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河南省智慧园区建设研究

2019-05-14王金晶陈璇宋润东李展鹏

创新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化

王金晶 陈璇 宋润东 李展鹏

摘要:随着建设智慧城市这一浪潮席卷全球,智慧园区这一概念也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以理论上较为完善的智慧园区架构为标准,结合河南省智慧園区建设现状及调研成果,分析河南省智慧园区建设中的不合理之处,针对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以期提高智慧园区建设水平,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拉动河南省经济发展。

关键词:智慧园区;物联网;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127;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9)2-73-6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2.013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加速发展,全国已有180多个城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战略导向。智慧园区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表现形态,其体系结构与发展模式是智慧城市在一个小区域范围内的缩影。在智慧城市这一先行概念的引导之下,智慧园区的理念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1]。

目前,智慧园区已成为产业园区升级的发展趋势,逐步提高了园区的创新能力,同时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自2012年起,智慧园区建设的热潮不断涌现,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明确指出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为基础,打造高端引领的创新增长极。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亚欧首脑会议上提出,全球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中国愿与亚欧各方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车联网等领域积极合作。在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下,智慧园区的建设刻不容缓。据统计,2018年国家级产业园区数量高达552家,省级产业园区1 991家,其中河南省两类产业园区数量在全国的排名均未进入前十。由此看来,为进一步提升河南省产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急需推进全省园区智慧化建设。

2 智慧园区概述

2.1 智慧园区的内涵

现阶段关于智慧园区的概念尚未达成共识,结合已有文献,本研究认为智慧园区是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信息通信、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各子系统间互联与集成,将园区各子系统连接起来,从而使得园区基础设施更加智能、运营管理更加规范与高效、企业客户获得更多优质服务、经济生态发展更加和谐。

2.2 智慧园区的特征

智慧园区应当具备“以人为本、全面感知、内生发展、智能协同”四大特征。①以人为本。明确园区建设目的,一切建设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努力提高园区内部人的幸福感。②全面感知。园区内部信息通过实时感知技术,形成实时信息库,做到信息的全面监测与整理。③内生发展。园区形成具有持续创新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量,围绕这种内生发展动力,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间实现自我适应调节、自我优化和完善。④智能协同。实现泛在信息之间的无缝连接、协同联动,这是园区实现智慧的重要途径[2]。

2.3 智慧园区发展趋势

2.3.1 网络全覆盖化。网络全覆盖是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高新技术在信息化领域中的应用,智慧园区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园区愈加注重三网融合建设。未来,网络全覆盖将会成为智慧园区的先决条件,计算机技术将体现在园区的方方面面,并为园区基础设施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3.2 平台集约化。将园区工作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随着云平台技术的逐渐成熟,园区的管理和经营将会由分散向集约化发展。一方面平台管理横向化,园区各部门、企业等统一接口、统一管理、数据共享,内部真正做到横向集约化管理。另一方面平台纵向化延伸,从园区基础层到园区顶层管理,再到上级政府部门相关系统的对接,实现云平台的集约化管理。

2.3.3 应用智慧化。园区以较为成熟的物联网技术为基础,实现“互联网+园区”,以此促进园区信息化应用的智慧化进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环境监测、安全监控的效率和准确度。利用传感技术采集各项数据,更有效地达到监测目的,帮助园区及时做好防范和治理工作[3]。

3 河南省产业园区基本概况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不仅是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需要,更是推动城市化建设的必然选择。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近年来建设成效显著,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发展,对产业园区的发展有正面影响。

3.1 产业集聚区分布状况

目前,河南省共有180个产业集聚区,总体分布较均衡,各地区数量差异不明显,但发展水平有地域化差异。如表1所示,豫北的产业集聚区最多,豫南次之,豫西、豫东和豫中的产业集聚区数量较少。另外,据河南省政府《关于2016年度产业集聚区和服务业“两区”考核评价情况的通报》可知,豫中地区十强产业集聚区6个,豫北3个,豫西1个,豫南无。2017年4月9日的全省转型发展攻坚推进会议上,航空港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全年考核位居全省前三强。3个产业集聚区皆位于郑州,说明豫中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最高。这体现出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地域化差异明显。

