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
——基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2019-05-14□张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7期
关键词:澳大利亚职业院校职业

□张 倩

2019年1月6日至1月19日,笔者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第三期赴澳大利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专家职教资源库建设和课程开发专题培训班。通过专家教授的授课及现场考察,基本了解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以及各个行业环节的无缝对接,都是根据联邦政府的顶层设计,行业、企业、学校共同积极参与,共同遵守法律规定进行实施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

一、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概况

(一)面授培训

培训内容为:澳大利亚教育与职业教育体系概述、职业教育培训产品、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工程学习模式、职业教育评估、产业在职业教育培训中的角色、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培训合规和风险评估、职业教育和“非职业”教育课程的区别、澳洲职教面临的问题、如何让教育教学适应新的趋势、职业学校教师招聘和专业发展等。

(二)实地考察

考察单位有:笔者实地考察了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先进制造业设施、日产汽车制造厂;参观了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布朗斯维克校区。考察了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威纳德创办人中心、悉尼创新中心、新南威尔士州职业教育学院酒店管理实训基地与工程实训基地等。

经过专家面授培训及现场考察,基本了解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及办学体制,并对澳大利亚的学历资格框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以能力为本位的评估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对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师“身份”、准入条件和考核形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二、心得体会

(一)联邦政府顶层设计

1.澳大利亚学历资格证书互通立交桥。 澳大利亚学历资格互通立交桥是全国统一的综合性教育培训体系,该立交桥将初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与培训、大学和高等教育进行了无缝对接,并将不同的教育体系所获得的不同资格证书纳入该立交桥体系中。将资格证书分为十级,从最基本等级到博士等级,每一级证书在内容上都相互衔接,通过课程模块学分的逐步积累完成。 每一等级证书取得不受教育培训机构限制,在全国通用。如在初高中阶段,学生就可以选择一、二级职业等级证书所要求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学生毕业之后若进入职业院校,可以将初高中阶段修的学分转到就读学校,继续完成后续的课程模块,获取相应的等级证书。 若在职业院校毕业之后进入大学,在职业院校学习的部分课程也会得到承认。这种统一的证书制度、相互衔接的模块课程结构、灵活的学分转换制度,为学习者在不同教育系统之间的转学或继续深造提供了权威性的保障条件。

2.国家培训包。 澳大利亚TAFE 培训包是全国统一的培训方案,由行业牵头制订,国家教育培训行政部门批准后颁布。 TP 既包括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能力标准,又包括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考核要求。 培训包的内容并不是保持不变,会根据行业需求进行更新,一般三年左右更新一次。 每个培训包都有对应的证书等级和取得证书所达到的能力标准,各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必须以培训包为培训目标和考核大纲。 为保证培训包的质量,开发者要进行充分的行业调研,并经多方认可后,提交国家培训质量委员会认证通过后才能正式发行。这种由行业主持制定全国统一执行的培训包,不但实现了行业需求与教育培训人才之间的“零距离”,而且架起了能力标准与资格证书对接的立交桥,同时TAFE 又借助“培训包”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培训模式。

3.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 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QTF)是对注册培训机构进行质量认证的标准。AQTF 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注册标准、课程注册审批标准以及课程开发的指导方针等方面详细的规定。质量培训框架不但保证了教育培训机构的质量,而且统一了澳大利亚各州培训机构的办学标准和资格认证体系,同时确保了注册培训机构及其所颁发的资格证书在全国获得承认。

(二)政府、行业及企业三位一体

1.行业引导方向。 行业引导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技能标准是国家行业能力标准委员会制定、开发国家教育培训能力标准的最主要依据;二是国家教育培训标准围绕企业变化而更新。行业的变化、企业的转型升级、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变化促使国家定期更新能力标准和要求。

2.行业和企业及学校共同参与。 在澳大利亚,行业参与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全过程,一是作为决策者直接参与了国家职业教育与管理政策、培训方案、培训内容等决策过程;二是作为管理者参与了职业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督,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管理组织机构是由政府、行业、企业界的代表组成,各技术学院的董事会成员多数都是行业或企业的专家;三是作为支持者参与了职业院校实验室、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建设。 培训中发现职业教育培训机构都获得过合作企业实验室建设的支持、实验设备的捐赠或安排技术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同时企业也会让学生到企业实习或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

