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9-05-20淼,崔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伪影敏感性

王 淼,崔 巍

(北京市和平里医院 北京 100013)

冠状动脉疾病属于临床多发性心血管疾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为常见,冠状动脉造影为冠心病检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但是冠状动脉造影容易引发冠脉离断、心律不齐以及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放射CT血管造影具有分辨率高以及扫描速度快等特点,在临床上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此次研究旨在探讨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患者应用放射CT血管造影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疾病诊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7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35~89周岁,平均(64.5±3.9)岁,病程2个月至7年,平均为(2.4±0.6)年,排除呼吸衰竭患者、肝肾功能异常患者、严重心力衰竭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碘剂过敏患者。

1.2 方法

应用64排螺旋CT为患者进行检查,调节电压为120kV、电流为450~500mAs,螺距为0.5mm,检查前指导患者进行屏气练习,待患者屏气后进行扫描,自患者气管隆突水平扫描至心脏膈下部位,扫描过程中对患者心电信号进行记录。在130Hu区域值范围时由相邻像素CT值检测出的钙化灶,各层均保存于图像软件中,区域值不低于130Hu时钙化斑块变为粉色,若检测过程中可见伪影,应该准确区分伪影及钙化斑块,同时还需要对窗位以及窗宽进行适当调整以使误差得到减少,也可通过局部放大的形式与原始图像进行对比,所有患者检测数据均分别采用1mm重建以及3mm重建,1mm重建层厚为1mm、层隔为1mm,3mm重建层厚为3mm、层隔为3mm[2]。

1.3 观察项目

比较两种重建方式钙化斑块检出情况及敏感性。

1.4 统计学应用

所用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19.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χ2、t检验进行比较,(±s)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经放射CT检查后,1mm重建检出41个钙化斑块,24个小钙化斑块,3mm重建检出32个钙化斑块,14个小钙化斑块,将1mm钙化斑块以及小钙化斑块检出数作为参考标准,两种重建方式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以及小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种重建方式钙化斑块检出情况及敏感性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初期病情隐匿,因而会加大早期诊断难度,容易造成患者错过最佳诊疗时间,进而导致病情迁延并加大治疗难度。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诊断费用高等特点,因而患者接受度较低[3]。CT血管造影具有扫描范围大、速度快以及应用方便、诊断准确率高等特点,能够避免出现运动伪影,有助于临床医生有效把握患者是否出现粥样硬化,同时还能够观察其冠状动脉血管情况以及钙化斑块数量,而且该诊断方式还具有安全、高效的优势[4]。

此次研究中,两种重建方式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以及小钙化斑块检出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重建层厚并提升纵向分辨率,减轻溶剂效应,可使较小斑块检出率得到明显提高[5]。综上所述,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应用放射CT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准确检出小钙化斑块,同时还能够对钙化斑块数量进行确定,可为临床医务人员提高科学有效的信息。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伪影敏感性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消化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断和随访中的作用
中国医保支付改革的探索与反思:以按疾病诊断组(DRGs)支付为案例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钇对Mg-Zn-Y-Zr合金热裂敏感性影响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CD10表达在滋养叶细胞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