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司马光:书写历史不易,创造历史更难

2019-05-17巫婆的葱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明君后人变法

巫婆的葱

说起司马光,OC仔总是愤愤不平,明明有一部积19年之功而成的《资治通鉴》,足以傲视文坛,令后人敬仰,但大家只记得“司馬光砸缸”,知名度不超过幼儿园大班。最近,OC仔听到一些声音,说正是因为司马光才断送了刚刚复兴的大宋王朝。想到这,OC仔既疑惑又不平,赶紧收拾行李踏上了行程。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OC仔看到司马光,本来打算问问他对后人的差评怎么看,但看着眼前这形容枯槁,面色憔悴,潜心修书的老爷子,一下子又不忍心了。

OC仔:您在编书呀,这书我知道,是一部讲了千年历史的了不得的书,您真是千古大才啊!

司马光:哪来的小孩,张口就是阿谀奉承之词。我哪算得上大才,恰恰相反,我的记性不如别人,只能倍加勤奋,“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看到床上的那根圆木了吗?那是我的“警枕”,夜间睡觉稍一活动,木枕就会滚走,人就从睡梦中惊醒,可以继续读书了。近十来年,我全力读书编书,你看身后这书卷,这都是十几年的心血啊!

OC仔小声嘟囔道:那样太辛苦了啊,这样一辈子图什么啊……

司马光好像没听见OC仔的话,继续说:自太史公司马迁之后,大家看史书只有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串起事件,固然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生平,却不能呈现历史事件的全过程。我要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写历史。方便人们看明白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神宗皇帝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可以引以为戒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写这书,希望后人“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以无情

看着司马光经年劳累,满脸憔悴,OC仔换了个轻松的话题:您通哓古今,文才卓然,却没留下什么诗词?您在《西江月》里写“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可见您也是个多情种子啊。

司马光放下笔,捻须微笑:你哪能理解那种,求不得、留不得、舍不得的别离。动情不难,难的是懂得“发乎情,止于礼”。我与发妻一辈子相守,互相慰藉,这就够了。

大概想起了往事,司马光笑说,我和夫人一辈子没有孩子,夫人很着急,毕竟夫妻没有孩子,而妻子不让丈夫纳妾是会受人指责的。一日,我在书房看书,突然进来一个姑娘,说是夫人的侍女。姑娘走进我的书房,没话找话,拿起一本书问我是何书?既然诚心求教,我严肃地拱手而答,是《尚书》。没想到我认真回答,姑娘反而一脸羞赧。后来才知道这是夫人预备给我找的小妾。我这夫人真是糊涂啊!

OC仔:哈哈,您可真是个直男啊!

司马光:直男?是说我脾气耿直么?有次我让老仆去卖马,我叮嘱他跟买家说明白,这马年龄大了,夏天会闹病。老仆说我不懂变通太耿直。我字君实,老仆一直叫我“君实秀才”,苏东坡听到后跟他说,你家主人都这么大官了,怎么还叫秀才呢,于是老仆回来改口“君实相公”。好好一个仆人,都被带坏了。

所村旧业惟清白,不负明君有扑忠

OC仔:您那么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是为什么呢?

司马光沉思了很久,说:在思想上王安石主张开源,我主张节流。我们政见不同,但我知道他的很多想法是好的,只是操作性差。王安石变法急需人才,提拔的官员都是很“听话”的投机者,为了让变法效果拔群,官员们搞一刀切,弄得民不聊生。比如青苗法:在每年青黄不接时发给农民青苗钱,等秋后粮食下来后偿还本金和二分利息。这是挺好的一招,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百姓固然清贫,但不至于家家需要借钱,此举强制推行,家家必须借款必须还利息,这对一些家庭来说真是“天降灾祸”。青苗钱最后只贷给富家大户,因为他们能还上,地方官逼迫他们借贷,但他们根本不需要,真正需要的农户反而得不到。

OC仔认真想了想,慎重地问:那您上台之后要求五天内废除新法,是为了国家好,还是为了反对而反对7变法改革,废除变法,大宋的朝堂再也没有对错、好坏之分,自此大宋王朝的党派之争拉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序幕,对此您怎么看?您还将众多将士用鲜血换来的西夏土地还回去,这又是为什么?

司马光停了停,缓缓道:所存旧业唯清白,不负明君有朴忠。这一切交给后人评判吧。

猜你喜欢

明君后人变法
诗词创作中的诗意翻变法
Brass tacks on iron: Ferrous metallurgy in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论后人和陶“归去来”辞之缘由
论如何鼓励自己认真学习
霍家的败亡带给后人的警示
商鞅变法的是与非
孟子说仁德
身残创基地 呕心育后人
金晖关爱育后人
侦破小说的末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