3.政府和行业共同监督。 在澳大利亚,政府和行业对TAFE 学院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实行双重监督。行业培训顾问委员会受州和当地政府的委托,依据所制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规范,通过设置在澳大利亚各州和领地的教学评估机构,负责监控TAFE 学院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能力本位的落实

1.以能力本位设计开发课程。 培训包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行业和教育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包对应的能力标准和要求设计开发课程,并将每个课程细化成若干个能力单元,每个能力单元都有相对应的能力标准和要求。 单元能力既包括专业能力(知识和技能),又包括态度(综合素质能力)。 教育培训机构按照能力本位课程体系开设相对应的课程,学习者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课程、培训方式和培训时间。 以行业标准设计开发的课程,实现了行业企业与学校零距离对接问题;以能力标准设计开发、实施的课程满足了企业的需求。

2.以能力本位对学习者进行考核。 考核标准是衡量学习者学习效果的一把尺子,是检测教育培训质量的“考官”。 在澳大利亚学习者学习完所选课程之后,必须通过严格的考核才能获得相对应的等级证书。依据培训包内容要求的能力标准,对学习者学习效果进行测评,促使学习者能力的提高和更新,如对TAFE学院的教师测评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培训学生技能的教学能力和自我知识与技能更新能力。

3.以能力本位对教师进行培训。 澳大利亚TAFE学院80%的教师是兼职教师,学院在聘任教师时,要求他们至少有5年左右的行业经验,有比所教课程高一级别的学历,且必须有一个培训与评估四级证书。教师为了保持职业能力的更新,会定期到企业参加实践,不断学习行业新知识、新技能,还会参加职业教育能力专题师资培训。师资专题培训主要围绕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习能力、服务能力、考评能力等模块开展。

三、以澳为鉴,探索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由于职业教育的地域性及与当地经济的密切性,中央对职业教育应由直接管理转为依法办事和采用政策引导、质量评估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为此,中央与各级政府应明确职责,为促进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逐步扩大职业院校在办学、招生、专业设置、学籍管理、课程开发、教师聘任、教材选用等方面的权力,充分落实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宏观管理,除继续承担制定政策、提供经费、协调关系、制定标准等责任外,同时也要关心职业教育所面对的各种宏观和微观问题。 根据各地财力状况,积极倡导地、市、县各级政府出台地方性政策,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扶持、投资力度。

(二)制定政策,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我国职业教育的历史很短,而且整个职业教育在教育体系中都是“劣等教育”的代名词,初中考不上高中的上中职,高中考不上好大学的上高职,职业教育是被鄙视的。职业教育享受不到和普通教育一样的各种科研、经费等政策。 职业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相当强的动手能力,这就需要增加实验、实训、实习的投入比例。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政府部门应按照《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将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纳入财政全额预算,或按生均经费标准给予正常的经费支持,切实履行政府办学的法定义务;着手制定或完善关于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公用经费、教师编制、实习实训设备等一系列国家办学标准,增加专项经费,加快对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在增加投入的同时还应注意公平,避免过分集中在部分地区和院校,应惠及职业教育整体;地、市、县各级财政可以在合点并校、稳定规模的前提下,多渠道筹措资金、设施、场地等,动员各类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运作过程,切实解决学校一部分实训困难,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改变职业院校生均占有资源比例落后的局面。

职业院校自身也要自强。 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把职业精神、行业价值观等融入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高质量的毕业生本身对学校就是一种口碑。

(三)调动企业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

目前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不是特别积极,有些企业只是把学生实习当成廉价的劳动力,学生实习时学不到东西,有些企业甚至把学生实习当成是一种负担。而澳大利亚的企业对于校企合作非常热心,企业把选入校企合作试点视为一种无上的荣耀,这些需要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也需要企业自身积极参与。 2018年,京东集团在河南省教育厅和河南省财政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省范围内选择100 所职业院校建设电子商务专业的产教融合基地,财政厅、教育厅和京东集团对于职业院校基地建设大手笔的投入不少于2.6亿元。

