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时代高职旅游专业学生创意策划能力培养 研究

2019-05-15李跃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策划课程体系校企

李跃

在“文化+”时代,随着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勃兴,人们在旅游休闲活动中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将不断上升,因此,如何策划、创意出符合旅游者多样个性化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活动,将成为旅游人才的制胜关键。在这一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需要培养出大量的旅游管理及旅游创意、策划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本文结合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及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变革措施。

引言

2016年,习近平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坚定“四个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时代由此开启。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主要功能为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资源融合发展,由此可知,“文化+旅游”将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主要产业形态,成为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推进中华文化国际化传播的重要战略手段。

“文化+”时代的到来,契合了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的新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休闲意识的提升,“观光旅游”模式向“休闲度假旅游”模式转变,由猎奇式的景点走马观花到沉浸式的个性化感受与情感体验,旅游消费的文化属性和精神特质越来越鲜明。旅游业作为创意型产业,如何充分发挥创意策划能力,以优质的旅游线路设计、旅游项目策划、旅游主题创意和旅游活动策划等,提升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必将成为未来旅游产业的核心问题。这也意味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勃兴,需要大量受过系统训练的专业旅游管理及创意、策划人才作为支撑。随着文化主体地位的凸显,人们旅游休闲活动中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和审美需求将不断上升,因此,旅游人才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要策划、创意出符合旅游者个性化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活动。面对这样一个时机,高职旅游专业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及文化旅游策划创意系列课程的教学理念上,都必须及时进行变革。

一、高职旅游专业旅游策划创意类人才培养现状

综合江苏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以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旅游专业现状而言,高职院校对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基本认识准确,高职教育理念清晰,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也有清醒的认识。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自2000年开始招生,由订单式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到校企合作“双导师制”,一直坚持探索以校企合作平台为支撑,以学生就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体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学理论研究较为丰富,然而具体到教学操作层面,囿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仍存在着理念无法完全落地的问题。

此外,在目前的政策机制下,企业投身职业教育的意愿不强,校企合作仍基本停留在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实训基地、学校为企业提供低成本实习人员的层面上,更深层次的校企融合,如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共同开发高职课程体系,共同探索技能型人才教学模式等,尚未得到切实落地、稳步推进。

首先,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一定的错位。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全域旅游、智慧旅游和“文化+”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旅游业开始了国家层面主导的产业转型升级,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有了质的改变,市场由单纯的需求旅游服务人員、管理人员,变为极大需求地旅游规划策划人才、旅游开发创意人才。而目前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仍旧定位为,面向南京现代服务业中的旅游业及空港枢纽区高端服务业,包括旅行社及相关旅游类企业,为南京市及周边区域的旅游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职业操作能力的,基层与中高层服务管理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高校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仍以强调服务性人才为主,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着明显的错位。

其次,沿袭本科学科体系的惯性,存在课程体系老化的问题。按照南京城市职业学院课程体系设置的统一规范,目前我校所有专业统一包含五大课程模块:校公共基础课、素质教育课、学院技术平台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其中,校公共基础课和素质教育课为全校统一必修课,不可调整;学院技术平台课为各二级学院统设公共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拓展课为各专业主干课程,均包括理论(实践)课和实习实训课,从2018级开设课程来看,旅游管理专业主要开设有:管理学概论、服务心理学、旅游学概论、旅游基础知识、中国旅游资源概况、客源国概况、旅游企业财务基础、旅游法规知识、旅游市场营销、文化休闲活动策划、旅游服务业督导技能管理、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旅游英语、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行社业务、南京地方导游和茶艺基础等专业课程,总体而言,校级必修课所占比例太高,导致专业课被大大压缩;而专业主干课程中,旅游学理论课比例偏多,实训课、技能课针对性较差,人文基础类、媒介传播、策划创意类课程欠缺,对当前市场人才能力需求变化应对不足。

再次,教学模式创新推动有限,实训教学有待突破。传统课程体系下,师资队伍总体仍以理论型教师为主,缺少真实企业工作经验;“双导师制”下,企业导师虽然一定程度上为技能型课程教学充实了师资力量,但其企业属性直接导致其教学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教务排课及课时安排方面的硬性规定,使企业导师和校内专任老师在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方面,从内容到流程安排上都无法灵活匹配、有效融合,由学校主导的理论教学与由企业主导的实训技能教学仍旧维持两张皮、各自为政的状态,系统性的课程教学设计无法越过现实的各种障碍真正实现,实训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二、高职旅游专业旅游策划创意类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一)来自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启发

博物馆历来是文化重镇、旅游高地,是传承文明、输出文化的最佳载体。2017年12月,一档集合我国九大博物馆,由央视综艺顶级制作团队和国内当红明星等优势团队和人员,融合创作的文博类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立足“文化自信”,紧扣传统优秀文化内核,聚焦博物馆,深入挖掘拥有中华五千年厚重文明的文物背后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以新颖的创意——当红明星戏剧化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独到的策划——国宝、艺术历史、明星、娱乐和文化的多重组合叙事,一举引爆国内收视狂潮,博物馆一时成为旅游新网红。据2017年12月30日《经济日报》吉蕾蕾报道,随着节目播出,截至报道当天,国内“博物馆”旅游线路已达千条以上;据驴妈妈旅游网公关部总经理李秋妍介绍,自2017年12月初《国家宝藏》节目开播以来,“博物馆”相关旅游产品的搜索量环比上升近1倍。由此可以预测,“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将成热门。此外,行程涵盖博物馆的旅游产品预订人次同比增长1.3倍。

