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里的悲惨人生

2019-05-15徐秀莉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病床管子公公

徐秀莉

近日遇到一位老同学,谈起她年迈的老爸因病住院的事,一脸的伤感:“唉,人老了真是可悲,全身都是病,天天大把大把地吃药,挂滴、打针什么的折腾个没完没了,真是受罪啊!他自己痛苦,我们做子女的也累。特别不忍心的是,病痛的折磨让人有生不如死的痛楚……”

因为长辈年老多病,我前几年往医院跑的次数也在增多。亲眼目睹了那些年老病残者的凄惨人生,于是就有了“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质量”的感慨。公公住院的那段日子,我看着公公一天不如一天的状况,心里总是沉沉的:难道人老了就不能逃避这一关吗?就不能安乐离开吗?

九十多岁的公公每次从一进医院开始,每天都得接受医生对他身体各部位的检查:测量血压、验血、尿检、拍片、心电图、CT等等。他高大笨重的身体在无法自己行走的情况下,都得有家人陪着护送着。医生对这些年迈的老病人,可能见得多了,也麻木了,脸部基本没什么表情,对我们的询问总是懒得回答。“就这样了,你们去缴费,先住下观察几天再说吧。”公公因肾衰竭、高血压、尿毒症等,进出医院好几次,每次一住就是一个月以上,尽管请了专职保姆服侍,但我们做子女的必须轮流陪伴,否则总是不放心。

接下来,医生就用数字代号来称呼他。他床边挂很多的器械,身体上插了很多的管子,大小便失禁,不能进食,连喘气都得靠氧气筒帮忙,生命基本靠从早到晚的挂滴来维持。公公每天有气无力地躺在病床上,眼睛总是半闭半睁,说话有气无力,甚至语无伦次;白天黑夜分不清——因为24小时躺在床上,没有任何的生活内容,过这样的日子谁看了不心酸?还有不想提的是,病人在医院基本没有尊严。医生、护士不管旁边是什么人,翻开被子,病人的身体完全暴露在众目之中,有时候还把病人当作活教材,给那些实习的人讲解这里那里怎么怎么的……唉,看得人实在尴尬!

与公公共住一室的另一位病人,听说原是市委领导干部。我看到他的另一只眼睛紧闭,据说眼球因为装的是假眼,现在脱落了,只剩一个空空的眼眶。他皮肤惨白得吓人,人瘦得皮包骨头,像一堆枯柴。我进进出出基本没看到过他的家人,只有一位四十来岁的保姆照顾他。这保姆倒显得很休闲,每天坐在病床旁织毛衣,对病人的哼哼、叫喊完全不理睬。我起先看不过去,觉得她没有尽职。后来一打听,才知道这位老病人住在这医院都将近三年了!难怪,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何况人家与你非亲非故只是雇佣关系的保姆。“他神志不清,整天乱喊乱叫,我都烦死了。早不想做了,但他们家子女一再请求,且一再加工资,我也没办法推辞,才坚持下来的。”哦,是这样。

我看到保姆每次给病人喂食,不是喂进嘴巴,而是把食物榨成液体,再用针筒推进插在腰部的一根管子里的。喝水、吃饭等全都在腰部管子里进行。天哪,这样维持的生命有什么意义啊?可是,做子女的,又不能让还有生命体征的老人断了药物,等着他去死——这状况与我的公公有点类似。

按公公的九十高龄,这病那病其实就是老年病,是生命快走到尽头了,就像一棵枯竭垂衰的老树,连根都腐烂得差不多了,你给浇那么多水,施那么多肥料,有什么用呢?就像一部已經使用得非常彻底的老机器,什么零件都腐朽了,最后就是一堆烂铁而已……我们的目的就是能让他老人家在弥留之际尽量减少痛苦,尽量少受些罪,让他走得平静,走得安详。

但想不到的是,公公每天昏昏沉沉的,在早就失去知觉的情况下,三进三出重症病房,最后一次还在重症病房整整住了一个多月。我们每天仅半个小时的探望时间。走进重症病房,里面趟着很多重病号,暗淡的灯光里弥漫着凄凉的恐怖,偌大的空间静悄悄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因为去探望的家属没有必要说话了,说了病人也听不见——住在这里的病人几乎都是奄奄一息随时可能离开人世的重病号。看到那么多犹如死尸一般的残留之际的生命,整个人就会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恐怖至极!

有人说,也就你们这些有金钱保障的才会这样做,如果没有钱的人,早就放弃治疗,让他们“走”呗!话自然也有一定的道理,可这是个很纠结的难题呀:人还没到彻底断气的时刻,做子女的不挽救,放弃治疗,就有不孝之罪;而坚持治疗,尽力拖延弥留之际,对病人来说,特别是对这些本人已经没有知觉的重病人来说,最后阶段的日子又何尝不是受罪呢!唉……两难呀!

责任编辑:李 梅

美术插图:吴 彦

猜你喜欢

病床管子公公
叫醒太阳公公
冬公公
雷公公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2088年的病床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眼科病床的合理安排
《管子》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
浅谈《管子》的作战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