3.2 产业集聚区投资与效益情况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和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不断增长,带动了全省经济发展。产业集聚区的投资与效益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全省产业集聚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对集聚区内产业的发展构成有力支撑,支持了全省投资的增长。图1表明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由2013年的12 700.25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21 897.98亿元。但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低于全省增速,在2017年增速达最低点。说明产业集聚区建设资金趋紧,投资动力不足,招商引资工作还须加强。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

二是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经济效益较高,发展速度较快,规模不断扩大,为全省经济增长做出积极贡献,支撑全省经济快速发展。图2反映了河南省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由2013年的31 491.06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54 838.93亿元,其增速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基本保持一致。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

3.3 产业集聚区从业人员规模

产业集聚区吸纳劳动力就业效果明显,就业机会增加,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如图3所示,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产业集聚区将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进行集中式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提供管理服务,帮助企业最大限度降低运营成本。这些优势吸引了各类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就业吸纳能力持续提高。

资料来源:河南统计年鉴。

4 河南省园区智慧化应用现状

4.1 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

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分为硬件设施应用和软件设施应用。硬件设施应用包括通信网络设施和信息化设备;软件设施应用包括信息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系统等。

4.1.1 硬件基础设施应用。在通信网络设施方面,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是园区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的必要基础与条件,为智慧园区的信息应用平台提供承载网络。河南省产业园区通信网络设施比较完善,有线网络中的光纤接入率和无线网络中的局域网覆盖率基本达到100%,无线网络中的广域网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NB-IoT(窄带物联网)正在推广,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在信息化设备方面,河南省产业园区信息化设备建设总体起步较晚。多数园区在2016年甚至2017年才开始大量将设备连到商务云上,而且园区没有建设数据中心和设备机房,数据整合管理效率低、灵活性差。只有极少数园区是从建设开始就云化设备,打破地域限制,并且建立本园区范围的数据中心,设置机房进行模块管理。

4.1.2 软件基础设施应用。信息系统是园区运营、企业办公所需的基础系统。为使园区智能运营、入驻企业高效发展,园区提供了各种信息系统,包括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园区运营基础管理平台、业务办公系统(如K/3 Cloud、OA系统、SQL Server、企业桌面、云顶会议中心)等。园区物联网技术应用范围广,以感知层设备为基础构建智能系统的技术相对成熟。部分园区通过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标签和读写器、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摄像头、GPS、传感器、M2M终端、传感器网关等感知设备,构建智能安防系统、远程控制家居系统、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等应用系统,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为失误。以郑州高新企业加速器产业园为例,该园区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集成停车场管理、人员出入管理、水电智能化管理、园区一卡通管理等多个服务信息系统,通过园区运维监控系统和园区三维可视化资源管理系统,实现园区综合管理的一体化建设。工作效率高以及全方面获取数据,为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利用提供基础。

4.2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主要包含政务服务平台和企业服务平台。现阶段,河南省积极推进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各园区均设有园区政府服务平台和企业服务平台,且建设状况较好,平台架构完备,可以及时对外公布园区新闻和园区发展状况。

园区政府服务平台涵盖内容广泛,服务能力强。多数园区政府服务平台运营状况较好,建设层次高,网站扩展性强,提供服务种类丰富,包括政务申请、资讯发布、水务气象、税收财务等多个方面。平台传达扶持政策、通知公告等重要信息及时到位,企业行政许可审批效率高。

园区企业服务云平台建设程度高。企业服务云平台为园区智慧化在企业服务模块的核心,与政务服务平台为双生系统并拥有相同构架,是针对企业自身特点专门开发的[4]。各园区均有自己园区的企业服务云平台,且在不断地补充完善。将ERP(企业资源计划)、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放在平台上供园区入驻企业使用,提供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软件即服务)3种模式的云计算服务及其他各种软服务,使入驻企业享受到“随时获取、按需使用、弹性扩展、按使用付费”的便利。