2018年3月3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表示,博物馆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又是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方面要积极创新、勇于探索。

《国家宝藏》的主创人员以其对“文化+”时代的高度敏感,立足于行业现实的创意勇气和高超的策划能力,创造出的《国家宝藏》节目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典范。其所引发的、持续升温的“博物馆游”热潮,值得人们深思。从高职教育角度来说,高职旅游专业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应如何建构,教学模式上应如何创新,等等,《国家宝藏》都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二)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及时调整

作为创意型产业,旅游业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提供的具有新奇性与差异性的消费产品。伴随着“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旅游市场的竞争逐渐转变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在文化品质与精神内涵上的竞争,这意味着旅游行业的激烈竞争将在策划创意能力和市场推广营销能力之间展开。所以,谁能在旅游景区规划、旅游项目策划、旅游活动创意、旅游线路设计、旅游文创产品开发和旅游市场推广等方面更胜一筹,拿出更能满足今天的消费者个性化精神文化需求和身心休闲需求的产品,谁就将占有市场先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单纯的旅游管理型人才已远远不能适应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现代媒介素养、懂创意、会策划和善经营的人才,才是“文化+”时代旅游行业所渴求的人才。

高职旅游专业应及时适应旅游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将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为,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意策划能力,了解我国旅游业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熟悉国内外旅游业市场,能够运用所学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在中小微旅游企业从事旅游营销策划创意、旅游经营管理及市场推广工作,并初步具备参与地方旅游规划、旅游项目开发、旅游线路及旅游活动创意与策划,以及各类旅游休闲活动策划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高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相应优化

按学科界通行说法,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4个层面:第一,以文化、史记、遗址和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第二,以現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第三,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第四,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如何深入挖掘区域旅游资源背后的文化要素,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文化+”时代旅游业的高品质厚内涵发展,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多效益开发?从高职教育层面来说,需要旅游专业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各地尤其是就业区域内丰富多样的旅游文化资源,熟知当地独特地域文化、民风民俗及历史积淀,以此为前提进行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形象策划及旅游项目创意。可以说,在“文化+”背景下,随着国家战略层面文化旅游、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等发展理念的提出,旅游规划策划能力已成为旅游行业和旅游企业最重要的核心技能。

按我国教育部高职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构思路,专业课程体系应在对职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关键能力需求进行提炼的基础上,充分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认知学习规律,考虑课程体系的前导、后置与平行设置。

综合前述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以及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在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核心能力的需求标准,如人文素养、创业创新能力、旅游项目规划开发能力、旅游活动创意策划能力和市场营销推广能力等,结合姜大源教授课程体系建构理念,笔者反向推导可知,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涵盖旅游学、管理学、经济学、媒介传播学、广告策划与创意、旅游文学与文化等多学科领域。在目前课程五大模块不可调整的格局下,高校首先应考虑增加创意策划课程模块,调整部分技能单一的陈旧课程,而代之以更为适应“文化+”时代需求的《旅游策划》《文化休闲活动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旅游文学》《地域文化》《现代媒介与传播》等课程。其次应按照姜大源教授前导、后置与平行设置思路,将《旅游文学》《地域文化》《市场调查与预测》划入二级学院统设公共课,使其成为前导课程,奠定学生人文基础和方法基础;使《旅游策划》《文化休闲活动策划》成为后续课程,划入专业方向课;将《现代媒介与传播》划入专业拓展课,平行开设。最后,应结合高职教育“第二课堂”教学思路,定期举行各类旅游活动策划、休闲活动方案策划等技能比赛,强化技能培养。

(四)高职旅游专业教学模式适时改革

面对“文化+”时代对高职旅游专业人才综合人文素质、创意创新能力及策划开发能力的新需求,人们需要构建出厚基础、重创新、强技能和育能力的高职教学新模式,主要措施如下。

第一,基于“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和云课堂,强化资源共享意识,结合翻转课堂理念,对于各种优质公开课资源、慕课资源、大学精品课程资源、各地旅游官网旅游文化类视频资源、旅游文创类产品以及各种旅游项目策划实战案例等,根据“拿来主义”精神,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共享渠道。并通过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法和情境模拟法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养成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自我学习欲望,唤醒其创新意识,以夯实其专业基础,提升其信息化学习能力,蓄积其创新力。

第二,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推进校企双向育人在课程标准、教学环节、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真正落实。根据姜大源教授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计思路,由企业根据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提炼学生就业领域典型工作任务,将其分解为具体的技能掌握点,整合为完整的各专业课程技能标准;学校则根据企业提供的课程技能标准,将之一一落实到具体的情境教学和项目化教学任务中,完成各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再由校企双导师队伍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在双向互动中配合完成教学组织,真正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

第三,在校企深化合作的基础上,由校企双方联合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校内外实训制度、实训教学体系,以及教师实训教学能力培养制度;由企业提供行业标准,完善校内实训室设施建设,使校内实训室成为学校实训教学的重要支撑,以及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良好引桥;进一步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使之既是学生顶岗实习的主场域,又能为专业技能模块的课程实训教学提供强大的教学支撑;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师轮训制度,企业负责对校内专任教师进行周期性的顶岗实训,在提升教师实训教学水平的同时,使其在真实职业环境中进一步提升对技能教学、实训教学的重视度,并内化为教学理念;学校负责对企业导师进行教学规范、教学技能的定期培训,确保其技能教学质量,如此,便能打造出一支真正高水平的校企双导师队伍,从而便能确保教学质量的实现。

(作者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策划课程体系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本期策划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