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戈壁荒漠中的绿色发展奇迹
——全国人大代表、克拉玛依市市长王刚谈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

2019-05-14

中国环境监察 2019年4期
关键词: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文明

从过去的茫茫戈壁到今天的绿树成荫,从过去的渺无人烟到今天的人稠众广,克拉玛依市创造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齐头并进、互为促进的绿色发展奇迹。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称号。这一奇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充分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印证了党中央做出改革开放决策的伟大英明,印证了党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无比正确。

碧水穿城 旗卷绿浪 建设天蓝水清地绿的宜居城

克拉玛依市位于新疆西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这里气候恶劣,极度干旱缺水,植被稀疏,自古以来就是一片无人区。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原油,宣告了共和国第一个大油田克拉玛依油田的诞生,也孕育了克拉玛依这座以石油工业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油田勘探开发结出累累硕果,克拉玛依逐渐成为我国西部第一座千万吨大油田。在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克拉玛依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实施“引水济克”、造林减排等一系列环保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和空气优良率均大幅攀升。昔日风沙肆虐、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戈壁荒漠逐渐蜕变为天蓝水清地绿的宜居之城,被人们誉为“沙漠美人”。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克拉玛依较早地认识到了推进石油产业发展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互为促进的关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破“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桎梏,推动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齐头并进。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方式从单一向多元转变,突破“发展只能依赖资源”的观念束缚。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克拉玛依市深刻认识到资源城市如果过度依赖资源发展,不顾子孙后代,“有地就占、有油就采、竭泽而渔”,注定“矿竭城衰”。作为一个因油而生的城市,克拉玛依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步伐,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金融、信息等低能耗新兴产业,推动多元化产业发展,改变产业结构单一局面,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

今天的克拉玛依,全市绿化覆盖率达43.05%,基本形成了“一条河、一片湿地、四片森林、六个湖泊”的生态系统。正如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克拉玛依赋》中所写:“碧水穿城,是丹青自挥洒;长桥卧波,非弦管而嘹亮。网络捭阖,路接青云,阡陌纵横,旗卷绿浪。”

推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同生共长

在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克拉玛依始终保持强烈的生态危机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正确方向,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形成了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较为典型的做法。

当前,克拉玛依油田油气当量已连续16年稳产1000万吨以上,独山子石化、克拉玛依石化两大公司具备年加工2200万吨炼油和122万吨乙烯的生产能力,建成了647万方石油和45亿方天然气的油气储备基地。特别是发现了玛湖10亿吨级特大型砾岩油田,这是我国陆上石油勘探近10年取得的最大成果,也是世界上迄今规模最大的整装砾岩油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克拉玛依市积极贯彻落实“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精神,进一步加大城市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全面实施荒漠植被保护、湿地保护、城市绿化、旧城区改造等重点工程。2012年起实施“大绿化”工程,2305家单位、27.74万市民参与会战,五年多来共完成7.4万亩绿化建设,相当于过去50年绿化面积的总和。2012—2016年,克拉玛依市累计投入环境综合整治资金127.38亿元。同时,加强制度保障,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五年来,先后制定《克拉玛依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出台《克拉玛依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编制《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执行新《环境保护法》,建立健全环境违法案件司法联动机制,在全疆率先实施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在企业中推行环保诚信守法承诺制。坚持环保优先原则,在招商引资项目评估及风险防范体系研究中加入对污染排放强度相关指标的评估。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严格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的整改,圆满办结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环境信访案件,问责42人,细化整改措施59项,办结率达100%,扎紧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笼子。

从单纯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向生态产业化迈进。按照“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要求,克拉玛依市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绿色产业。积极淘汰落后生产工艺,2018年全面关停中心城区所有燃煤锅炉房;实施每小时35吨以上燃煤锅炉除尘、脱硫、脱硝改造或清洁能源替代工程;持续开展石油、化工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治理,2017年VOCs排放总量较2014年削减81%。2018年,在首届中国国际低碳科技博览会上,荣获第一届“气候奖”城市奖。建立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2014年9月12日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第五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成为国家试点城市。

发展金融、信息、文创等新兴绿色产业,推进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传统工业绿色化改造、新兴绿色经济培育提供多元化融资支持和产业服务。建立云计算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其“天山云”核心基地作用,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产业,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数据存储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应用中心三大中心,建立信息产业新的商业模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云计算产业园区为平台,以影视动漫渲染为突破口,打造全国最大的渲染基地和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影视基地,以信息产业发展牵引文创产业发展。

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克拉玛依城市景区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依托现有的优质生态环境资源,大力实施旅游资源全域共建、旅游服务全域配套、旅游营销全域推进、旅游整治全域覆盖,构筑地质地貌旅游、石油工业旅游、城市休闲旅游三大支撑,着力打造“荒野之旅、时尚之都”旅游品牌。2017年,旅游业总收入44.5亿元。穿城而建的克拉玛依河景区,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

因地制宜 趋利避害 用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克拉玛依市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创造了绿色发展的人间奇迹,归根到底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一同研究部署、一同贯彻落实,为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克拉玛依建市伊始,就面临着生态环境的严峻挑战,历届市委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命线”摆在突出位置。60多年来,克拉玛依市的领导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抓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决心始终如一,“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件接着一件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建成了今天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坚持理念创新。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倒逼作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坚持科技创新。坚决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实施节能环保、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改造,实现从高排放、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老“三高一低”向高技术、高精尖、高效益、低排放的新“三高一低”转变,以高质量发展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提质增效。

坚持在产业结构上创新。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立足优势、延伸链条、补齐短板、大力发展旅游业、金融业、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绿色产业,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将工业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走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转型、科技创新之路。

坚持完善制度,加强制度建设。注重对生态治理制度的前瞻性设计,增加制度供给,完善制度配套,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新时代,新时期,克拉玛依市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总目标,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文明
“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改善
克拉玛依胡杨
请文明演绎
新疆
漫说文明
克拉玛依稠油MOA基质沥青改性及应用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对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民汉合校后工作开展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克拉玛依市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