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黄宾虹山水画风格中的演变与笔墨创新

2019-05-16王健鹏缑同辉梁松

中文信息 2019年4期
关键词:意趣黄宾虹水墨

王健鹏 缑同辉 梁松

摘 要:黄宾虹穷其一生都在孜孜不倦的穷究中国画学之理法,不但融汇前人的传统笔墨,而且在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形成自己笔墨苍润,浑厚华滋的绘画风格。

关键词:黄宾虹 水墨 意趣 山水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4-0-01

黄宾虹是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变革意义一位的大师,他六岁时即从师学画,后又刻苦自学,凡所见前人画迹, 辄孜之研摹, 探求不懈。纵观大师的创作历程,一直做着一件事情,不是以文人甚至也不是以画人的心态,而是一直是以学人的精神,孜孜不倦的穷究中国画学之理法。[1]黄宾虹十分注意研究历代名家成就,汲取丰富营养,更重视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去直接观察和感受,把“师古人” 和“ 师造化” 互为契合,达到一种“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对古人的东西不是生吞活剥,因循旧章,而是加以融会贯通,取其精髓,并开创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

了解黄宾虹的山水画风格形成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一、“白宾虹”一般指黄宾虹早年临拟古人作品的“师古人”时期

黄宾虹自孩童时就开始临习家藏和亲戚收藏的古画,站在古代大师的肩膀上,再加上祖辈浓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给他未来艺术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年青时开始游学于扬州、南京、芜湖、等地,积累了大量风实景素材,早期的山水章法多从古人,皴法多为披麻,用力处“笔笔分明”,使他早期的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扎下了结实的功夫。

但是在学习古画的过程中黃宾虹认为,不能一味的坚守传统,只有变革,中国山水画才会出新,才不会被淘汰。对于变革,黄宾虹自己有独特而精辟的见解。他说:“学画有民族性,为遗传法;有时代性,为变易法”他临习古人,不限一家,宋代名家的画,他都下过苦功。元四家中,他取黄公望、王蒙的皴法,又学吴镇的墨法,在中年时期黄宾虹临写倪瓒的画特别多。明清作品中,除沈周、董其昌外,凡有名家的好画也都认真品读学习,取长补短。他还特别欣赏恽道生、邹之麟的用墨方法,同时,他对弘仁、查示表、八大山人、石涛、龚贤等都极为推崇,心追手摹,兼学众长。此外四王、梅清等对他影响也很深。他对传统山水精粹的学习,无论从广度和深度上说,黄宾虹算得上是穿越了古人的轨迹。[2]

对于所临摹的作品风格, 黄宾虹“师古人”不限一家,而是“繁简在意,不徒在貌;貌之简者,其意贵繁” ,使得他练就了深厚的笔墨功力,能取精用宏,为后来创立自己的水墨风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由“白”变“黑”,是“ 黑宾虹” 的绘画风格创立

这段时期大约是他在60岁的时候,这段应为“师造化”时期。他说:“山水画家对自然的感悟必然有着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四:1.‘登山临水,2.‘坐望苦不足,3.‘山水我所有,4.‘三思而后行。此四者缺一不可。”正是这样,黄宾虹一生游历于名山大川,探寻胸中自有千山万水,践行着石涛和尚所说的“搜尽奇峰打草稿”。他把对于自然之美的情感高度地融入了他的艺术创作之中,使自由与自然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他强调“变笔”不是单纯说的某种具体的笔法,而是一种对用笔观念地转变与提升。为他的“五笔”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黄宾虹认为“知师古人,不知师造化,终无以得山川之灵秀也。”他的山水画取材从“师古人”向师自然的“真山水”转变。“七墨”的思想也随着他多年的研习中变得日趋成熟。在笔墨技法上选择了宋代李唐、范宽等刚性、质朴的用笔,用层层积染的方法,着力构筑苍茫深远滋润淋漓的风格已经开始显现,在自己艺术的变革之路上开始了他从“白宾虹”向“黑宾虹”的转变。

三、黄宾虹晚年自七十多岁后,进入“创风格”时期

黄宾虹晚年把“平、留、圆、重、变”五笔法再次提升,明确了线条的理法和质量,认为“古代书画之所以宝贵,固非为古董而宝贵,乃其精神存在,千古不磨”。 对中国山水传统用笔用墨进行了理论上的高度总结。用他独特的审美视觉和求索精神,以中国传统山水创作为基础,融会中国书法理念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创造出了“五笔”、“七墨”的笔墨概念与内容,体现出了一位笔墨之道集大成者的高瞻远瞩与坦荡胸怀,也由此开创了中国画笔墨的心新境界。[3]用浑厚华滋的笔墨呈现层次丰富、意境深远的自然景象,让观者意犹未尽。黄宾虹在用水、用色上也有独到之处。他在运用“七墨”时,用水或铺或凝或融,充分发挥水的无穷变化,使画的气韵愈发生动。他在水墨中缀以浓重的青、绿、赭石等色,而以色、墨互不碍为绝,甚至几乎全用色笔勾勒点染,使画面更丰满、强烈。[4]在笔墨关系的处理上重在一个“变”字,只有“变”才能达到“刚健婀娜”和“浑厚华滋”。

黄宾虹绘画的难能可贵之处,正是画者身处于这一时代之中,而没有随其波逐其流,仍然保持了“重内美”的士人作画传统。[5]对于笔墨的掌控与理解,近现代绘画上黄宾虹是不可多得的一人,其对于笔墨理解的深度非一般人能够望其项背。他对中国画的笔墨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黄宾虹说得好,笔墨是中国绘画造型的物质材料,是绘画视觉化的手段,是体现中国绘画远近透视,意象造型的重要前提。他在继承中国画笔墨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又尽情地发挥中国画的笔墨特长,探索和革新中国画的笔墨语言,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在笔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与我国的艺术史有着重大的贡献。[6]

观大师作品,在感叹他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和付出的同时,方知艺术的道路还很漫长,艺无止境,寻着大师的足迹,时刻自省,我辈当需努力。

参考文献

[1]王鲁湘.“内美静中参”—黄宾虹画学的核心[J].史论-名家新考,2011(01).

[2]黄思远.八大山人和黄宾虹山水画艺术特征比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3]王雪峰.黄宾虹笔法与墨法研究[A].文史论坛,2011年5月

[4]曾盈村.论黄宾虹山水画的现代气息[J].美术学刊,2011(6).

[5]王宣燕.画人之前:作为士人的黄宾虹——早年黄宾虹的经历与心境[J].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

[6]王雪峰.黄宾虹笔法与墨法研究[A].文史论坛,2011年5月

猜你喜欢

意趣黄宾虹水墨
黄宾虹《致昂青信札》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水墨
灿然一灯——再读黄宾虹笔记一则
略述《篱园秋实》的壶中意趣
汉字的水墨意趣
浅析黄宾虹入蜀画作
从中国牌到中国意趣——论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传统意趣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