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打造:2019两会报道中的新传播技术应用

2019-05-14张洪忠刘旭阳

中国记者 2019年4期

□ 文/张洪忠 刘旭阳

内容提要 媒体融合背景下,重大时政报道是新传播技术集中展示的舞台,尤其在2019年两会报道中显得更加突出。本文从人工智能技术、5G+VR/AR/MR+4K的尝试、可视化呈现的深度应用、资源整合四方面对2019年两会报道进行扫描,从中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媒体在新技术应用层面正积极探索。但在新传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上,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新技术多应用于重大报道中,如何进一步转化到常规报道里,让新技术落到实处,仍待思考。

重大时政报道是我国媒体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每次重大时政报道也是新传播技术应用的大展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观察我国传统媒体新技术应用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尤其在2019年的两会报道中显得更加突出。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将“课堂”设在了媒体融合发展第一线——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集体学习时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1]本文力图对2019年两会报道的新技术应用进行归类描述,并分析新技术应用的下一步走向。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两会报道中的全传播链条应用

《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三年提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且首次提出“智能+”。这个代表着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技术也频繁出现在2019年两会报道现场,在两会新闻的采集、生产、报道和平台建设等传播链条各个环节都有应用。

在新闻报道环节,AI机器人技术由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两会报道的一个亮点。新华社出品了《新小浩上两会》《新小萌上两会》系列短视频,推出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新小萌”,并将原有AI男主播“新小浩”坐着播新闻升级成站立式播报。两位新华社AI主播可实现两会期间24小时全岗制工作,通过文字、语音、机器键入文本,高效产出音视频播报新闻。[3]光明日报社评室则打造出《光明政论——AI小明说两会》专题栏目,AI主播“小明”突破了以往虚拟人物的刻板形象,增添了有表现力的肢体语言,确保了人物形象的逼真和画面的质感。同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百度公司合作开发了AI智能机器人“小白”和“小度”,并首次启用其参与两会新闻直播。“小白”采集了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声音,通过个性化语音合成技术形成“声音复刻”,参与央视两会直播,打造主持人白岩松的“伪在场”。而“小度”通过搜索全网相关文章、网友评论、实时热搜并智能分析,与两会现场记者问答互动,为收看央视直播的观众预测总理记者招待会热词。

在人工智能平台建设方面,2018年已在两会亮相的新华社“媒体大脑”继续升级,采用“媒体大脑3.0”技术,做到快速分析2014年以来历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同类数据对比,形成数据可视化短视频——《一杯茶的工夫读完6年政府工作报告,AI看出了啥奥妙》。该条短视频被多家媒体平台转载,形成传播爆点,全网浏览量达到1.3亿次。[4]同时,“媒体大脑”还可实现对视频智能剪辑、封装、分发(如《MAGIC看两会,这就是最高法报告中的力度、温度和速度!》等视频新闻),让解读更有深度,时效更快,也更符合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媒体大脑”平台的升级将人工智能与新闻报道的融合引向更深入阶段,也对大数据时代媒介生态未来进行了探索。

二、5G+VR/AR/MR+4K技术的尝试

5G技术是当前我国产业发展的一个热点,尤其对于融合趋势下的传媒业来说,5G技术带来的变革既是机会又是挑战,能否抓住这次基础技术升级机会将影响媒体机构的下一步发展。2018年5月22日在福州举办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发布了中国5G发展的“时间表”,具备示范应用能力的5G终端最早将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5]今年,位于北京梅地亚中心的全国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5G网络全覆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5G技术持续传输4K超高清信号,为媒体升级全景式现场报道创造了技术基础。

5G通信技术将为VR的普及提供通路基础。两会开始之前,央视新闻新媒体首先进行了5G直播,对梅地亚新闻中心进行探访并利用VR技术全景展现。3月3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进行了首场“部长通道”5G+VR直播,基于5G网络,央视新闻直接使用微博客户端进行全景实时直播,央视新闻客户端同步进行图文直播。观众打开手机微博即可观看部委负责人对热点问题的回答,这种沉浸式的直播方式吸引了18万次观看。[6]同时,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也通过5G+VR技术直播两会现场和梅地亚中心记者会现场,通过人民日报两微两端播出。新华社也在海外平台进行VR全景报道,还对直播进行了一次前沿尝试。3月10日,新华社成功对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三场记者会进行首次5G全链条直播报道,由5G手机拍摄,借助5G网络传输,5G手机即时呈现,是部署5G技术改革直播形式的初次实战。[7]

