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学习方式分析

2019-05-17赵晓红

基础教育参考 2019年5期
关键词:环境探究信息技术

赵晓红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习方式的变革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相融合,会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带来改变。

一、 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的教学活动中。随着新课改的到来,教师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随着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与普及,信息技术手段也逐渐介入学生的数学学习。

二、国内信息技术环境下

初中数学学习方式现状的梳理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理论研究

一是改变了教与学的形式,丰富了数学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三是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观察、思考、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品质。四是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帮助学生破解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并形成理性的思维认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五是利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探究各类问题,并进行成果展示,营造出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间、生生间互动交流。

2.信息技术应用在初中数学中的案例研究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模拟、分析,有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和进行数学抽象、数学建模,如在案例教学中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探索等。而用得最多的就是信息技术中的几何画板工具,利用该工具可对图形进行拼接、平移、旋转等。这使学生能够获得最直观的感受,并通过大量的实验归纳出数学的规律性结论,从而发现数学的本质。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学习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探索

一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MM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确定方向—创设情境—自主学习—网上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评—课堂小结。

二是在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中,针对数学中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对学习方式进行研究,具体做法是“利用管理平台发布预习任务—课堂展示内容—课后巩固拓展练习”。在预习中,教师在操作平台上和学生进行一对一沟通和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辅导。这样,教师可利用数字学习平台实现学习资源的管理,实现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记录与分析,并根据学习情况给其推送合适的作业,提供在线辅导。

三是用信息技术支撑初中数学智慧教育。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课前在平台上布置微课学习任务,课中通过“检测任务—同修任务—实践任务—评价任务—小结任务”流程来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信息环境下的课堂学习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将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于数学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习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研究较少。如今,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和课堂上。很多教师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知道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粉笔、课本、作业本上,还知道信息技术对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的促进作用,但是限于种种原因,却止步不前。

二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学习还未常态化。很多教师的研究只针对某一方面、某一节课或某一时间段进行信息技术应用的学习,没有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数学教学中。还有的教师只是为了使用技术而应用技术,没有考虑到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和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使技术与学生的学习脱了节。

三是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方式研究中没有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相结合,以致没有形成课程体系意识。教师在利用技术重组学习资源時,不拘泥于课本和平台上的资源,这使学生参与重构知识的意识不强。因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在于其学习内容及时间的可选性,如果还以课本和教师布置任务为主,则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四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不足。黄建平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方式》中总结了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并对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出了建议:激活学生经验、拓展探索时空、开展动手活动。这些特征里最显著的就是个性化学习;建议中的做法在数学学习中却不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这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五是信息技术环境的构建还不完善。虽然已经进入5G时代,但有些学校的网络仍然不能全覆盖,造成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信心不足。这使学生使用的学习平台比较落后,资源提供和数据分析技术也滞后。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

数学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展望

一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学习方式应该是基于现代基本学习方式的深度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基于项目、问题、探究、合作交流和反思总结的学习方式。随着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的兴起,以上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发展越来越重要。

二是应将信息技术融入数学的教与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应是常态的、自然而然的,不是生硬的、片段的、割裂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需要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技术环境,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学习应是个性化的学习。要打破常规的班级界限和教材界限,对学习资源进行重组。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由选择学习资源,并利用平台和教师、同学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讨论与合作探索,让个性化学习体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四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学习应是由学生主导的学习过程。学生是资源的重组者与构建者,还是学习时间的规划者。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学习者极大的自主性。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环境探究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设问引导探究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环境清洁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漫观环境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