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则导向下竞技武术套路创编研究

2019-05-20姚敏牛静向钗榕

武术研究 2019年3期

姚敏 牛静 向钗榕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规则导向下竞技武术套路创编进行研究,分析2018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南拳、长拳、太极拳等三项目男子前6名竞赛套路编排,发现在规则导向下2018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各项目前6名男子运动员难度竞赛水平提高,但多数分布在套路前两段,演练技巧视觉效果提升,砸拳、拍地等基本动作过多,缺乏创新素材内容,起势与收势动作与音乐的完美配合,整套特色动作的结合点过少。建议从竞赛规则创编原则入手,运用行进动作、相关地域拳种挖掘、武术本质、美学视角等方面进行竞技武术套路的创编。

关键词:规则导向 竞技武术 套路创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9)3—0046—04

1前言

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从1958年到2018年期间,先后进行了多次修改,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套路竞赛规则的导向作用下,成为我国武术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每次修改都对竞技武术套路动作的编排走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3年作为规则修改的重要转折点出现,它加强了武术竞赛评分体系的可行性、可操作性,也间接性的改变了竞赛项目已有的训练内容和手段。为了适应竞赛规则,更多教练员与运动员将训练重点部分从动作的规格、质量转向高难度跳跃中,竞技武术通过十几年的大力发展,运动员的难度动作掌握正逐年提高,从多动作转向少动作方向编排,致使大部分武术运动员竞赛套路編排内容素材趋同,武术的观赏价值下降,众多武术学者对竞技武术发展的前景感到担忧和困惑。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根据武术自身的属性与发展规律,结合规则导向,依据自己的多年实践经验及观看比赛录像对其套路编排,分析当下竞技武术套路编排现状,试图找出竞技武术套路创编的新思路,为运动员套路创编提供现实参考。

2规则导向与竞技武术套路的关联

2.1竞赛规则的导向作用

竞赛规则是运动员完成竞赛活动的规定准则,在竞技体育比赛中,竞赛规则起到了核心作用。它是高水平运动员相互竞争与较量而衡量的标准,是规范参赛运动员竞赛行为,顺利开展赛事的指南。竞赛规则对竞技体育有着直接导向性发展作用,规则的演变直接反映了该项目的发展,并对竞技体育项目指出了明确的发展方向,直接指导着教练员们的训练规划,竞技体育迅速发展的时代,竞赛规则是赛事发展的必然结果,反过来,赛事的发展推进着竞赛规则的不断革新,两者相辅相成。随着娱乐消费需求的提升,观众对赛事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竞赛规则也在不断完善自身来实现其价值。

2.2武术竞赛规则的产生与多样化发展

1959年,第一部《武术规则》正式颁布,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科学的武术竞赛规则,是武术走向竞技体育项目的重要标志。在1959年至1972年期间,武术竞赛规则版本经历了3次修改发行,武术竞赛开始注重其“难度大,质量高,形象美”的发展方向,增加了跳跃难度分值,使得更多的训练队改变训练重心,将核心放入跳跃难度以及独创动作中,裁判的评分中,也开始对其进行了倾斜式的给分。1973年至1995年中,针对竞技武术套路跳跃难度数量给予限制,对竞赛器械规格、重量以及竞赛中泛滥的发声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与要求,限定了跳跃助跑步数以及技巧动作。从1996年至今,武术竞赛规则又走过了多年的历程,包括1996年版、2002年(试行)规则、2003年版之后的2012年完善正式版本。1996年和2003年规则是武术套路竞赛走向量化评分的两个版本。而2003版本的规则较1996版本在量化评分上变革最为明显,尽最大可能的实现了武术套路评判的客观化。2012新版本规则则是对2003版本的补充和完善,是2002版本的升级版。新规则提出的切块打分使裁判员分工明确,提高了裁判员的公平性,有利于后备人才的培养。

2.3武术竞赛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编排发展导向

(1)艺术性发展导向。竞赛规则从最初的强调动作规格以及突出动作攻防技击,到现今突出竞技武术“高、难、美、新”,提高编排的艺术化,激励创新,对演练水平分值更为详细的划分,分成了3档9个分数段,对音乐与项目协调配合、器械规格的严格要求、场地路线的合理运用的提出,反应了规则对竞技武术套路编排的艺术性要求,这种重艺术发展的表演模式促进了武术艺术化快速发展。(2)竞技性发展导向。从1996年至2003年竞赛规则的重大改变,对竞赛难度创新的加分,由最初的低等级多数量难度编排逐渐转向高等级少数量的难度编排,由最初的跳跃难度决定运动成绩到现在演练水平占据评分的重要部分,在运动员们竞技能力快速趋同的当下,其竞技价值越来越凸显。(3)技术性发展导向。规则是引导技术体系发展的重要依据,规则初期,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动作规格工整,攻防技击特点突出,风格不明确,跳跃难度较小,1973年至1995年期间,比上一时期的武术技术动作规格提升了一大截,但技术创新不足,从技术动作数量多难度少逐渐转向动作数量少难度多的套路编排现象。2002年至今,规则稳步发展期间,运动员技术风格越来越突出,攻防技击性弱化,分值中将指定难度动作向开放性难度动作转变,注重动作的创新性,加大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明确了“高、难、美、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在教练员、运动员过分重视难度动作轻视动作规格这一普遍趋势下,动作质量和演练水平在未来武术套路中逐渐占据重要位置。

