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段童书阅读交流的策略

2019-05-18姚婷莲

考试周刊 2019年43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课外阅读

摘 要: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对“读整本的书”,作了专门论述,明确提出“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的主张。今《语文课程标准》中描述道:“閱读的能力,即学会运用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如何有效地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如何高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现如今阅读教学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儿童文学;整本书阅读;课外阅读;交流策略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多读整本书。叶圣陶老先生也认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同时叶老先生也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可见,阅读整本书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现今语文教师在课外阅读教学中也明确了指导方向。

课内导读,由“猜”激趣

在让学生阅读整本书之前,教师应提前梳理阅读书目,以“甄选好书,适切得当”为目标,让学生读到自己喜欢阅读并对其生命成长有意义的书籍。从整本书的架构出发,设计出可以表达文章主旨,又可以通篇贯穿文章内容,从属文章脉络的问题来激发学生阅读书目的兴趣。对问题的设计,因每个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受自身知识储存与认知结构的影响,所以对文本的理解肯定也各不相同,故而教师应激励学生各抒己见,积极地肯定学生独特新颖的见解。在倡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也要主张民主讨论,让学生跳出条条框框,做一个不一样的“哈姆雷特”。《新课程语文标准》中也明确表示:要促进学生学习的多样性,要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培养他们勤于思考,敏于发现,勇于发言,敢于表达的习惯。

以《我想养一只鸭子》一书为例,处在小学低段二年级的孩子们特别喜欢生动有趣的童话,陈诗哥的新作《我想养一只鸭子》,鸭子像造物主一样创造了这个世界,更是将童话是一种想把大海装进杯子里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我想养一只鸭子》的课内导读中,本人就抓住几个问题,带着学生进行了书本内容猜测,开启了“悦”读之旅,大胆的书本内容猜测激发了学生阅读此书的浓郁兴趣:书本还未见“真面目”,但书上有着奇妙的故事,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猜猜吧?主人公是谁呢?这只鸭子有什么奇特地方?最后又有什么结果呢?抛出个大的问题,直接让学生根据封面,封底,书目前的导语等进行阐述,得到的答案不计其数:有学生说,这关于作者养一群鸭子的故事;也有学生说,这是个有点像“丑小鸭”的故事;还有学生说,这是鸭子长大过程中遇到麻烦的故事等。在学生唇枪舌剑地谈论中,对书内容有了大致猜测,学生表达出自己不同的阅读感受与体验。一系列的猜测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一睹该书的究竟,读了一章后,发现与自己的猜测是大相径庭,又一次激发学生想深入阅读的动力。让学生带着猜测去阅读书目,并在阅读过程适时点拨,一堂课内导读课就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以方法,授生以“渔”

在后期低段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一直起着相当重要的引领作用。古人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确如此,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多应是方法的教授,也是叶圣陶老先生一直想追求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一) 知识积累,“花脸”来秀

在大量的阅读教学中,阅读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低段课外阅读中,本人倡导以“大花脸”方式去读,更好地记录孩子的阅读过程。所谓的“大花脸”阅读,就是学生在阅读书目过程中,觉得好的字词句,或是表示动作、表情、关联词等,都可以用不同颜色、不同形式的彩笔做圈画批注,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如在阅读《木偶奇遇记之诞生记》这一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给杰佩托制作木偶时的动作画个大花脸,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留心杰佩托的动作,积累内容也会作用于自身习作的表达,一举多得。在阅读《樱桃师傅》这一文章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给樱桃师傅的表情神态画个大花脸,还可让学生照着“大花脸”去演演樱桃师傅遇到会说话的木头时的慌张样,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刻,对人物的理解更落到实处。“大花脸”阅读能够促使学生在阅读时不停留于浅表思考,拓展内在的思维想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强而有效的阅读力。

