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内肿瘤诊断中核磁共振波谱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5-20麦麦提吐尔洪艾尼瓦尔买买提明马合木提王建新潘家洁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波谱研究组肿瘤

麦麦提吐尔洪·艾尼瓦尔,买买提明·马合木提,王建新,潘家洁

(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新疆 喀什 844000)

脑内肿瘤是临床肿瘤科常见疾病,又称为脑肿瘤或颅内肿瘤[1]。临床常见脑内肿瘤包括神经上皮肿瘤、外周神经肿瘤、脑膜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等,由于脑内神经及组织极其精细,一旦受到损伤便会可能导致患者失去生命[2]。因此,临床针对疑似脑内肿瘤患者应及时采取有效诊断,尽早诊断治疗以确保其健康。本院围绕脑内肿瘤患者诊断开展研究,就55例脑内肿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10例脑内肿瘤患者。纳入标准[3]:(1)经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等多方诊断确诊为脑内肿瘤;(2)患者均存在颅内压升高、头痛、癫痫等症状;(3)自愿配合诊断工作开展;(4)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2)合并严重肢体缺损;(3)抗拒或抵触诊断工作;(4)参与其他研究者。采用均衡分组法分为参与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5例。研究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34~71岁,平均(52.4±1.6)岁;参与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35~72岁,平均(52.6±1.4)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对比结果显示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与组采用PET诊断,具体操作如下:医师取患者代谢物质,诸如葡萄糖、蛋白质、核酸、脂肪酸等进行标记,后将短寿命的放射性核素制成显象剂注入人体,注入工作完成后开展扫描成像;研究组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具体操作如下:使用飞利浦3.0T TX多源发射磁共振仪及16通道线圈扫描,设定参数:层厚6mm、层间距0.6mm、矩阵256×256,经静脉注入钆喷酸葡胺注射液,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生产企业: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1127、规格:15ml:7.04g),后对患者头部进行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扫描,并得出三维图形;由2~3名专科医师对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经讨论后得出最准确诊断结果。

1.3 研究指标

对比诊断结果,后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组间数据。

1.4 数据处理

研究涉及数据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量数据的处理,采取独立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的处理,检验采取卡方χ2;当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诊断确诊率(96.36%),参与组诊断确诊率(80.00%),研究组诊断确诊率高于参与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诊断确诊率对比

3 讨论

脑内肿瘤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患者以颅内压升高、头痛、视觉障碍及呕吐等临床症状为主。据临床资料[4]记载,颅内肿瘤形成初期并无明显特异表现,但肿瘤出现囊性病变及出血后,患者颅内压可在短时间内升高,如未能得到及时控制,则会出现脑疝、休克及深度昏迷,严重者可出现死亡。对于脑内肿瘤患者而言,早期诊断极其重要,通过及时诊断了解患者脑内肿瘤情况及发展情况,以及时实施治疗来改善其病情,提高生存质量。以往临床多采用CT及PET诊断,但诊断效率较差、检出率较低,无法满足临床对诊断效果的需求。核磁共振波谱是临床一种新型诊断措施,较之于其他影像学具有分析结构解析能力强及无创等特点,能够通过对离体的组织器官、细胞样品实施核磁共振波谱的测定,从而准确反应出患者脑内肿瘤病变情况,从分子水平进一步了解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分子变化,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数据。本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组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准确率为(96.36%),明显高于参与组的(80.0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诊断之后,临床获取诊断治疗丰富,可协助医师准确了解患者病灶情况,及时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从而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在脑内肿瘤诊断中采用核磁共振波谱诊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准确满足临床对诊断效果的需求,诊断确诊率处于较高水平,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波谱研究组肿瘤
盐酸四环素中可交换氢和氢键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琥珀酸美托洛尔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ceRNA与肿瘤
波谱法在覆铜板及印制电路板研究中的应用
检疫性杂草假高粱与近缘植物种子的波谱鉴别方法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