4.3 建设资金投入

在国家大力推进“互联网+”“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相继颁发支持智慧园区项目建设的政策。2015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2015年河南省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列出了多个项目奖励、补贴和补助条款,并选择20家左右产业集聚区开展智慧园区建设试点。2016年3月29日,河南省财政厅公布2016年先进制造业大省专项资金—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第一批),包括高新企业加速器智慧园区、延津县产业集聚区智慧园区和睢县产业集聚区智慧园区3个智慧园区项目,以及中牟汽车产业集聚区中小微企业智慧云平台、机器人及其智能制造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20个主导产业集群配套項目。这些措施旨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严格专项资金管理。

此外,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方向具有引导作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投资,充分调动了不同领域的民间主体对园区智慧化建设进行投资。河南省发改委、省工商联联合召开了河南省2018年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会议,并指出将建立吸引民间资本投资重点领域项目库,常态发布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清单,其中就涉及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及部分地市的创新创业产业园的规划及建设。但目前河南省的园区智慧化建设还主要是园区建设方投资,政府通过一些补助政策进行资金补贴。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园区智慧化的推进,个人、企业的投资规模扩大有效地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

5 河南省智慧园区发展的问题分析

5.1 智慧园区理念认识不够深刻

尽管河南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推动智慧园区项目,但是园区部门对推进园区智慧化建设的意义作用、功能定位等问题并没有准确的认识,因而积极性不高,被动开展工作,把智慧化建设当作政绩工程或者任务。因此,智慧化工程流于形式,无法达到资源及时获取、信息高效处理、園区智能运营等目的,园区智慧化建设不仅没有带动园区企业的整体发展,反而加重了园区负担。

园区管理者的认识和领导的态度也同样影响着园区智慧化工作的推进。一方面,一些园区管理者认为智慧化无非是一个信息化系统,园区政务已经达到一站式服务,不需要进一步集成。另一方面,领导对项目预期和成本收益持怀疑态度,考虑到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资非常大,且需要相当长的建设周期,所以更倾向处于观望状态,最终导致智慧园区的智慧化仅局限于信息化的简单深化与层面加强,园区建设不能达到深入感知、充分互联、智能协同这三大层面,园区智慧化程度远远不足。

5.2 缺乏切实客观的指导标准

切实客观的指导标准有助于进行方向定位,推进标准化建设,以更加全面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园区智慧化水平。然而,目前河南省园区在该方面的建设有所欠缺。首先,多数园区没有设立园区智慧化指导标准,无法依照指标衡量园区智慧化建设水平。其次,部分园区虽然有指导标准,但指导标准多倾向于园区经济效益,关于智慧化建设的指导标准数量少、可信度不高,实际操作时不适用,所得到的衡量结果不能准确反映园区智慧化建设水平。以郑州高新企业加速器产业园为例,在调研中课题组发现此园区有指导标准但评价指标少,园区管理人不能准确认识到园区智慧化建设水平高低,对于园区情况掌握得不全面,盲目推进建设任务,导致该园区智慧化建设不均衡,总体差异明显[5]。

5.3 智慧园区顶层设计不够完善

园区智慧化建设缺乏合理的统筹规划,顶层设计不完善。一方面,园区初期建设规划不合理。针对园区智慧化建设方面的政策性文件相对较少,导致园区在智慧化推进过程中缺乏整体指导和统筹规划。部分园区在制定初期建设规划时,忽视了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在建设完成后才开始推进园区智慧化,进行智慧化设备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安装。这样就造成了方案调整难度系数高,建设施工中改动的工作量大。

另一方面,园区智慧化建设规划未贴合实际情况。部分园区存在“跟风”现象,没有根据自己园区实际条件与需求制定智慧化建设方案,而是照搬其他园区的建设方案、缺乏通盘考虑,使得园区内部智慧化程度参差不齐。虽然部分子领域的智慧化较为深入与突出,能够契合并适应园区智慧化的建设要求,成为园区对外宣传的标志性领域,但部分子领域建设进度缓慢,从而影响园区整体智慧化建设进度。此外,由于园区缺乏统一规划,园区、企业信息化重复和无序建设,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各个应用系统数据难以共享,限制了数据资源的深入利用,造成信息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6]。