3新规则导向下武术套路创编发展现状

3.1技术难度动作的创编分析

近几年,我国竞技武术套路前六名运动员难度均在2分难度分值左右,跳跃难度等级运用越来越高,如图一,2018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各项目运动员在难度编排中较多采用B、C级难度动作,A级难度很少出现在观众视野,反映了竞赛规则的直接导向使运动员难度水平不断迅速提高与难度动作的竞技价值突显,部分运动员跳跃难度进行了多段编排,说明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技术能力正逐渐上升。

但有一些运动员为了使自身处于一个稳定的体能状态,在进行套路编排时将难度动作仍多放置在套路的前半套,以及部分运动员在进行难度前的停顿动作时间过长使编排效果下降,导致运动竞赛成绩落后,可以看出南拳前两段难度堆积编排已达到100%,出现难度动作顺序与路线趋同,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裁判员与观众的审美价值。

3.2演练技巧的创编分析

随着高水平运动员难度分值完成率越来越高,运动员通过高质量的动作规格和演练水平,呈现出武术的内外兼修之美。每一个完整武术动作,都是由身形与技法所构成。套路演练中,定势动作主要看其身形是否正确,运动员合理的动作路线、准确的力点是对动作技法的评判,均在规则中都分别有相应的法与技的规格表述。在2018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中,各项目前六名运动员动作质量均为满分5分,说明了当下运动员对动作规格内容的标准已经熟记和灵活运用。

在2017年全国武术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深入挖掘武术的传统训练方法,规范基本动作,提高基本技术,突出项目特点,强化武术意识,提升比赛能力,促进竞技武术水平快速提高,提高武术的综合实力。在此次项目演练评分中,长拳冠军运动员吴照华竞赛演练达到2.71的高分。对整套结构的布局、演练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但在2018年全国竞技武术赛事中,笔者粗略统计发现,部分长拳运动员使用单拍脚、砸拳、拍地等动作超过了十五次左右,完成高飘美的空中翻转动作,在竞赛中虽提高了气氛,使得当下武术套路编排出现了动作雷同,技击价值体现不高,表现出套路动作素材稀少的现象。笔者认为这与规则导向偏差有着直接的关系。温力在《中国武术概论》中提出,通过形式逻辑学将武术的外延从运动形式上进行划分为武术套路练习与对抗性练习,其两者的本质属性是一致的,都是以攻防技击为特点,也是区别于其他国家体育项目的我国传统体育项目。而武术与其他难美性项群体育项目进行规则比较时,这一项目特色却毫无突显。

3.3音乐与场地路线运用分析

武术竞赛音乐点燃了运动员与裁判员的情绪,从听觉中为整套动作的演练增加了视觉气氛。在配乐项目中,相比较长拳项目,太极拳运动员与音乐配合较好于长拳运动员,长拳项目6名运动员中,有2名运动员在候场准备进行比赛时音乐开始响起,使运动员提前进入一个备战状态,音乐与动作的配合方面,大多数套路中的配乐吻合着运动员的演练动作,呈现出连贯和流畅的特点。尤其是起势动作和收势动作与音乐的配合点尤为默契,而在整套编排中一些具有特点的动作上与音乐的结合点甚少,没有突显出动作与音乐协调统一的视觉与听觉效果。在场地路线运用上,长拳类运动员充分的利用了全场四角进行了动作路线的创编,部分运动员路线编排趋同,基本都在中场收势,多数南拳、太极拳运动员对场地路线的运用欠佳,通常只进行场地的三角路线,没有完全利用场地的空间进行编排。

