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结合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例

2019-05-20沈晓溪董庆吉

吉林农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技术型导师课程体系

解 慧 ,张 彪 ,沈晓溪 ,王 怡 ,董庆吉 ,董 瑶

(1.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四平 136000;2.吉林化工学院,吉林吉林 132022)

1 研究方法

以“一专业一行业、一课一技能”为理念,将食品行业发展与人才供给需求作为基础,对课程结构优化升级。

“专业结合行业、实践结合创新、创新结合创业”新理念贯穿于整体课程体系中。以“一体化”教学模式与“双师型”教师团队共同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实施“校企合作”与“导师制”两手抓,提供学生“有专业技能可实践、有创新意识可发挥”的平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与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2 研究思路

3 研究内容

3.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进行“双向选择”建设,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目标应以社会需求,市场发展,就业为导向,以“因需供求”为理念,科学整合学生专业兴趣和社会人才需求,培养理论基础扎实与实践技能娴熟的食品及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吉林省食品及农产品市场需求。

3.2 课程设计

将“一专业一行业、一课一技能”的理念融入到课程教育中去,形成“就业”指导“学业”,以“学业”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采用“3+1”式创新教育模式,对课程设计进行优化升级,即学校3年学习专业知识,校外实习1年完成毕业设计,在保证打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增加实践环节的比例。将课程分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创业教育四大板块。

3.3 课程实施

依据专业与行业、企业衔接的新理念,对专业课程的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增加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

3.3.1 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理念将“教、学、做”三个环节融合到课程当中,以吉林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为导向,以一体化教室为核心,分别设置粮油深加工实验室,乳制品工程实验室,畜产品工程实验室,酿酒工程实验室与软饮料工程实验室,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为一体,保证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实现。

3.3.2 建立“导师制”制度,建设“双导师型”教师团队“导师制”是根据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针对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双导师型”教师团队,即学生拥有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可与校外导师进行视频沟通,将课内知识学以致用,促进就业。

3.3.3 开展“校企合作、行业协作”等联合培养打造“有专业技能可实践,有创新意识可发挥”的平台,真正达到学生的能力与企业的需要零对接。依据吉林省食品行业发展现状,对酒类、乳品、饮品、畜产品和焙烤等几大类食品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实现就业指导学业,学业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

3.4 课程评价

采用“三明治”评价体系,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综合评价。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是社会背景下的知识内容,评价知识的标准,不能仅依据学科、教师评价,而要结合社会评价,社会的需要才是决定课程的真正标准。由此,课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从理论基础、专业技能、实践实习、创新意识等方面综合进行课程评价。

4 结语

通过对“专业结合行业、实践结合创新、创新结合创业”的课程体系教学活动的开展,普遍反映学生对专业的学习、食品和农产品行业的趋势和就业的形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因此,专业结合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符合民办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转型的发展需求,适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理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吉林省食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技术型导师课程体系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
爱情导师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