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创新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的思考

2019-05-16韦肖肖

中文信息 2019年4期
关键词:舞蹈创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

韦肖肖

摘 要:群众文化舞蹈作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的重要环节,其自发性强、娱乐性强,目前已经成为群众文化推广的重要文化载体。在深入联系群众生活、强健群众体魄、愉悦群众心情、陶冶群众艺术文化情操等方面具有巨大促进作用,也为我国城乡地区人文文化建设发展创造有利基础。它真正将群众舞蹈、广大人民劳动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结合起来。本文主要探讨了广西宾阳县文化馆近年来在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方面的宣传推广工作。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舞蹈 非物质文化遗产 舞蹈创作 陶瓷题材 结合

中图分类号:J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4-0-01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是地方群众自发组织展开的自娱自乐活动,它联系群众生活,不但关注群众生活文化内涵,更关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实际上它是对地方多种文化的宣扬传播过程,具有一定的宣传性与普适性。

一、基层群众文化馆的舞蹈创作基本概念与舞蹈创编要求

1.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基本概念

群众文化舞蹈是舞蹈表演艺术中的一种,它同样拥有音乐伴奏和有节奏的动作,相比于普通舞蹈,基层群众文化舞蹈所传承的是群众文化内容,它希望促进广大群众身心健康发展。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属于业余舞蹈,它的舞蹈技巧难度不高,不强调舞蹈动作专业性,而重在强调基层群众身体素质发展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基层群众文化馆希望宣扬这一舞蹈形式,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并促进全民健身发展态势,并利用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高自由度、高娱乐性、低动作难度,表达基层人民对自我、对生活、对社会的基本想法,深深扎根于群众生活中。

2.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创编要求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虽然难度不高,但对创编要求却并不低,需要在多个方面体现特色,下文简单介绍4点。

2.1选择适当内容与音乐

针对基层群众的文化舞蹈编排与创作必须选择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特点的舞蹈内容与音乐,尽量避免制作出结构复杂、内涵过深的作品,而是应该争取做到作品设计简洁明了、生动活泼,这是因为基层群众在音乐文化素养上并不能与专业音乐认识相媲美,所以基层文化舞蹈还应该在编排上更接地气,更注重基础音乐元素渗透,强调贴合民众日常文化需求。

2.2选择结构清晰且突出的音乐主题

在明确音乐作品后,要围绕主题进行针对性编排,争取将动作情感表现出来,合理设计组合,尽可能多的编排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且广大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主题。在音乐主题设计编排过程中,不但要做到主题鲜明,还要更加注重舞蹈音乐主题结构层次清晰,体现出创作人员的认真投入情绪。

2.3选择适合基层群众特点和水平的舞蹈

要选择适合基层群众特点和水平的舞蹈,将舞蹈的主题、层次、内容紧密贴合舞蹈动作设计组合,充分体现基层群众特点与水平。在整体设计过程中,要追求舞蹈动作组合简练,而且舞蹈动作不宜难度过高,保证广大群众能够快速学习、较好适应舞蹈动作组合内容。

2.4选择贴近基层群众生活的舞蹈

基层广大群众文化舞蹈都来源于他们的真实生活经历,他们希望通过舞蹈创编来表现生活、体验生活、表现舞蹈创作的生活化意义,保证所创编的舞蹈更加适应群众,并为群众所喜爱和拥护。

总之,文化馆应该为基层群众文化酝酿与传播创造有利空间条件与文化基础,强调对基层群众文化舞蹈的有效和丰富创编过程,体现一定的文化群众性和文化创新性,同时起到地方民族文化广泛传播传承的重要作用[1]。

二、广西宾阳县文化馆的基层群众舞蹈创编与表演成果分析

1.宾阳县文化馆基本概况

宾阳县是广西南宁市下辖县,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里拥有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内容,像扁担舞、铜鼓舞、绣球舞、芦笙舞等等各具特色,而像壮族三月三歌节这样的节日也文化风味浓重,体现了浓厚的风土气息。当前,宾阳县文化馆就希望将基层群众舞蹈和广大人民的劳动过程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发挥基层群文工作的有效联系,充分展示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精神内涵。

2.宾阳县文化馆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表演成果展示

自2014年以来,宾阳县文化馆就一直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整理过程中,在材料申报、辅导乡镇文艺队、与文艺队交流接触过程中不断提升乡镇文艺队艺术文化表演水平。这一切都源自于宾阳县丰富、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相关文化,就比如说宾阳县著名陶瓷工艺制品。为此,宾阳县文化馆也与县内陶瓷行业协会共同合作,深入取经获取大量陶瓷非遗文化内容,并围绕宾阳陶瓷题材创编了基层群众文化舞蹈作品《陶乐》。

《陶乐》这一基层群众舞蹈的创编属于宾阳文化馆的一大创新,因为这种将非遗文化遗产与舞蹈相结合的尝试,而且在舞蹈中大量融入了舞蹈创作者的调查交流成果,将大量当地陶瓷传承人的原始制陶手法融入其中,例如陶艺人精湛的制陶过程例如捞泥、捏泥、定型、烧制等等过程都编排于舞蹈中。表演舞蹈的演员都是文化馆的业余群众,即年龄在35~55岁的女性任意职业者,她们虽然是群众文化舞蹈的业余爱好者,但在排练过程中却表现出非常专业、专注的精神状态,完全享受于舞蹈创作与表演过程中。《陶乐》作为原创舞蹈作品也获得了宾阳县第六届乡村文化大展演金奖。

相比于《陶乐》,宾阳县文化馆的第二个获奖舞蹈作品同样精彩,它就是《稻香》。不同于《陶乐》对非遗文化的宣扬,该作品深刻表现了文化舞蹈与基层群众劳动生活的有机结合,是对县内劳动人民群众生活中另一面的展示。《稻香》的舞蹈创作与表演群众们表示,《稻香》无论在舞蹈表现形式、舞蹈创作内容等哪一个方面上都更接百姓地气,因为它就直接反映了群众们的日常劳动生活,表演起来更加驾轻就熟,舞蹈内容也更加充实丰富[2]。客观讲,无论是《陶乐》还是《稻香》,它们都在宾阳县群文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基层群众文化发展与促进作用,目前已经成为地方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文明與物质文明发展形式。

总结

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代表了广大基层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与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体验,它应该借助地方文化馆这一社会文化载体传播发扬出去,凸显地方文化优势与人才资源优势,使得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有内涵,更能体现地方民族文化之美、之伟大。

参考文献

[1]唐佳丽.关于基层文化馆群众舞蹈的编排创作探讨[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6):113.

[2]章建军.春风化雨微亦足道 ——谈基层群众舞蹈辅导中的教学细节[J].黄河之声,2017(11):107.

猜你喜欢

舞蹈创作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