6 加快推进河南省智慧园区建设的建议

6.1 提高园区层面的思想认识

思想观念影响行为方式,各级政府部门、园区管理者要在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实现创新智慧园区建设的目标,就需要转变原有的传统观念,正确认识和把握智慧化与园区建设的关系。第一,了解智慧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在政府加强对智慧园区建设的引导、鼓励和扶持的背景下,每个园区工作者也应认识到智慧园区作为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载体和平台,对于经济发展、产学研结合的重要作用,主动转变观念,提高园区层面的思想认识。第二,加强智慧园区的宣传及普及。相关部门应借助舆论宣传引导,加强社会各方面对智慧园区建设的关注与参与。另外,园区相关人员更应该对智慧园区有全面深刻的认识,政府相关部门及智慧园区管理人员应当组织专业培训,加快智慧园区建设的步伐[7]。

6.2 优化园区智慧化评估标准

构建园区智慧化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标准是园区进行智慧化建设的重要指导与依据。首先,设计指标应遵循系统性、逻辑性、导向性、易操作性原则,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结合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最终建设一个契合产业园区发展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根据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园区进行衡量,以具体的数值来评价园区发展的优劣,根据现状对园区智慧化目标和期望水平进行合理定位[8-9]。最后,对于园区智慧化评估标准,要灵活调整,不适用、过时的方面应及时废除,不断引进新的评价指标,紧跟政府宏观指导方针,落实政策,实现政策效应的最大化。

6.3 制定园区科学管理规划

科学的管理规划是园区进一步发展的指导和保障,可有效地指引园区智慧化发展方向。第一,完善顶层设计。智慧园区建设难度较大,并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因此,智慧园区应当建立主导部门,统筹园区建设并协调各方面,同时整合和集中智慧园区各参与主体的力量,建立健全智慧园区研究机构、专家咨询系统和知识支撑体系,深化智慧园区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充分挖掘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集体智慧[10]。第二,完善初期规划制定。初期规划制定对于园区建设起导向作用,为使规划更加合理完善,可以邀请高水准、有经验的单位进行初期规划制定。第三,贴合园区实际建设。结合园区自身特点,并以园区发展导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园区规划具有独立性,避免园区建设重复,出现模板化问题。与此同时,园区建设要注重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充分融入周边大环境。

参考文献:

[1] 西安交大捷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捷普智慧园区信息安全一体化解决方案[J].计算机安全,2014(10):64-65.

[2] 孙江波.中联智慧物流园区项目风险控制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3.

[3] 肖岳.“智慧园区”顶层设计的研究与探索[J].硅谷,2012(15):99-100.

[4] 艾达,刘延鹏,杨杰.智慧园区建设方案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6(2):45-48.

[5] 孫韩林,范九伦,刘建华,等.智慧园区建设探讨[J].现代电子技术,2013(14):61-64.

[6] 朱敏,杨会华.智慧园区解决方案探讨及建议[J].移动通信,2013(5):56-58.

[7] 王佳,何伟良,陈志新,等.大型智慧园区智能化专项规划的思考[J].建设科技,2014(17):24-27.

[8] 信息化视角下的智慧园区运营管理系统构建和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6.

[9] 肖岳.“智慧园区”顶层设计的研究与探索[J].硅谷,2012(15):99-100.

[10] 张擎.智慧园区:源于数字化高于数字化[J].中国高新区,2011(9):128-129.

Abstract: With the tide of building smart city sweeping the world, the concept of smart park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research took the theoretically sound smart park architecture as the standard, combin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search results of smart park construction in Henan Province, analyzed the unreasonable aspec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park in Henan Province, and proposed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oblem, hoping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mart park construction, implement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romo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nan Province.

Key words: smart park;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nformatization

猜你喜欢

物联网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基于LABVIEW的温室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论智能油田的发展趋势及必要性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