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12领域艺术类APP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5-15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6期
关键词:艺术类学习者学科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对信息技术与教育结合的水平、对综合素质人才的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和学习工具,移动教育APP层出不穷,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和学者的关注。在K12阶段,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培养创新意识、促进全面发展具有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代替的作用。目前,国内对于教育APP 的研究主要用于应用实践与设计[1]和国内主流学科教育APP的相关研究,对艺术类APP发展现状的研究几乎是空白。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调查研究的方式展开,首先将艺术类教育APP设定为涉及音乐、美术学科的教育APP,梳理了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应用商店中的全部K12教育领域艺术类教育APP,并对梳理所得的移动教育APP进行下载体验,在体验过程中剔除了闪退、无法响应等有明显Bug、不能正常体验和不属于K12领域的APP,最终得到样本APP共120个。以内容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将艺术学科教育APP作为内容分析的对象,基于已有研究设计出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下载体验测评、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把握艺术学科移动教育APP的整体概况,截止到2018年8月,共调研艺术学科移动教育APP共120个,其中美术教育APP有42款,音乐教育APP有78款。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艺术学科相关APP做一级分类(见表1)。其中,认识•表现类APP指的是利用软件帮助学习者学习艺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APP;设计•创造类APP指的是帮助学习者可以自由创作、亲身实践的软件;欣赏•评述类APP指的是利用软件学习者可以欣赏艺术的APP;综合•探索类APP指的是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学习与应用的APP。

表 1 艺术教育APP分类表

根据数据统计(如图1所示),艺术类移动教育APP大多数属于认识•表现类,占样本数量53%,其次是设计•创造类和欣赏•评述类,均占样本数量的18%,综合•探索类APP的市场相对占比较少,占样本数量的11%。可以看出,艺术类APP的发力点集中在认识•表现上,一方面说明此类APP的市场需求大,同时也反映出此类APP的开发技术相对简单与成熟。但是艺术学科注重欣赏与实践,所以设计•创造与欣赏•评述类的APP依然是艺术教育APP开发设计的重点,未来应加大此类APP的设计与开发。更重要的是,艺术具有互通性和交融性,博采众长的综合学习方式更易于学生加深对艺术的体会,所以未来综合•探索类的APP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图1 不同类型艺术教育APP占比分布

1.教育性分析

(1)艺术类教育APP的审美性和人文性

“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2],即强调艺术教育的审美性。其中自主发现指的是给予学习者欣赏的材料,让学习者在无任何指导情况下进行自主欣赏,方法引导指的是提供学习者在欣赏方面的方法指导或是背景资料等,自主发现与方法引导则是两者的结合。调研结果显示(如图2所示)73%的APP是自主发现式欣赏,18%的APP提供欣赏的方法引导,9%的APP是自主发现与方法引导并存的。可以看出,目前在艺术欣赏部分绝大多数处于自主欣赏、自主发现的阶段,这会造成学习者由于缺乏引导欣赏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在进行欣赏、评述时,应采用一定方法的引导,结合自主发现,发挥学习者主动性,做到有意义的欣赏,提升鉴赏美的能力。

图2 审美性占比分布

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即强调艺术教育的人文性。多元文化指的是多个国家或是多个地区、多个民族的文化聚集,相对应的单一文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文化呈现。调研结果显示(如图3所示),其中单一文化占27%,多元文化占73%。艺术本就是人类文化的积累和人类创造力的结晶,具有极高的人文价值。注重艺术的人文性,使学习者学习文化的内涵,传承文化的精神,表达对于文化的追求。而调研数据说明,目前艺术教育APP已经开始注重艺术教育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在未来,无论是从研发层面或是引入层面,都应该考虑到人文性这一维度,采用具备多元文化的APP。

