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GDP到GEP:再看城市发展

2019-05-15文丨

遵义 2019年9期
关键词:盐田核算考核

文丨■莫 瑞

如何有效结合GDP和GEP

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简称GEP),简单地说,就是给青山绿水“标价”,告诉人们,自然资源给我们人类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究竟值多少钱。

如果说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一匹向前奔走的马,GEP就是缰绳。有了缰绳,马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行进。GDP是GEP发展路径的坐标,是环境改善的指引。这也意味着在GEP不降低的约束下,GDP的增长不能再“任性”了。

城市GEP的推出,对某个项目的上马可能会造成影响,但从长远看,对整体而言则是可持续甚至是促进的,因为良好的生态为将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GDP与GEP双核算,可以对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照镜子”,丰富和完善城市发展考评体系。这实际上就捅破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窗户纸”,这两者应当是一种共荣共生的关系。

如何把GDP和GEP有效结合一直是讨论的热点。比如:围绕加快推进生态系统核算,深入探讨联合国《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2012)》,研讨自然资本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估价方法、GEP核算等;围绕统计服务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研讨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围绕开展绿色发展评价,研讨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为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综合性、基础性的统计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莫照兰表示,以GDP为指标来评价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不能全面反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资源环境变化情况,有必要建立一个科学反映生态文明建设进展的指标体系,而GEP就可以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价值总量,能够直接反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好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莫照兰说,应加快全国范围内GEP核算工作,成立国家GEP核算工作机构。由国家发改委牵头,成立国家环保部、海洋局、渔业局、林业局、统计局、国家标准委员会等参加的GEP核算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全国GEP核算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分别开展陆地自然生态GEP、城市GEP、海洋生态GEP的核算,评估生态物质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产品的物质量和价值量。并根据GEP核算结果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GEP排名,纳入生态文明考核。

目前,国家林业局和统计局等部门已经完成了内蒙古、吉林、贵州、四川、深圳等试点的GEP核算,建立了自然生态系统的GEP和城市GEP核算技术规范和核算体系,为在全国的推广应用GEP核算体系奠定了基础。

全国首个城市GEP核算地方标准诞生

在深圳,已经正式发布了《盐田区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该规范自2018年12月30日起实施。

这是全国首个城市GEP核算地方标准。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盐田区第一次明确了城市GEP核算指标、核算方法、核算因子、定价方法、数据获取方式等相关内容,为深圳市及其他地区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提供规范化模板。

盐田总面积74.64平方公里,基本生态控制线内面积却达到了51.40平方公里,占比68%,加上绵延19.5公里的海岸线,小小的盐田却是名副其实的“生态大区”。

早在2014年,盐田区党代会就提出“盐田区GEP核算体系探索与研究”这一主要工作,并列为区委调研课题,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套与GDP相对应的、衡量生态系统价值的统计核算体系。

2015年,盐田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城市GEP”核算体系,打破以往“GEP”只针对海洋、湖泊、林地等自然生态系统核算的惯例,将城市生态系统核算纳入其中。

如今发布的《盐田区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技术规范》,核算指标包括两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8个三级指标,核算数据来源于各职能部门的统计数据、现场监测和调查所得数据、卫星遥感影像和权威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

以此为基础,盐田区还建立了GEP核算数据库和GEP模块电算化模型,实现了核算数据指标及权重参数的自动化处理,使复杂的计算过程简便化,保证了计算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提高了区域GEP核算与管理数字化、可视化水平。

盐田的这笔账显然算得十分清楚。通过构建城市GEP核算体系,盐田区正将城市生态功能“价值化”,为蓝天碧海、青山绿水、公园绿地、河流湖库、近岸海域等生态资源贴上“价格标签”,建立生态资源“账本”,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更为重要的是,盐田通过让城市GEP进规划、进项目、进决策、进考核,把“城市GEP”提升为与GDP同等重要的指挥棒。

《盐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中长期规划(2013—2020年)》以及城市规划体系、土地利用规划、综合发展规划……城市GEP相关内容无一例外被全部纳入其中。

除了将城市GEP放入城市建设的考量外,GEP在更广的领域里同样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工作考核上,盐田区激励各部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唯GDP政绩观”观念的改变。

在盐田区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和单位绩效考核中,城市GEP核算机制的具体指标和工作内容成为了考核重要指标,被考核单位由2013年的20家提高到目前的45家,覆盖全部党政机关、区直单位和街道办。

不仅如此,盐田还积极鼓励市民参与城市GEP的建设。2016年,盐田上线碳币服务平台,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以“碳币”形式,对个人、家庭、社区、学校和企业的生态文明行为进行激励,引导全社会增强生态意识、践行绿色生产、享受低碳生活。

算好了“生态账”,盐田的“经济功”同样没有落下,连续5年实现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优美的良好格局。

在城市GEP调节作用持续凸显下,盐田发展的绿意愈发浓郁。2017年9月,盐田区作为广东省唯一的区县级行政单位获评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18年2月,盐田区成为全国首个区级SUC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区创建单位。

同时,盐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招商优势和发展优势,推动生物科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盐田园区的码隆科技成立仅4年,估值超20亿元,成为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领跑者”。

如今在盐田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正加快建设,一个生态和产业有机融合的绿色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

追求“绿色GDP”

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境内“九山半水半分田”,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被誉为“浙江绿谷”。

