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阶梯水平井双储层合采适用性研究

2019-05-13刘博伟牟松茹

特种油气藏 2019年2期
关键词:砂体阶梯水平井

刘博伟,牟松茹,杨 磊,杨 威,张 墨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天津 300452)

0 引 言

渤海曹妃甸油田属于典型河流相油田,油田砂体多、储量小、呈“薄、散”分布。受海上平台总井数限制,未动用储量大,薄层砂体动用困难。为有效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尝试采用阶梯水平井双层合采开发。

阶梯水平井简称阶梯井,是由具有一定高程差的2个或2个以上水平段和连接段组成的单井筒井型[1-6],能够开采多套不同的储层。平面上,相邻储层平面距离影响非渗流连接段长度,连接段越长,水平井井筒摩阻压降越大;纵向上,相邻储层深度影响水平段深度,水平段深度差越大,重力引起的压降越大。当平面距离、深度差异大于某一临界值时,附加摩阻压降可能引起储层无产出,甚至储层倒流。因此,与常规水平井相比,阶梯井产出剖面分析更为重要。

目前,中国阶梯井产能耦合模型研究较多[7-9],但是尚无基于产出剖面分析的阶梯井储层适用范围研究。因此,运用节点分析法,考虑流体从储层流入井底所涉及的储层渗流压降、完井带压降、井筒摩阻压降、重力高差压降、流体加速压降等,建立阶梯井产出剖面分析模型。以曹妃甸油田明化镇组砂体为靶区,针对储层平面距离、储层纵向深度差等因素,开展阶梯井储层适用性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指导阶梯井实际应用,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为油田边际储量动用提供新思路。

1 阶梯井产出剖面分析模型

1.1 假设条件及离散化处理

基于渤海曹妃甸油田未动用砂体分布特征,阶梯井布井针对相邻或叠置的砂体开展,主要采用双台阶阶梯井,由2个水平段及1个连接段组成。

假设阶梯井开采2套油藏,单套储层均质、等厚,边界恒压,顶底为封闭边界,无气顶、无底水;仅有2个水平段产液,连接段对产能无贡献(图1)。

图1 薄互储层阶梯井生产示意图

假设阶梯井有i个水平段,各水平段划分为j个微元段,跟端处为第1水平段第1个微元段、趾端处为第i水平段第j个微元段,则微元段个数为:

Nsegi=fint(Lhi/Lws)

(1)

(2)

式中:Nsegi为第i个水平段的微元段个数;fint为取整函数;Lhi为第i个水平段长度,m;Lws为微元段长度,m;Nst为阶梯井微元段总个数;Nr为阶梯井水平段个数。

1.2 阶梯井产能剖面分析模型

根据节点分析,流体从储层流入井底过程依次存在储层渗流压降、完井带压降、井筒摩阻压降、重力高差压降、流体加速压降[10-14],具体公式为:

(3)

(4)

(5)

(6)

(7)

式中:ΔpRi,j为流体从储层边界到近井带微元段渗流压降,MPa;ΔpSi,j为流体流经污染带微元段的表皮压降,MPa;ΔpFi,j为微元段到整个阶梯井跟端沿程摩阻压降,MPa;ΔpACCi,j为微元段流体流至阶梯井跟端所产生的加速压降,MPa;ΔpGi,j为微元段流体流至阶梯井跟端所产生的重力压降,MPa;qi,j为微元段径向流量,m3/s;μoi为地层原油黏度,mPa·s;Khi、Kvi分别为储层水平渗透率和垂直渗透率,mD;NM为镜像反映次数;ri,j,k为第k镜像反映到微元段距离,m;hi为储层厚度,m;SDi,j为微元段表皮系数,采用圆锥剖面模型求解[15-16];Δpfc为连接段产生的摩阻压降[17],MPa;Δpfi,j为i、j微元段内管流沿程摩阻压降[18],MPa;ρowi,j为微元段内流体密度,kg/m3;vwi,j为i、j微元段内管流流速,m/s;g为重力加速度,m/s2;a、b分别为i、j的子集。

储层流体流动过程中,油井产量为各微元段产量之和,生产压差(地层压力与井底流压之差)为各节点摩阻压降之和,建立方程组,得到阶梯井产出剖面分析模型[19-20]:

(8)

式中:qst为阶梯井全井产量,10-3m3/s;pwf为阶梯井井底流压,MPa;pei为储层边界压力,MPa;

1.3 模型迭代计算

通过式(8)分析阶梯井产出剖面的前提,是给定阶梯井井底流压,此时模型方程组未知数为qst和qi,j共计Nst+1个未知数,方程组包含Nst+1个方程,与未知数个数一致,将方程组转化为矩阵形式。使用高斯-亚当消元法处理增广矩阵,可求得阶梯井各微元段产量qi,j。