图3 人文性占比分布

(2)艺术类教育APP的交互性

交互性指的是用户与移动设备端交互的形式和深度:人—机交互指的是人与机器的交互,人—机—人交互指的是人通过机器与其他人可以进行交互,人—机—环境交互指的是人可以通过机器与外界环境产生交互行为。经过统计(如图4所示),在调研样本中,交互类型为人—机交互的APP占66%,人—机—人交互占34%,人—机—环境交互为0%,其他类型为0%。艺术类教育APP在交互技术层面大多数只能实现简单的人—机交互,而在教育规律中学习最佳效果的实现离不开人与人的交流和互动;较为理想状态的人—机—人交互类型APP(占34%),提供基于社群的生生交互的基础交互形式,或者支持了学习者与课外教师进行交互,该类APP相对来说更为优秀和成熟,更符合艺术学习的教育规律。艺术学科类APP需要完善和丰富课外教师讲授之后的交互场景,可以通过生生交互加以补充,使得学习者获得不同于课堂学习的体验。

图4 交互类型APP的占比分布

(3)艺术类教育APP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学习的主动程度,将学习方式大致分为两类:接受式学习是以教师呈现知识为主导的学习,发现式学习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导的学习。在具体的艺术学科,接受式学习指的是学习者通过传统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视频讲授、动画演示等。发现式学习指的是学习者可以进行实践,通过设计、创造、欣赏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调研结果显示(如图5所示),接受式学习占到了55%,发现式学习占到了34%,接受式与发现式学习占到了11%。可以看出,目前艺术教育APP的学习方式依然停留在接受式学习上,并没有利用APP学习的优势开展可以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和流畅的发现式学习,这是未来APP设计与开发应该注意的问题。

图5 学习方式占比分布

2.适用性分析

不同APP应用的环境和场景也有所不同,艺术教育APP的适用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应用场景上。根据统计,艺术教育APP的应用场景占比情况如下(如图6所示):讲授占28%;查阅占14%;练习占18%;欣赏占14%;创作占13%;答疑占7%;调音只有6款占4%;评述只有4款占2%。可以看出目前艺术教育APP中,讲授、查阅占比较多,练习、创作和欣赏次之,其他相对较少。但是艺术学科具有审美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所以应该增加练习、创作、欣赏的应用场景,学习者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艺术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艺术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艺术内涵、提高艺术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6 应用场景占比分布

3.趣味性分析

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枯燥乏味的特点,教育APP应用于教学优点之一就是可以增强学习趣味,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在艺术学科之中,情境指的是在进行学习之前有无故事情境或者文化历史背景。为了把握市面上现有艺术移动教育APP的趣味性情况,对样本中每款APP做了趣味性测评(如图7所示),通过数据统计,趣味性占比情况如下:在艺术类教育APP中,非游戏无情境的APP占比最多,为95%,即多数艺术教育APP的趣味性非常低;另外,非游戏有情境占比3%,游戏类占比2%,其他类型没有数据说明。这些说明已经有部分APP研发者意识到寓教于乐的重要性,游戏类具有较高趣味性的APP对于用户有较大的吸引力,通过创设学习情境也能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而目前艺术类教育APP的绝大部分都是缺少情境的、趣味的,这样的学习效果并不是最佳的。

图7 趣味性占比分布

4.技术创新性分析

人工智能,AR,VR,MR等新技术的出现给各个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育领域,AR,VR,MR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可视化、形象化;支持多环境下的学习;提升存在感、直觉和注意度;支持多种先进的教学模式。人工智能不仅能从知识关联和群体分层方面分析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推送学习建议,更能从大脑思考方式、个体性格特点、所处环境特征等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内容、方法,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欲望。经过调研,目前艺术教育APP在新技术应用上敏感度不足,在调查的120个样本当中,仅有9款APP中应用了语音识别技术、AR技术等人工智能新技术。

三、艺术类教育APP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偏离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

我国教育的改革经历了从以应试素质为核心再到以核心素养为核心,但是在移动学习中,移动教育技术并没有及时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能力。总体上,艺术学科强调审美性和人文性,强调欣赏与创造。调研的结果表明,认识•表现类的占比超过一半,这说明目前的艺术教育APP更多地把着力点放在了技巧与技能的学习上。另外,73%的APP是自主发现式欣赏,18%的APP提供欣赏的方法引导,9%的APP是自主发现与方法引导并存的,这说明对于艺术欣赏与感知方面,缺乏情景引入和方法指导,对于创意表达缺乏专业的意见与交流。