中央级媒体融入VR移动直播平台的同时,地方级媒体也在两会报道中纷纷涉足这一领域。河南广电全媒体平台北京演播室使用VR全景相机进行实时全景直播;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在北京搭建了“4K高清大屏+全息虚拟蓝箱+融媒互动调度”于一体的全媒全景全息演播室;江苏广电则派出融媒体采访团队,在江苏广电北京基地设立两会融媒体中心,充分运用5G传输、VR等技术推出系列融媒体新闻产品;浙江广电集团启动两会融媒体中心,通过虚拟前景技术推出一个未来社区,观众可以和主播一起走进医院、学校,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感受民生实事落实给生活带来的变 化。[8]

在AR应用方面,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在今年两会报道中首次启用了智能AR直播眼镜“智慧眼”,借助注意力捕捉技术,将记者的眼睛变成摄像机,记者看到的现场画面会通过“现场新闻”客户端同步直播给网友,观众宛若身临其境。“智慧眼”技术的引入使两会新闻采编报过程更加简化,也把观众和两会之间的距离拉得更近。

1.病料中链球菌检出及分离结果将病料和病料培养物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发现4个养猪场的疑似病料中含有大量的革兰氏阳性单在、呈双或链状排列的球菌。

MR混合现实技术也被应用于两会报道中,诞生了可感性强、互动性高的新闻作品。封面新闻借助四川移动提供的5G技术支持推出虚拟实景系列报道“走进四川超级工程”,将MR技术与虚拟直播技术结合应用到大型主题新闻视频播报中,创作了汶马铁路、白鹤滩水电站、凉山三河村脱贫攻坚工作进展等系列新闻报道。新华网则推出创意微视频《全息交互看报告》,用MR技术制造沉浸式体验,透过小家反映国家,展现2019年国家的发展目标将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观众对于两会题材报道,始终保持在红毯圆桌的刻板印象里,没有生动活泼的场景化体验,这也极大限制了受众对时政内容的关注度和喜爱度。[9]用户开始有机会通过更高清、更立体的传播技术身临其境感受新闻现场,不断打破了刻板印象,增强了吸引力。

三、可视化呈现手段的深入应用

可视化是媒体呈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今年两会报道在可视化呈现方面的一个特点是出现了大量轻制作、生活化的视频和图文原创内容。这类报道方式与传统时政报道的严肃表现方式不一样,切口小、平易近人,并且具有趣味性。

Vlog意思是视频博客,是2018年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视频表达风格,多为记录作者的个人日常生活。两会期间,中国网将Vlog与报道结合,策划了“开箱”系列主题视频,邀请出镜记者走访两会代表,生活化地呈现了上会记者和代表们的精神面貌。人民网推出了《两会Vlog》,揭秘大型直播节目《两会进行时》台前幕后的故事。南方都市报记者吴斌通过《南都记者两会Vlog:今天,我在两会上提问了!》记录下自己参会、采访、发稿的全过程。Vlog中记者的播报语态更加亲切自然,视频节奏更快,拍摄过程也更轻量化,减轻了两会主题的沉重感,更贴合观众的收看习惯。

两会期间还推出了一系列有趣的图解新闻。光明网围绕“部长通道”推出“我是部长”系列有声漫画,以“声音+动态漫画”的形式展现多位部长在通道上的精彩问答。新华社客户端发布20张动图卡片,精选《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目标以动图形式生动展现新一年的工作任务。中国新闻网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炼出9个关键字,用漫画长图形式展现报告中的“民生礼包”。

除以上可视化内容,人民日报推出的《中国军队一分钟》、央视网推出的《我是代表》、光明日报推出的《致敬》《牵挂》微视频也都是两会报道的爆款内容。以上视频具有切入点小和互动性强的特点,带观众以愉快的方式接触新闻,营造在场感。不难看出,今年两会的报道思维从单向传播转向“用户本位”的互动思维,并努力减轻两会新闻的“硬核感”,以快节奏的内容努力降低观众的信息接收成本。

四、资源整合

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之间的资源整合是实现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路径。在2019年两会报道中,我国媒体都有具体的探索。

《中国青年报》与中国青年网联合组建团队、统筹采编资源、打通报道流程,共同打造“中青”融媒号,推出“青年大学习·两会时刻”系列融媒体产品,从青年视角出发,解读国家发展和政策大计。充分聚合共青团系统报、网优势和力量,推出了有深度且适应青年用户快速阅读习惯的内容。最终创造了主题视频,累计传播量逼近13亿,主持微博话题(#2019两会#)阅读量超6亿的好成绩。[10]

