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纺织材料研发进展概览

2019-05-10编辑赵颖

纺织科学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桑蚕蚕丝家蚕

编辑 /赵颖

在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下,以新材料为代表的产业用纺织品正成为印度纺织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距离印度政府宣布对纺织服装行业拨款600亿卢比(约合8.6亿美元)已经一年有余,印度政府有意通过此举推动纺织服装行业发展,并加强对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一直以来,经济自由化使得印度的纺织服装业在价格、质量,以及ISO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已经具备全球竞争优势。印度在聚酯、人造纤维和原材料生产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原料供应问题得到了解决,许多生产商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了生产制造能力。

在印度,产业用纺织品是所有纺织品中增长最快的领域。在过去几十年里,它为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不同于印度的传统纺织业,产业用纺织品是重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印度国内许多大型企业,如超级无纺布有限公司、菲尔赛达印度有限公司、尤尼明公司都在新品研发上取得了一定突破。在新材料领域,以印度理工学院为代表的高等院校拥有科研优势,为印度纺织业在上游产品的开拓上增砖添瓦。这一年来,在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下,印度纺织材料的研发又有哪些突破呢?

促进骨组织生成的新材料

日前,印度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用硅、锌、蚕丝等物质制成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动物实验显示,用它作为骨组织缺陷处的支架,能有效促进骨组织生成。研究人员介绍说,这种由硅、锌、蚕丝纤维等物质混合制成的材料具有多孔结构,允许骨细胞迁移至其中并生成骨组织;其表面的光滑程度与天然骨相似,有助于骨组织生成。

用有股骨缺陷的兔子进行的实验显示,用这种材料的支架弥补骨组织缺陷部位,30天后即生成含有新血管的骨组织,90天后缺陷部位已生成了73%的骨组织。3个月后,蚕丝纤维完全降解,只留下兔子本身骨细胞生成的新骨组织。

这个过程中没有使用外来的骨细胞或骨生长因子。研究人员说,这种材料促进骨组织生成的一个原因是其中含有硅、锌离子,它们促使机体中的骨细胞生长。研究人员计划用更大型的动物来验证这种材料的功效,以便最终将其用于临床医疗。

抗病毒转基因蚕宝宝

印度安得拉邦桑蚕研究所开发出抗病毒转基因蚕宝宝。这种桑蚕有助于稳定蚕丝产量,减少生产中的不稳定因素,如病毒爆发,这一研究也有助于了解为什么桑蚕只吃桑叶的特性。

印度中央丝绸委员会会长沙拉德·阿加钱德拉博士介绍了这一独特的抗病毒转基因蚕的情况,他说:“我们通过两种方法开发抗病毒桑蚕。第一种方法是标记辅助培育计划,标记者确定核多角体病毒渗入期望得到的二化性品种,让容易感染病毒的桑蚕产生耐核多角体病毒(npv)能力。第二,通过干扰生物技术方法培育转基因桑蚕,在这种方法中,家蚕肠道及其他器官的病毒繁殖得到抑制,这种转基因家蚕是通过我们的合作伙伴完成的,目前,育种计划已经开始实施,这些转基因被转移到所需要的二化品种中。通过这种方法,容易感染的家蚕可以具备耐病毒特性。”

沙拉德表示,培育抗病毒家蚕的优势是,易感染的蚕宝宝将可以获得抵抗病毒功能,因此,它们的存活率高,蚕茧质量好,蚕丝产量提高。随之,蚕农的收入也跟着提高。“这是一种系统化的生物技术方法,可以控制家蚕疾病,尤其是npv病毒。这将提高蚕茧数量和质量以及蚕丝生产力。”

面料抗菌处理新工艺

印度Reliance公司的旗舰纺织品牌vimal,于2018年年底研发出适用其面料的抗菌除臭处理工艺。

称为deo2的面料后处理技术是Reliance公司自行创新研发,此种抗菌处理可以抑制面料上霉菌与细菌的滋长,并保持洁净与无异味。Reliance公司负责人表示,vimal品牌织造的所有精纺毛织物和聚酯混纺梭织织物,都会进行deo2后处理而不另加价。该公司宣称,此种面料的抗菌特性将可维持水洗50次,并可降低面料沾污与毁坏程度。

Reliance公司已将此新抗菌处理工艺在印度申请专利,并表示将向全球市场推广。

比头发丝还薄8万倍的纳米材料

印度理工学院甘地讷格尔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ndhinagar)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比石墨烯更薄的纳米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应用于微粒电池和能够吸收紫外线的涂层,将大大改善能量的产生和储存。

普通的头发丝厚度大约为8万纳米,人类DNA的厚度大约为2.5纳米,而印度科研团队研发出来的这种新材料的厚度只有1纳米,仅仅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八万分之一。主导这次研究的科学家卡比尔·贾苏亚(Kabeer Jasuja)说:“其实这种材料的制作过程很简单,只是将二硼化镁溶解于水中,然后在合适的时间再次让它们结晶。这种方法产生的胶体水溶液,每一滴里面都包含着成千上万个像微离子一样游动的超薄纳米片。”

研究团队还表示,这种新材料具有“密度低、重量轻、耐热性高,耐化学腐蚀性强”等优点,而且制作成本较之以往的类似材料更为低廉,未来有望于被广泛应用到微粒电池和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当中。

猜你喜欢

桑蚕蚕丝家蚕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阆中蚕种场桑蚕智能系统研发简报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夏秋用双限性桑蚕品种“蜀芳×川白”的育成
提高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的方法和措施
桑蚕 广西“天虫”占全国半壁江山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
我的新发现