2.移动学习缺乏深度交互

学习交互指具有学习意义的交互行为,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与学习系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是学习系统运行的动力,也是学习效益最优化的保障[3]。通过创建教育APP中的人—机—人交互环境,可以达到有意义的社会建构的目的,加强交互的深度。在调研到的艺术类APP样本中,绝大多数只做到了人—机交互,人—机—人交互和人—机—环境交互类型占比很少,表明目前大多数教育APP严重缺乏生生交互、师生交互的环境支持,造成学习者难以进行人与人的交流互动,问题解决不畅通,很难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同时情感体验不足,无法提高用户的黏性。

3.忽视对新型学习理念的转变

根据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程度,可将学习方式粗略分为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在艺术教育领域,学生不仅仅要学习现有的知识内容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并探求未知的世界。在教育APP支持下的学习环境中,绝大多数教学资源的设计还是以学习者接受学习为主,这不符合深度学习的教育理念,结合艺术学科的开放性、拓展性,在接受式学习中学习者难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4.缺乏对新技术引入的敏感性

艺术类教育APP的发展没有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步伐,虽然开发者有意识将新技术融合到教学中,但真正能将技术“无缝衔接”于教学之中,做到“恰如其分”的APP可以说是屈指可数。一方面,由于这些新技术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技术应用不够稳定,对研究主题的研究设计也依然有很多亟待开发的部分。另一方面,在产品内容上,硬件配置与学科教育契合度偏低,AR,VR,MR教育APP的开发缺乏学科教育专家和教师的参与。更为重要的是,目前APP的开发商对于新技术的发展不够敏感,没有意识到新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4]。对于新技术的引入缺乏敏感性,造成了许多技术被浪费,APP还停留在简单的内容呈现阶段,不能做到深度交互、更为有趣、沉浸式学习,导致许多APP不被看好,技术也无法与教学相融合。

四、艺术类教育APP的发展建议

1.以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导向

在某种程度上说,学科素养的形成就是将知识内容积淀为学科修养、将知识形式转化为学科能力、将知识旨趣升华为学科情感[5]。艺术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学科,艺术类教育APP的教学目标设计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统一和融合。知识内容的准确性是教育产品的最基本准则,但有效的APP应往更高层次发展,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鼓励、支持、引导学生多进行思考,并能够活学活用,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陶冶身心的功能。艺术类APP的教学内容设计关注学科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在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等方面均衡发展。所以,在未来艺术教育APP的研发要注重学科素养的要求和政策导向,创造基于欣赏、以创造为目的、传承文化的优秀APP。

2.以构建深度学习生态为理念引领

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注重学生记住呈现的知识或事实,而不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意义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较低,难以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达到深度学习。教育APP自身具有丰富的情境资源,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最终发现知识意义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因此在学习方式的设计上,艺术类APP应该突破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教育理念,以深度学习理念为指导,建构促进学习者知识意义和能力生成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物理学习环境、技术学习环境和情感学习环境。要APP具备稳定、易操作的特点;能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能够创设恰当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创设条件。

3.以智能技术与艺术学习的深度融合为前沿发展

目前,像AR,VR,智能识别等技术发展迅速,艺术类APP的发展也应当顺应智能技术兴起的浪潮,增加对新技术的敏锐度,将技术与教育需求相结合,增强辅助学习的效率。要关注智能技术与艺术学习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的学习支持。未来艺术类APP应以技术为支持、情感为纽带,优化学习情境,使艺术学习既简单又有趣。要关注智能推送等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使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关注智能技术加深交互程度,使目前以无交互或者人机交互为主的弱交互,利用技术支持,逐渐转换为人机人交互、人机环境交互等强交互,增强APP的不可替代性。作为教育APP开发者,要具备敏锐的技术敏感性,探索智能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深度融合,用新技术带动更有效、更完整的学习,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

五、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教育APP已成为学习生活中重要的资源和工具载体,但是目前艺术类APP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方面存在着缺乏教育理念的指导、忽视对教学规律的遵循、难以实现深度学习等问题,在未来的开发和研究上要注重艺术类教育APP的教育性,艺术类教育APP的发展以核心素养和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朝着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实现个性化学习的方向迈进

猜你喜欢

艺术类学习者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艺术类专访心得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