(二) 阅读想象,“模仿”入手

指导学生阅读有多种读书策略:理解记忆得新知,细品遣词与文美,把握情节知梗概,感知人物育价值……如在读《我想养一只鸭子之鸭心》时,文中讲到——鸭子梦见了:譬如,一个像一把伞的东西……一个像一只馒头的东西……一个像一条长带子的东西……一个像一个攥紧的拳头的东西……一个蹦蹦跳的东西……一个跑得飞快的东西……本人就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让学生大胆地进行想象绘画与模仿练笔,学生们有了自己精彩的笔墨:一个像一把伞的东西:学生们说那是蘑菇、果树、冰激凌、拼音f、面包、房子、尾巴……一个像一个攥紧的拳头的东西:学生们说那是大红薯、蜗牛壳、拳击手套、花苞、饭团、鸡蛋……学生们有了各种幻想,学生们回到了最纯真的模样,一个个让大家猜着这是什么,那是什么:鸭子梦见了像“1”的东西,是支铅笔;鸭子梦见了一个能开合的东西,那又是什么呢?是本书;鸭子梦见了一个像扇子的东西,是片树叶;鸭子梦见了一个五颜六色的东西,是道彩虹……想着,画着,笑着,猜着,一颗颗会想象的开心豆发芽了……

与学生们心灵契合的局部范文结合后,学生将“苦行僧”的活儿,变成了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艺术创编。的确,模仿特别符合低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写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读为主,乐读渗透,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加入主观感受进行再创造,会逐步实现由读到写的成功过渡。

(三) 故事梗概,“路线”指引

《木偶奇遇记》这本书主要是通过匹诺曹等人物的言行和事情的经过来表达如何学会诚实、勇敢、不自私,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孩的故事,文章是通过诸多故事情节得以表达,要让学生理清故事的梗概,明白脉络层次,“阅读线路”就显得相当重要。阅读的路线可按时间先后,按地点的转换,按描述内容的角度,按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进行确立。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以人物的特点或是发生故事的情节变化来确立阅读“路线”较为简单。

在阅读《蟋蟀》这一文章的时候,可以从蟋蟀这一角色入手,让学生通過“蟋蟀都做了哪些事”这一问题,来确立如下阅读的路线:蟋蟀——【劝匹诺曹——听父母话——去上学——学手艺】——(匹诺曹不听)——被打死。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学生很容易就能掌握文章的关键词,不但明确了核心,也充分把住了文章的脉络,在教师提领引导下,对故事的发展进行有效讲述,学生阅读效率会提高不少。又如,在读完整本书后,对匹诺曹进行概述,学生通过前面对每个章节后所确立的阅读线路,一下子就能有效地提取有效信息:《匹诺曹的诞生》等部分是主要描述主人公“匹诺曹”,《好心的仙女》等则是讲的别的重要角色的章节,抓住“路线”中的相关故事情节内容,学生很容易捕捉到匹诺曹的性格特点,如在《蟋蟀》这一章,看到了懒惰、不爱学习的匹诺曹等。

同类书籍,放手“悦”读

语文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教学相当重要,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低段的启蒙就更是重中之重。它重在一个“读”字,精细地去读文,默默地读好故事情节,品赏人物情怀的读,读完文本后之悟。以读走进文本,在文本里兜兜转转,反复品读,接着又以读走出文本,即由读一本书走向读多本同类书。如读完《冰激凌与月亮猫》这本国际大作家的书,我们老师可以继续鼓励孩子去读一读“国际大作家系列丛书”,像《与众不同的男老师》等等;又如读完《老师真够辣》这本书,我们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孩子去读一读林哲璋作家的其他书籍。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同时更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更可以创造出深刻的育人价值。教师应创造机会引领学生品读各种各样的文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找到探究文本秘妙的抓手。

最好的课外阅读应是尊重学生积极自主阅读、激发想象与创新思维的阅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阅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民主阅读。课外阅读时,我们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教学生以方法,让学生灵活运用阅读方法,积极主动思考探究,那么,我们一定会看到学生“悦”读的精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3]韦志成.现代阅读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姚婷莲,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龙城小学。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从《蝉》到《昆虫记》,由自读延伸至课外阅读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点燃课外阅读的火焰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儿童文学 榆树懂得低调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