4规则导向下竞技武术套路的创编

4.1竞技武术套路创编的基本原则

(1)动作具有技击性。技武术套路与其他难美性项目最大的区别则是它的技击价值,运动员在进行套路动作或借鉴其他难美性项目动作素材进行创编时,须使动作具有“技击”含义,从而不偏离武术的本质需求。(2)风格具有拳种性。武术竞赛规则中,竞技武术主要有长拳类、南拳类、太极拳类等竞赛套路项目,长拳类套路动作姿势舒展大方、多跳跃,南拳类动作短小紧凑刚劲有力、手法多变,太极拳类动作姿势柔和缓慢、刚柔并济,其技法风格特点各不相同,为了能够区分所演练拳种性的差异,运动员进行项目创编必须根据各项目的动作特点和风格进行套路编排。(3)套路具有完整性。一套完整的套路演练是进行竞赛评分的必要前提,运动员对整套动作的路线轮廓构思、整套演练时长、套路的演练风格规划,难度安插的位置,直接影响着裁判、观众审美情绪。套路的起势、收势、必选动作、自选动作如何更好的衔接体现套路轮廓的完整性是所有运动员进行创编时所要考虑的。(4)创编符合竞赛性。在竞技武术套路竞赛中,不同的赛事级别对竞赛规则有着不同要求,如在全国大学生武术套锦标赛与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中,大学生锦标赛比赛裁判员是根据国际竞赛套路进行难度动作评分,每一级别难度内容比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竞赛套路难度分值高0.05分,以及赛事不同致使对难度等级内容选取的数量也不同,竞赛规则中所要求的必选动作也有着微弱的差异。因此,运动员在套路编排时必须熟悉赛事竞赛要求,根据当下规定的竞赛规则进行套路创编,从而符合竞赛规则,不被裁判扣罚分值。

4.2竞技武术套路创编的策略

(1)加强连接动作对跳跃难度编排。武术套路运动员在进行套路演练时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进行连续性、变化性的不同动作,产生不同的节奏演练效果。一套高质量编排,避免动作的连接受到阻碍,而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快速的变化来表现动作的流畅和动感。2018年全国武术比赛中多数运动员在进行演练难度前的动作停顿时间过长,使之影響整套的编排流畅效果。而多个各项目前两名运动员的难度前奏动作与难度间的链接较流畅,使之整套演练分较高。要提高整套演练的难度,必须减少过渡动作,把两个跳跃难度通过行进间的动作直接连在一起。只有注意动作的连贯性,才能进一步加强动作的流动性。其次,需针对不同等级、不同内容的跳跃难度进行不同的行进运动,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面、不同的路线运动,才能体现出成套动作的通顺流畅,从而达到行进动作流畅的效果。(2)从相关拳种地域挖掘多元动作素材进行创编。竞技武术套路竞赛拳种均是由众多小拳种汇集而成,地域性的代表派别。如南拳,它以福建、广东为中心,广泛流传于长江以南地区,故称南拳。运动员在进行动作编排,除去规定必选动作,自选动作内容素材的选取应深入了解调查不同地域或所处地域相关拳种,去挖掘相关传统拳种的内容,套路的结构、风格及演练特点,从中收集不同的拳种典型动作或组合,致使在演练中提升相关拳种的攻防技击意识,形成独特的演练风格,为现代竞技武术套路的内容充实素材。(3)从武术本质出发进行动作组合的创编。竞技武术不同于民间武术、大众武术,竞技武术套路呈现出来的竞技性、观赏性、难度性等是顺应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且具有可比性、客观性是竞技武术套路在规则导向下的必然选择,对竞技武术套路与传统武术套路的理解,其最主要的不同是如何理解武术套路的技击性。陈平学者曾指出武术套路动作是具有可解读的“技击含义”,它表现为不同的演练方式,也体现为劲力表达方式,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员才有据可依。离开实际技击的武术动作“技击含义”有许多的变数,具有不确定性,它的不同解读决定着不同练习的方法。在遵循规则下的竞技武术套路技术动作创新应按照可解读的“技击含义”进行演练创编。当下的竞技武术套路中难度动作,是当下时代的创新。例如前扫腿360度,再到720度,它都是在具有扫腿技击含义上增加了动作的难度,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创新应在不违背武术本质的前提下进行可解读“技击含义”的动作创新。(4)从美学视角下进行整套内容创编。全面理解所练项目的技法知识,将必选动作与自选动作完好链接,保持武术特有的内容特征,以及运动员运动的姿态美、柔和的蓄力、准确的发力点、高潮起伏的节奏结合手眼身法步来创编出自身套路的意蕴,来创编出一套具有独特性、美感性、观赏价值高的个体竞赛套路。

在整个套路演练中,运动员在进行必选动作以及自选动作演练时,可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个性化组合节奏设计,如在长拳中演练侧踹腿,踹腿是“技击性”含义,运动员在确保侧踹技击性的同时可根据踹腿组合进行快速踹腿节奏演练,也可在踹出一瞬间进行张力停顿节奏演练,使运动员出现个性化的视觉动作节奏创新。以及在美术、音乐对审美方面,通常采用“黄金分割律”进行分析。在音乐创作中,黄金分割点通常是在旋律发展的最高音或最低音上,以形成鲜明的对比,达到最佳的张力效果。通过音乐对黄金分割律的运用,借鉴人武术套路创编中,将整套分为若干段落,将段落里的高潮难度部分创编在黄金分割点上,来促进裁判观众的情绪变化,展现整套节奏的最佳张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