由于我国并没有出台支持企业参与职教的具体优惠政策,为了激发行业、企业及社会各中介机构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需要政府根据区域经济的不同特点,解放思想,在管理体制、办学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大胆尝试,制定一套灵活多样的干预和引导政策,充分体现校企双方共同利益的长效激励机制。 校企合作不仅学校要增加资金投入,而且也需要参与合作的企业投入,更需要政府为职业院校松绑,授予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在学校收费、企业纳税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 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对校企合作在资金、人力、设备使用等方面有一定付出的企业,政府在税收上按照接收实习学生的数量给予相应的税收减免,对成绩突出的企业予以表彰奖励,以提升企业联合办学的知名度。 二是出台鼓励企业向学校提供就业实习基地、实训设施及设备,减免一定税收的政策;建立职业教育返税制度试点,以减轻企业、学校和学生个人的负担,让企业既乐于也有能力参与校企合作。三是职业院校聘请企业的中、高级技能人才,以及学校聘用的特岗教师,各级财政应按照一定标准给予外聘教师适当补助。四是改革创新教育职能部门的管理模式,对职业院校的财政经费拨付标准由过去按照核编的教师、招收的学生数量(进口)指标改为按照输送毕业生的质量(出口)、学生就业率、学校为社会提供熟练技术工人的数量等标准来确定经费支持。

劳动者是撑起企业的脊梁,企业是劳动者的承载者,所以企业要遵法守法,不损害劳动者的利益,维护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和平等的工作氛围。劳动者在企业有了归属感,自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静心、精心地对待工作,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高水准的服务。

(四)创新和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

1.评价内容综合化。 不仅涵盖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创新能力、职业信念及价值观、团队合作能力等现代职业人的各种素质要求也纳入评价指标; 不仅采取常规性的考试形式,更要推行操作演习、设计项目书、策划方案、实习(实验)项目课题等形式多样、动手技能强的考核形式。

2.评价主体多元化。 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企业招聘人才的理念也由过去招聘“最好的”转向招聘“最好用的”。 因此,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兼顾行业、企业、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 行业评价是指各行业协会不仅将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作为评价学生、实施教学考核的依据,还要通过问卷法、访谈法、电话询问法等调查获取各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1-3年的成才跟踪资料,以及行业企业对同类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接收率、认同感的数据信息,通过对比分析,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毕业生职业岗位测评体系。 企业评价则采取反馈式评价,即由用人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习、绩效完成状况、职业道德修养、就业观、对企业的忠诚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做出评价。 社会评价是以各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测评为依据,借助完善的职业岗位测评体系,发现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变化、各学校在综合办学实力上的差距,引导学校调整培养方案。 通过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加大政府、行业、企业、中介机构等社会监督力度,增强信息测评的透明度,真正实现职业院校的优胜劣汰,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

3.教学质量评价由偏重于量的指标转向量与质的指标并举。 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往往侧重于目前对 “产中”环节——教学过程的考核评定,对办学质量的考核只局限于看就业率的高低。 事实上,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功能应更多地侧重于“产出”环节——对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的宏观考核,不仅要看就业率的高低,还要考察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专业对口,以及企业的评价信誉度等因素。 国际经验表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来自教育部门内部,而是来自经济和就业领域。 教育部门只有联合相关部门机构——劳动部门、行业协会、雇主企业等,共同参与教育管理和决策,才能形成合力,推动职业院校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教学环节设计

1.专业课。 专业课教师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制定教学与考核目标时和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不仅培养行业对应岗位需要的技能和职业素养,更要培养追求精湛的技艺精神,把这些技能要求和职业素养融入日常教学过程中。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之后,还要从教师自身修为上着手改变,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如果不敬业、工作不认真、没有责任心,学生看在眼里、影响在心里。 因此教师课上课下都要做好榜样,具备匠人精神,通过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身体力行,用行动来影响、带动学生思想观念认识的升华。 除此之外,还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专业课教师到企业跟岗锻炼,教师在不断实践学习中更加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一定要做好相关的配套政策,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

2.思想政治教育课。 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舞台。思想政治课是塑造学生职业精神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应把职业人文素养教育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 例如,中山市技师学院在思想政治课程中重点提升学生自信心、责任感、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核心内容。

3.创新创业教育是渠道。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中明确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 ”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意识的摇篮,在新时代,只有具备创新意识,才能不断有新技术、新观念、新理论,这最能凸显工匠人才的创新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将创新创业课程常规化,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中。 一是组织教学团队编制《创新创业》教学大纲,规定教学目标与任务,规定考核形式与方法。 二是组建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定期开展《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及时进行理论与实践学习,并对教师进行考核,如果达不到规定标准及时调岗。 三是撰写有针对性与适应性的《创新创业》系列教材,并积极吸纳企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以便既有理论性又不与实践脱离,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猜你喜欢

澳大利亚职业院校职业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澳大利亚学校的“失败课”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澳大利亚RaeRae五口之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在澳大利亚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