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2019-05-2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0期
关键词:范畴病理学结肠癌

王 滨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中医医院放射科 广西 北海 536100)

加强结肠癌的临床诊断,以实现“早诊断、早治疗”[1]。为了进一步分析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价值,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2例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52例患者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为35~61岁,平均年龄为(48.0±13.0)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结肠癌,并对整个研究知情,自愿参与到本次研究中。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诊断:

1.2.1 CT扫描

(1)准备工作:清洁结肠。在接受诊断的前天晚上,服用250ml的甘露醇,第二天上午保持空腹的状态,接受CT检查。在CT检查之前10~15min,皮下注射20mg的654-2;(2)检查的时候,患者呈侧卧,从患者左侧位,通过肛门注入1500ml~200ml空气,并对患者进行CT定位扫描。在扫描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结肠充气未达到标准,则必须要继续注入适量的空气,直到患者出现十分明显的腹胀感。(3)参数设置:选择日立(HITACHI)Supria32排CT;将CT参数设置为120kV、5mm厚度、自动mA,之后让患者分别呈仰卧位、俯卧位,并利用CT对患者进行扫描。扫描完成之后,将得到的扫描图像发送到工作站,并利用三维成像技术进行扫描图像的三维重建。

1.2.2 三维图像重建

工作站在接收到CT扫描图像之后,可利用透明技术重建技术(Raysum)、多平面重建技术(MPR)、CT仿真内窥镜技术(CTVE)、表面遮盖法(SSD),获得不同的成像资料。在具体进行三维图像重建的过程中,通过Raysum、SSD可准确地显示出患者的结肠病变范畴,以及肠腔的狭窄;MPR则可帮助工作人员获得患者的矢状位、冠状位图像,进而可对患者病灶的形态、密度、肠壁损伤程度、肠外状况等进行精准的显示;通过CTVE技术则可以对患者肠腔内的实际情况、结肠病灶形态进行精准的检查。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以病理学诊断为标准,分析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诊断的准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t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诊断结果分析:

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52例患者中共有56个病灶,且癌性病变范畴为2.2~6.5cm,平均范畴为(4.35±2.15)cm。同时,52例患者中,粘液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25例,中低分化腺癌9例,低划分腺癌8例。

经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诊断,结果显示:55个病灶,且癌性病变范畴为2.1~6.6cm,平均范畴为(4.35±2.25)cm;在对患者分型诊断中,粘液腺癌10例,中分化腺癌25例,中低分化腺癌9例,低划分腺癌8例。

在病灶诊断中,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为98.21%(55/56),在分型诊断中,准确率高达100%。经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经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诊断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基本相同,P>0.05,表示32排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较高。

同时,各种技术在诊断中各具优势,CTVE在病灶形态诊断中占有绝对优势(如下图1所示),MPR在病变位置诊断中占据绝对优势,Raysum则在病变范畴中占据绝对优势(如下图2所示)。

图1 仿真内窥镜示肠腔内肠壁环形肿物,肠腔缩窄

图2 同一患者,透明结肠成像示乙状结肠肠腔局限性狭窄

3 讨论

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诱发结肠癌的因素相对比较多。在众多因素中,饮食习惯是重大诱发因素之一,尤其是高脂肪饮食、低纤维素类饮食均是诱发结肠癌的元凶。临床上,结肠癌患者早期并无任何变化,但是伴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会出现腹胀、消化不良、排便不规律、腹痛、黏液便、黏血便等症状,但此时患者病情已经进入到中晚期,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2]。

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必须要提升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利用CT结肠三维成像技术诊断中,只需要做好相应准备工作,并设置最佳的诊断参数,即可通过三维成像技术,对患者的病灶形态、范畴、位置等进行详细的了解。尤其是该诊断方式属于非侵袭性检查,无需介入患者体内任何器械,患者在诊断的过程中,不会感受到痛苦[3]。

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CT结肠三维成像技术诊断,病灶、病变范畴、分型诊断准确率基本上与病理学诊断一致,表明诊断准确率较高。且在具体诊断中,CTVE、MPR和Raysum三种技术在病变形态该、范畴和位置诊断中各占据绝对的优势。综上所述,通过CT结肠三维成像技术诊断,可对结肠癌患者的病灶形态、位置和范畴等进行准确的判断,提高了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范畴病理学结肠癌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兔膝骨关节炎模型的建立及其在Dickkopf干预下的病理学改变研究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