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19-05-13姚倩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自然马克思主义

姚倩

摘 要:我国近些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随着而来的生态问题却日益严峻。面对当前的生态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念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自然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自然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问题日益恶化,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世界范围的重要课题。如何才能保持人类发展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呢?其实早在百年前,马克思就为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本文简单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概述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程,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从远古时代自然支配人类到现今的人类支配自然,人类社会由原始的农耕时代发展到了现代的工业文明社会。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的改变着生态系统,现如今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是相当尖锐,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并不是人类可以肆意挥霍的,人类和大自然的命运紧密相连,两者应该和谐共存。鉴于此,人类开始注重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思想: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处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人类为了谋求生存发展,从而破坏了大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对此,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恩格斯曾评论到:人类自身和自然界是一致的,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及其荒谬的。

其次,人类的发展要遵守自然规律。现在的人类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改造自然来为自身谋取利益,但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点认为:人类虽然有能力统治世界,但在和自然界的交往中,应该遵守其规律,决不能肆意改造生态环境来谋求一时的发展。

最后,人类应保护生态环境。人类发展至今,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显著提高,但是,在人类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了破坏。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极其反对人类破坏自然环境的,马克思认为:不以自然规律为依据的人类发展计划,只会带来灾难。

二、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一)空气污染。随着经济增长,人们生活逐渐富足,汽车成为家中必备品,然而汽车尾气却给城市生活带来困扰,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氮已经成为我国各大城市重要污染源之一,加上工业排放的污染,很多大城市空气质量堪忧,比如北京很难见到以往的蓝天、白云,更多的是雾霾天气。近日,美国的耶鲁大学为全球180个进行空气污染排名,我国排在了177位,仅仅高于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尤其可见,我国空气污染治理问题已经刻不容缓,环境治理也就迫在眉睫。

同时,由于空气污染,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初现了酸雨污染的现象,这也导致了很多外商撤退,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二)耕地减少。我国一直是个农业大国,但是近些年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而荒漠化土地面积却是逐年增加,这给我国工业、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可用耕地减少,粮食产量下降,短短几十年,我国的沙漠面积已经扩大了10亿亩,荒漠化问题严重。

同时,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上世纪中期,我国成立之初的水土流失约为153万平方公里,到现在短短几十年,我国水土流失达到了将近180万平方公里,土地资源破坏严重。除了水土流失,土地资源面临的另一个严重问题是污染,主要受到农药、重金属的污染土地早在21世纪初就达到了1.5亿亩。

(三)森林面积锐减。由于工业的需求,我国的木材消耗量巨大,每年的我国森林采伐量都远超森林生长量,长期采伐的结果就造成了我国森林面积锐减。

据统计,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的森林资源已经减少了将近一半,这就是过度开发的后果,虽然我国近年来一直比较重视植树造林,而且我国人工植树造林的面积每年都在不断扩大,但是这并不能掩盖我国天然的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事实。

(四)草原破坏严重。我国原来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一部分分布在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草原因较难开发,因而保护比较到位,然而分布在平原地带的草原,却因过度开发,导致草原面积减少较快,加上牧业者追求较高的商业利润,超载利用,不重视养护草原,造成草原生态破坏严重。

(五)水资源短缺。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我是人口众多,人均地表径流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因为资源紧缺,地下水资源被过度开采,造成了我国很多地市都有地面下沉的现象,比如上海、天津都存在地面下沉问题。据统计我国城市中有一半以上的城市供水不足,一百多个城市严重缺水。除了水资源短缺,我国水资源污染问题同时严重,主要以有机物污染为主,我国的七大水系有将近一半的河流遭到污染。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诞生了,但时至今日,马克思、恩格斯所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变革而消失,反观当今的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并没有过时,对于当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仍有诸多方面的启示。

(一)改變“人定胜天”的观念。一百多年前,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就告诉我们,人和自然应该和谐共处,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应该遵守自然界的规律,否则,人类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只能自食其果。在今天看来,大自然已经开始它的报复行动,比如当今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全球变暖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危机,也是人类肆意破坏生态所带来的后果。

人们之所以这么肆无忌惮的破坏大自然,就是因为人类在发展进程中,未曾遇到对手,人类的自信心爆棚,认为人就是大自然的主宰,认为自然界资源是取之不尽的,因此,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人类肆意从大自然中索取,却不知回报。回想当年,我国建国之初,为了发展经济,赶超发达国家,我国以环境为代价换取了经济的发展,但是森林被破坏,河流被污染,原来的碧水蓝天现今也不复存在,而今想要修复自然环境,却不是短时期内可以完成的。

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因素就是人们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人是万物主宰,人定胜天的思维模式,人和自然是一个共同体,人类的发展要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应该和自然和谐共处,肆意索取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

(二)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面对当前的生态问题,我们应该清晰认识到,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再适合中国长久发展,只有循环经济才是长久发展之路。什么是循环经济呢?所谓循环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模式,实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循环经济和以往粗放型模式有着明显不同。以往我國的粗放型经济模式,往往是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而后通过加工、生产销售后获取商业价值,这其中把污染物、废弃物等大量的释放到大自然中,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但循环经济则完全不同,循环经济采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模式,在整个环节上几乎不会排放污染物到自然环境中,从而再有效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运用法律武器。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拥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才能有效约束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我国拥有很多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也确实在环境保护工作了起到了很大作用,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同时,我国当前不少地方政府在发展经济进程中,很难做到科学发展观,合理开发。所以这就需要我国完善法律法规的修订,增强处罚力度,同时将环境保护落实到个人,让地方政府有责任、有担当,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要位置,不能一味为了地方经济发展肆意破坏环境,真正考虑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

(四)转变“政绩观”。国家政策的执行靠的是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是否到位,关键因素在于地方政府的执行力。但是,我国的政府对于地方官员的考核重视经济指标,轻视地方教育、文化、环保等指标发展。这就给地方政府官员无形了培养了错误的政绩观,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往往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因此,我国要建设生态文明,转变各级政府的政绩观是首要问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当然,近几年我国政府也在逐渐转变观念,对于地方政府的考核不再是单一的经济指标,实现了多样化,促进了地方经济向低消耗、低污染方式转变,告别了原有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让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加环保。

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当前面临很多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郑正真,马丽娟.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生态思想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2] 杨雨婷.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12).

[3] 冯国忠.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对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河池学院学报,2014(03).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自然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