式(7)中,ΔpSi,j、ΔpFi,j、ΔpACCi,j和ΔpGi,j均为qi,j的函数,首次运算时可将其假设为0,后续迭代计算过程依赖于前次迭代结果进行计算,当各微元段流量均小于给定误差时,完成迭代运算,得到阶梯井在井底流压pwf条件下的qst和qi,j。

2 实例应用

2.1 基础参数设定

渤海曹妃甸油田存在较多叠置或相邻砂体,具备实施阶梯井条件。选取明化镇组储层为研究区,根据该区砂体实际参数进行基础参数设定(表1、2)。

2.2 储层平面距离敏感性分析

设置储层平面距离分别为50、100、150、200、250 m,带入阶梯井产出剖面分析模型,得到不同平面距离下阶梯井各微元段产油量,以此绘制阶梯井产出分布图(图2,横坐标原点为跟端),分析阶梯井不同水平段产出情况。

表1 研究区内相邻砂体储层参数

表2 阶梯井参数设计

图2 阶梯井各微元段产出分布

由图2可知,阶梯井第1水平段产出情况不受储层平面距离影响,各微元段均能够高效产出;阶梯井第2水平段在储层平面距离不大于200 m时,80%的微元段能够有效产出,当储层平面距离大于等于250 m时,仅有不足60%的微元段能够有效产出。因此,针对研究区,当储层平面距离不大于200 m时,适合选用阶梯井联合开发,阶梯井90%的水平段能够有效生产,可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

2.3 储层深度差异敏感性分析

设置水平段深度差分别为10、20、30、40、50 m,带入阶梯井产出剖面分析模型,得到不同深度差下阶梯井各微元段产油量,并绘制阶梯井产出分布图(图3,横坐标原点为跟端),分析阶梯井不同水平段产出情况。

图3 阶梯井各微元段产出分布

由图3可知,阶梯井第1水平段产出情况受水平段深度差影响较小,各微元段均能够高效产出;阶梯井第2水平段在水平段深度差不大于30 m时,80%的微元段能够有效产出,当水平段深度差不小于40 m时,仅有不足30%的微元段能够有效产出。因此,针对研究区,当储层深度差不大于30 m时,适合选用阶梯井联合开发,阶梯井90%的水平段能够有效生产,可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

3 油田实际应用

渤海曹妃甸油田明化镇组属于曲流河沉积储层,储层“散、薄”特点异常显著。针对储量规模小于50×104m3,厚度小于8 m的难动用储层,以储层平面距离不大于200 m、深度差异不大于30 m为界限,开展阶梯井双层合采适用性分析。经摸排梳理,筛选出明下1059砂体及明下1076砂体开展阶梯水平井联合开采试验。

明下1059砂体储量较小,约为30×104m3,原油密度为0.925 g/cm3,黏度为43.5 mPa·s,储层厚度为7 m,水平渗透率为1 510 mD,垂向渗透率为453 mD,地层压力为10.1 MPa,属于难动用储量。在其西北侧发育明下1076砂体,储量约为100×104m3,原油密度为0.925 g/cm3,黏度为43.5 mPa·s,储层厚度为22 m,水平渗透率为1 434 mD,垂向渗透率为450 mD,地层压力为10.3 MPa,属于已开发砂体,水平井单层开采,日产油约为80 m3/d。2套砂体平面距离约为50 m,储层顶深度差约为5 m,满足阶梯水平井联合开发的条件。部署实施阶梯井D31H井,明下1059砂体水平段长为220 m,明下1076砂体水平段长为120 m。

2018年3月25日,阶梯井D31H井顺利投产,生产曲线如图4所示,初期日产油达130 m3/d,远高于水平井单层开采日产油量。截至8月25日,累计产油量为1.6×104m3,平均日产油量为105 m3/d。针对难动用储量,采用阶梯水平井联合开采,增产效果显著。

图4 D31H井生产曲线

4 结论与认识

(1) 利用节点分析法,考虑流体从储层到井底流动全过程,分别分析储层渗流压降、完井带压降、井筒摩阻压降、重力高差压降、流体加速压降等,建立阶梯井产出剖面分析模型。

(2) 以渤海曹妃甸明化镇组砂体为研究区,确定阶梯井储层适用范围为相邻储层平面距离不大于200 m、纵向深度差不大于30 m。

(3) 结合研究成果,曹妃甸油田成功设计实施1口阶梯井,增油效果显著,为海上油田“薄、散,无井槽、难动用”砂体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砂体阶梯水平井
阶梯
砂体识别组合方法在侧缘尖灭油藏的应用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高含水水平井控水效果量化评价方法与应用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渤海某油田水平井随钻砂体构型分析
煤层气新型“L”型水平井精确连通技术研究
良师·阶梯·加油站
浅论水平井压裂酸化技术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