中央广播电视台上线“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吸纳100家左右县级融媒体入驻,实现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融合发展。2019年3月3日,央视新闻联合“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共同打造《我为两会带个言》特别节目,520家矩阵号辐射全国,联动140家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发出基层声音。同时,联动湖北广电、内蒙古广电、青海网络广电等地方广电集团矩阵号发起11场人大代表团抵京、赴京直播,请记者在车站、高铁、驻地邀请代表、委员采访,了解代表所做的功课、准备的提案、关心的问题等。[11]“全国县级融媒体智慧平台”推动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联动传播,为观众全流程、多角度展现两会,也有助于实现县级融媒体本域资源全国注意力转化,并使中央媒体的传播声量辐射更多基层用户。

央视新闻移动网则选择与阿里合作,实现强势主流媒体与优秀商业平台的强强联合。央视新闻移动网与阿里共同打造H5产品《上线了,两会》,每日推送两会重点新闻和热门话题。同时,在阿里下属平台《答答星球》小程序中开设“关注两会,我知道”专场活动,通过答题竞赛传播两会新闻,用户答题成功可获得阿里公益、红包、积分等奖励。借助阿里产品的大流量入口,以娱乐的方式接触两会,以互动的方式增强参与感,在受众自主参与、自发传播的基础上实现了合作双方的互惠互利。

五、新技术应用的一些思考

通过以上对2019年两会报道中的新技术应用的扫描,可以看到我国传统媒体在新技术应用上正在积极探索。与2017年、2018年相比,2019年两会报道的新技术应用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新技术应用开始落到实处。2017年、2018年虽然一些媒体在两会上使用了VR等新技术,但更多只具有展示意义,很少有真正应用于实际报道的。而在2019年的两会,VR等技术都实际应用于报道过程中。二是5G技术第一次真正走进两会报道,成为一个可以感受的技术,可以说今年两会报道是我国媒体走进5G的元年。三是中央媒体在新技术上的探索远远多于地方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的新技术探索多点开花,并有实际应用。四是个别地方媒体的新技术应用呈现突出特色,典型代表是四川的封面新闻在MR技术上的应用,以及在AI主播、VR等方面的应用。

但对于两会报道中的新技术应用也需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是在新传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上,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相比有差距,尤其在技术开发方面主流媒体面临不小缺口。真正实现媒体融合的效果,可以考虑加大与商业平台的合作。二是目前在重大报道中使用的新技术,如何转化到可持续的常规报道中?这是摆在主流媒体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只有在常规报道中使用,新技术才算是真正落到实处。三是要从传播效果角度来考量主流媒体的新技术应用,如何实现有用户有流量,是最终决定媒体融合是否成功的标准。在这点上,主流媒体也只是刚刚迈开第一步。

【注释】

[1] 中国青年报:《把握传播新规律,推动媒体融合大发展》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8293249012362 280﹠wfr=spider﹠for=pc

[2] 中国网:《2019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履职 影谱科技助力5G可视化呈现》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 7420543081706102﹠wfr=spider﹠for=pc

[3] 新华社:《刚刚,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上岗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99937377196363 9﹠wfr=spider﹠for=pc

[4] 网络传播杂志:《单条1.3亿点击!“媒体大脑”再次上岗两会,有何蜕变?》http://www.sohu.com/a/301687093_181884

[5] 海外网:《工信部发布5G发展时间表:终端2019年下半年推出》http://m.haiwainet.cn/middle/3543420/2018/0528/content_31324514_1.html

[6] Insta360:《5G时代两会报道:人民日报、央视都在用的VR相机》http://news.insta360.com/5gshi-dai-liang-hui-baodao-ren-min-ri-bao-yang-shi-du-zai-yong-de-vrxiangji/

[7] 新华社:《看,全球首个智能化编辑部如何在两会“练兵”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80610931 01932663﹠wfr=spider﹠for=pc

[8] 流媒体网:《融媒体时代,各地电视台如何讲好两会故事?》http://dvb.lmtw.com/Market/201903/167444.html

[9] 孙振虎.《融媒体环境下时政报道创新路径探析——以2017年两会报道为例》.[J].现代传播,2017年08期

[10] 中国青年网:《聚“中青”融媒之力,发响亮青年之声》http://news.youth.cn/gn/201903/t20190301_11883347.htm

[11] 央视网:《守正创新 融合传播 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格局》http://www.cnr.cn/sd/yw/20190309/t20190309_5245372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