曾经,丽水是落后、贫穷的代名词,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处于“垫底”水平,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思想不活,即便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优势,却找不到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无法转换成经济发展优势,是典型的“守着金山要饭吃”,亟待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出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先后8次深入丽水调研,每次都十分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高屋建瓴地指出“资源优势就是无价之宝”“欠发达地区最大的资源就是生态资源”“任何时候都要看得远一点,生态的优势不能丢”“一定要走生态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201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对丽水作出“不考核GDP和工业总产值”决定,考核导向由注重经济总量、增长速度,转变为注重发展质量、生态环境和民生改善。摆脱GDP指标束缚的丽水,更加坚定了走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的决心,遵循“八八战略”蕴含的优势论,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用绿水青山这个突出优势打造“金饭碗”。

不考核GDP,不等于放弃GDP,而是追求“绿色GDP”。丽水市充分考虑资源禀赋、功能布局、发展水平和工作特色,制定推行了促进绿色生态发展的全新考核办法,构建形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新体系,2018年7月,丽水市发布《丽水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和生态资产核算研究报告》。

丽水市GEP核算涉及15个核算指标,25个核算科目。在考核机制上,丽水因地制宜,个性化制定了各地的考核标准。比如,9县(市、区)中的龙泉、遂昌、松阳、云和、庆元和景宁,取消GDP考核和工业考核;莲都作为城市核心区,兼顾城市建设、城乡统筹和经济社会发展;缙云、青田为生态经济区,被要求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并重。

丽水市从考核GDP到核算GEP,折射出发展理念之变。绿水青山不仅是作为优美环境的存在,同时也是宝贵的发展优势、稀缺的发展资源。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投资生态资产建设,提升生态产品与服务的供给能力,生态资产存量持续增加,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显著增长,实现了GDP与GEP的双增长、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报告,2017年丽水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为4672.89亿元,远超当地当年1298.20亿元的GDP总额。2006—2018年,丽水市地区生产总值由353.23亿元增长至1394.67亿元,增长了3.9倍。

多年来,丽水始终“抓好GEP同样是为了GDP,抓出GDP才有更好GEP”的价值评判标准,推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全力构建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使GEP更多更好更快更直接地转化为GDP,充分释放绿水青山的经济价值,努力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生态价值为经济价值、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走出具有丽水鲜明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

绿水青山有了“价值标签”

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已深植八闽大地。作为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任务之一,福建省先行先试探索开展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武夷山市、厦门市两个试点区域均已形成GEP核算报告,得到中央肯定。

“简单来说,所谓GEP,就是以科学的方式给生态环境算一笔账,算出一定区域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产品和服务价值总和,是生态版的GDP。”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有关人员说,长期以来,受限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差异性,加之人类对自然资源价值认识的局限性、零散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难以量化和具体化,而福建正是把GEP核算作为重要改革任务。通过选取武夷山为山区样本、厦门为沿海城市样本进行试点,把无形的生态算出有形的价值,从而为绿色发展考核等提供依据。

怎么测算?建立“一套数”,将分散在各部门各领域的各类生态环境数据归集整合起来,在两个试点城市设置各类生态系统数据点位和监测点位近400个,累计收集数据10余万条,基本实现两个试点城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实物量的全方位、全口径调查。绘就“一张图”,将海量基础数据转化为直观的生态系统“价值图”。重点对10余类生态系统的生物物理模型及价值核算的定价基准细化改进,实现不同核算指标、不同量纲数据和不同价值量的归一化、标准化处理,并以货币形式体现。

丽水云和梯田风光

比如,武夷山市委托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类型,重点对森林、湿地、农田三大生态系统建立评估子指标体系,采用统计调查法、市场价值法、替代价值法等手段,数据收集涉及国土、林业、农业、住建、水利、发改、气象、旅游和统计等多个部门,既包含林木产品等实物价值,也包含固碳量、气候调节等看不见但实实在在发挥了作用的价值。

山区和沿海城市的数据核算是否按统一标准“一刀切”?当然不是。

据介绍,武夷山市作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以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山区特征为基础,形成9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的核算体系,构建以森林、湿地、农田等典型山区生态系统为核心,以生态产品流转为重点的“山区样板”;厦门市作为海湾城市和海上花园城市,突出滨海地区特征,形成6个功能类别、13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的陆地生态系统和4个功能类别、6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的海洋生态系统核算体系,构建以水、海洋、土地、生物、林木等典型沿海生态资源体系为核心,以促进绿色发展为重点的“沿海样板”。

开展GEP核算,通过将生态系统的各类功能价值化,不仅给绿水青山打上“价值标签”,让人们更直观、更清晰地认识到生态资源量化价值,还为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供实证依据。比如,通过监控GEP年变化量和年变化率,可以精准发现变化情况和原因,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工具,为今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产离任审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绿色发展绩效考核等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完善绿色指挥棒考核体系,推动各级党委政府转变过去唯GDP论的政绩观。

作为一项探索性的改革举措,福建省下一步还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持续优化核算方法、体系和指标,不断修正完善核算结果,同时在建立健全GEP定期核算制度、加强GEP核算结果应用等方面探索实践,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与经济发展“高素质”双赢。

猜你喜欢

盐田核算考核
从盐田到沙田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内部考核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盐田如镜
盐田千春个展:灵魂的颤栗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关于打造盐田循环生态农业区的展望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