艳很理解很支持他。

2012年初,杨永康突然接到了一位朋友的电话:“天津红十字会的人在找你,你快跟他们联系一下吧。”原来,红十字会接到了中华骨髓库的通知,一名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男孩在配型初筛中“选中”了杨永康。

听到这个差点错过的消息,杨永康用“惊喜”形容自己的心情。到上海时,他就换掉了在天津用的手机号码。幸好当初加入骨髓库时,他填了一位朋友的联络方式作为备用。谁都想不到,多年前的一个善举,如今可以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甚至改变杨永康的命运。

成为首个持有中国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外国人

在接受进一步的高配检查后,杨永康的造血干细胞被确认与患病男孩完全匹配。作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杨永康没有丝毫犹豫,但是按照捐献流程,他还必须得到亲属的同意。他打电话回马来西亚,父亲问他,这对他的身体有没有伤害。杨永康说,就和平时献血一样,不用担心。

未来的丈母娘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但杨永康的回答一开始并没有打消她的顾虑。“只要通过静脉抽取外周血,再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造血干细胞就行。”同在东方医院工作、同为骨髓库志愿者的张银艳赶紧给妈妈普及医学知识:“一两周内,各种血细胞就会恢复到原来水平,不会影响健康。”

“那会不会伤元气啊,将来会不会影响生育?”杨永康回答不了中国丈母娘的本土化问题,只能说:“如果我不捐,那个孩子可能就活不下去了,他才7岁啊。”就是这句话,打动了老人。

张银艳特地请假陪着杨永康飞到了天津。正式捐献造血干细胞前,捐献者需要先注射动员剂,从而加速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并释放到外周血中。连续打了5天的动员剂,让杨永康浑身没力气,就像得了重感冒,到后面两天坐也不是,躺也不是,难受得跪在床上,腰椎隐隐作痛。医生建议他可以吃点止疼片,但他担心会影响造血干细胞的质量,宁愿忍着。张银艳只能陪着他聊天,分散他的注意力。

正式捐献的前一天,工作人员给杨永康带来了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那是一封来自患儿父亲的亲笔信,信里还夹着一张孩子的照片,背面写着五个字:“谢谢杨叔叔!”这一天,杨永康人很难受,但他仍拉着张银艳去商场,给孩子买了只书包。

正式捐献那天,血液從杨永康左手肘缓缓地流出,经过机器的分离提取出造血干细胞,又从右手臂输回自己的身体。杨永康不断安慰身边的张银艳:“和平时献血差不多,别担心。”

两天后,杨永康踏上了回上海的动车。为什么不坐飞机?因为到了天津之后,他才知道他的路费是由患儿父母负担的,他想为他们节约些钱。

休息一周以后,杨永康就回医院工作了。没多久,他接到了红十字会打来的电话:“手术很成功,孩子已经在康复中。”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根据规定,造血干细胞的供者与受者双方的隐私和权益必须得到保护,一年内不能见面。但杨永康作为中国第一个捐赠造血干细胞的外籍人士,中央电视台都进行了报道,所以孩子父亲找到他并不难。孩子的父亲带着全家去医院专程致谢。看到孩子的气色非常好,重新回到学校上学了,杨永康特别开心。

2012年10月,杨永康捐献骨髓干细胞刚满半年,按规定又可以常规捐献成分血了。他跑到献血站检查:轻度脂肪肝,被拒。原来,自打从天津回来,丈母娘一天一锅肉汤、鸡汤,把这个未来女婿补过了!

杨永康又恢复到了往日的工作生活中。他虽然不是正式医生,但用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东方医院普通外科“第一助”——所有主任医师争抢拉他“站台”。 外科医生靠手术吃饭,手术是团队性工作,康复患者总是对主刀医生感恩戴德,但行内人都知道:有没有好“一助”跟自己搭手,这刀开得可不一样。普外科收治的不少病人,因胃漏、肠漏散发出的粪便恶臭连家属也不愿近前,杨永康就趴在术后病人刀口上亲手换药,一换就是一个多小时。术前准备是医助常规工作,先插管、后麻醉再配合主刀医生上台,既方便也符合医疗规范。但杨永康每次都等病人麻醉没知觉后再插胃管、导尿管,尽管有难度还麻烦,可病人的痛苦却大大减少了。

杨永康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女友不计较他的收入比自己低,答应跟他结婚。这年底,未来丈母娘家楼下有套房子出售,当时正是房价的低谷,杨永康拿出多年的积蓄,又向家人借了些钱,勉强付了首付款。

2013年初,杨永康和张银艳登记结婚了。他们把婚期定在了当年的10月5日。结婚前,杨永康忙着婚礼的事,没关注过新闻。直到结婚当天晚上,他才知道自己出名了。

好人终有好报。此时,很多人才知道杨永康至今还无法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他的执业资质问题如何解决?上海市各级领导将杨永康的事迹及遇到的瓶颈上报国家卫计委……

杨永康在上海圆了梦,也组建了幸福的家庭

2014年3月1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同意获得我国医师资格的境外人员在我国境内进行医师执业注册的批复》,明确规定:“对于依法获得我国执业医师资格的境外人员申请医师执业注册的,可同其本人按照规定办理注册手续,也可同其受聘医疗机构代其办理。”

杨永康在中国的执业资格终得以解决,成为取得中国执业医师资格证的第一位外籍人士。他终于可以坐门诊,自己主刀了……已经成为他妻子的张银艳笑说:“这下工资终于比我高了。”这是事实,也是玩笑话,作为妻子的张银艳真心替杨永康开心,从2001年到此刻,整整13年,他終于达成心愿、完成了梦想,而且他不仅仅是为自己完成了梦想。不久后,有位韩国籍的医生特地赶来感谢杨永康,因为有了杨永康,才让更多的外籍医生可以在中国注册成为医生。

这一年,对于杨永康来说是喜事连连。9月5日,女儿出生了。杨永康又多了一个身份,但是在他心里最重要的还是病人。有天晚上,他被叫到开业没两年的东方医院南院做手术,夜里两点多才结束,张银艳一个人开着车去接他,上了高架路又不熟,踩着油门开到浦西才知道找错了地儿,调头又回……杨永康庆幸他有一位支持她的好妻子,一对好丈人、丈母娘,他们为他担起了照顾女儿的重任,让他可以全身心扑在工作上,弥补错失的那些年。

转眼,女儿已经上幼儿园了。老师夸女儿懂事、善良,在幼儿园里帮着喂吃饭慢的小朋友吃饭,哄着爱哭的同学,主动帮大家做事。杨永康说,这是丈人和丈母娘教得好。丈母娘却说,这是他这个爸爸言传身教做得好。一家人和乐融融。

时间到了2019年,杨永康刚刚有资格参加职称考试,比他同期毕业的同学落后了许多,但他一点都不沮丧。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结果终究是好的。如果不是当年的执着与坚持,他就不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不会遇到这么好的妻子,不会拥有现在的这份平凡的美好。

猜你喜欢

永康干细胞医生
干细胞:“小细胞”造就“大健康”
最美医生
论姚永康瓷塑《世纪娃》的艺脉文心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捐献
永康日報
“店小二”王永康,这个月可真忙!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干细胞产业的春天来了?
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