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策略及挑战探析

2019-05-16刘玉衡

青年时代 2019年8期
关键词:后勤管理挑战策略

刘玉衡

摘 要:高校后勤管理是确保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的关键,同时也是为全校教师和学生提高正常学习及正常生活的支撑。但因科技及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逐渐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需积极寻找及时有效的策略,以确保高效后勤管理工作顺利、稳步发展。

关键词:后勤管理;策略;挑战

新形势背景下,社会经济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带动高校发展迅速,以逐渐适应其社会需求。后勤管理工作作为高校管理的关键,能确保高校师生正常学习,学习运转正常以及健康有效发展。因此,需要具备科学性、计划性的后勤管理体制,提高后勤管理者服务意识,强化后勤管理工作运行程度与监管体制,为高校培养及输送优质人才提供强有力保障[1]。

一、高校后勤管理现状

1、管理手段变化。随着高校管理体制与后勤社会改革的深入及进步,导致后勤管理模式产生变化,逐渐从以行政领导手段为主的管理模式过渡于以提供后期服务为重点的管理模式,且管理措施也主要以经济措施为中心,同时与思想政治措施、民主管理和行政措施有机结合,并为其提供有偿服务,注重以量与质并重的后勤服务模式[2]。同时对于新型的后勤管理工作不仅仅纸质简单劳动、周到服务保障及繁多日常事务,应以科学决策、市场经济、信息化发展以及精细管理紧密结合,以有效确保高效后勤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从而促进高校发展[3]。

2、后勤管理机制滞后。对现阶段多数高校后勤管理机制情况分析得知,多数高校后勤管理制度相对滞后,首先,因缺乏竞争意识,易导致待遇不公平等情况,无法激发工作人员工作热情及积极性,致使工作效率较低。然后是未建立激励奖惩制度,对于工作人员相关工作能力不予重视,無法有效发挥激励手段的效果,使多数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敷衍了事。最后是缺乏监督、监管机制,仅以日常道德、制度制约,易使后勤管理部门缺少活力,员工工作效率低,工作积极性差[4]-[5]。

3、教育信息化影响。高校的教育信息化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为科研、教学、校园生活及管理提供全部规程的服务于支持,以有效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办学效率、科研水平及教学水平等,以逐渐实现教育现代化模式。其教育信息化对教学、管理、科研及校园生活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将其管理方式逐渐从硬管理转变于软管理、理性管理转变于感性管理,同时集权过渡于分权等。同时,因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导致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在校园生活中得以广泛应用,导致对于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更为直接反映,从而加大管理工作难度[6]。

4、受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干扰。因国家出台关于节能减排相关政策,主张大幅度减少能源消耗强度,将降低污染排放总量与合理控制整体能源消费总量有机集合,以逐渐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机制,重点建设以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社会为主。而高效最为高消耗、密集性的综合性场所,应加强建设以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为主的校园生活[7]。因此,对后勤管理工作提出高标准、高要求。此外,在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加强后勤管理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做好后勤保障,以确保校园秩序稳定正常运转;二是强化调研,有效将新型教育技术逐渐全部应用于校园生活中,以提高信息化、科技化、数字化的校园建设;三是及时掌握管理水平与服务技能,便于为校园主体提供高质量服务。

二、后勤管理者应对挑战的措施

1、提高服务意识。高校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和科学教研,而后勤工作则是为其提供便利服务。因此,后勤管理者,应具有服务意识,以服务工作统计和后勤管理为主,提高服务管理效率,搞好工作决心,积极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化服务精心,做好成本核算和经营核算,重点以信守若言和实效为主,做到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定期深入不同教学教育场地,积极沟通协调,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整改措施,以确保后勤管理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2、加强管理者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后勤管理者,应具有较强的综合协调、决策和沟通能力,并具备丰富知识。管理的主要核心是决策,若决策正确则制胜千里,反之,若决策失败则导致南辕北辙。因此,需要后勤管理不断学习领导、计划、控制及组织管理学知识,同时加强个人综合管理素质能力,能够正确处理管理客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确保后勤服务基础上,听取、沟通协商不同方面意见,以及时有效改进高校服务工作[8]。

3、合理平衡效益性与公益性之间差异。高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及国家培养、输送高质量、全能型人才,为此,高校在其性质上具有公益性,而高效后勤管理工作就应重点将教育教学相关配套部门的效益性和公益性予以平衡,始终以公益第一原则、效益第二原则的目标进行工作。要将公益性与效益性之间矛盾予以平衡,需将后勤企业管理思路进行转变,实行多样化经营,通过多种形式,以有效降低成本,加强成本控制工作,以高校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为主,优化后勤经营与后勤管理[9]。同时,要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与管理能力,通过精细化管理模式控制不规范行为,确保高校后勤质量得以提高。

4、实行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注意是对服务质量及社会分工予以精细化管理,将常规管理逐渐转变为深入管理模式,同时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及占用资源的管理方式。在学习后勤管理工作给予精细化管理,能够以后期服务工作为中心,通过精细过程、精心态度。以有效落实细节管理,从而体现后勤管理效益最优化及最大化,起到降低资源消耗的效果。

5、具备开拓精神。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带动科学技术逐渐发展与进步,因此,高校为了适应其社会发展,需对后勤管理工作予以改进,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新元素及新技术,既能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又能作为衡量学校质量的指标。因此,校园建设中,应不断开拓进取,敢于接受新事物,用于改革创新,对院校后勤管理局内前瞻意识,以有效促进管理工作进行与发展。后勤管理工作中要借鉴其他院校优秀经验,以便利化、信息化、可行化及科学化为原则,重点加强校园建设,逐渐引进门禁系统、新型学科实验室设备、节水节电设备以及校园网络等,为学校教师和同学提供舒心、高效的校园环境[10]。

三、结束语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对于学校管理而言尤其重要,是提高高校发展,促进师生正常学习的关键之。因此,要求高校管理者积极探索,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主,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给予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为高校工作稳步、顺利推进提供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方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工作效能策略研究[J].丝路视野,2017(14):55-55.

[2]张国琦.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面临工作探究[J].科技资讯,2017,15(29):146-146.

[3]淳于文津.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的困境及解决措施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11):87-87.

[4]王玲.高校后勤管理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7(6).

[5]郑建锋.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2):50-51.

[6]何川.新形势下高校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策略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8(18):60.

[7]连招杨.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8,2(14):194-195.

[8]张国琦.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面临工作探究[J].科技资讯,2017,15(29):146+148.

[9]宋建晓.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坚持“四化”的探索与实践[J].莆田学院学报,2013,20(04):91-93+108.

[10]伍玫.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反思[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17-120.

猜你喜欢

后勤管理挑战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学校总务后勤管理工作之我见
Passage Four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